中風是指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經昏仆僅以歪僻不遂為主證的一種腦病。本病好發於年齡四十~六十歲,由於發病急變化快,症見多端,猶如「暴風之疾迅,矢石之中的」與自然界風邪「善行而數變」的特性相似,故古人稱其為「中風」,又名「卒中」。
中風的病證主要有兩大類。一為邪實氣逆,閉塞清竅,五臟受累,六腑皆搖,而出現吐血、便血、喘促、昏憒、全身抽搐、兩目上視、唇甲紫暗等;另一類為元氣敗脫,神散亂,而出現高熱驟退,體溫不升,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目合口開、氣息低微等。
日常重視先兆症的觀察,本病在未發之前,如果有中風先兆,必須積極防治,這是預防中風病發生的關鍵。
預防中風的發生,要防止情緒的劇烈波動,保持心情的舒暢。飲食宜清淡,忌辛香燥熱、肥膩厚味醇香之品,以免生痰化熱動風。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寒溫要適宜,勞逸須結合,適當進行體育活動,使氣血調和,關節疏利。
病發後加強護理是提高治癒率,減少合併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環節。急性期病人宜臥床休息,同時密切觀察病情,若體溫超過攝氏三十九度,可物理降溫,並警惕變證的發生。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部、皮膚、口腔等部位感染。
待病人神志清醒後,適當地進行患側肢體功能的康復鍛鍊,從日常生活的必須動作開始,循序漸進,有利於促進癱瘓肢體功能的恢復。
腦中風,一是腦血管阻塞不通(腦梗塞),一是血管破裂,導致腦部周圍的組織喪失正常的功能(腦溢血)。台灣十大死因,連二年腦血管疾病排第三名,佔百分之七,國人不可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