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熱:人們與文化 | 拾書所

斯洛伐克熱:人們與文化

$ 237 元 原價 300

緣起 為何要來談斯洛伐克?

各位讀者,您是否知道斯洛伐克這個國家,位於地球上的哪一隅?

若攤開歐洲地圖,將歐陸的極東端到極西端,極南端到極北端各拉一條線,搜尋兩線上的交差點-也即是歐陸的中心點,就可以發現此點正落於斯洛伐克的小鎮普列維札(Prievidza)一帶。斯洛伐克的地理位置,正位於歐洲的中心。它東鄰烏克蘭,西接奧地利和捷克,南臨匈牙利,北境波蘭。

斯洛伐克誕生在歐陸的這塊土地上,其歷史並不是十分久遠。這塊土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約有一千年左右的歲月,是屬於匈牙利王國。匈牙利王國在大戰時打了敗仗之後,這塊土地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即為該國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夕,雖然於此一度成立了「斯洛伐克國」,但卻是曇花一現,隨著大戰的結束也煙消雲散。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再度復活,其後約莫50年,斯洛伐克始終都是隸屬於該國的一部份。斯洛伐克得以獨立,成為主權國家,是在1993年。因此,斯洛伐克還是個非常年輕的國家。而且這個國家的人口大約530萬人,約為日本的20分之一,面積不到5萬平方公里,約為日本的8分之一,是個迷你小國家。

因為國家的歷史還很短,人口及國土也規模不大,因此斯洛伐克的國際知名度並不高。許多日本人仍將此國與捷克混為一談。而此一現象不僅限於日本人,就連歐洲也有許多人弄不清楚。我曾與一位德國的學生閒聊,問他「說到斯洛伐克,德國人會最先想到什麼呢?」而他給了我「許多德國人連斯洛伐克在哪裡都不知道呢!」,這樣的回答。更別說到比德國距斯洛伐克更遠的法國,英國,在那裡斯洛伐克的知名度就更低了。

這樣的一個國家,為何要在這裡大費周章的介紹呢?因為這個國家,為異文化理解提供了絕佳的材料。在今時今日,加深異文化理解,對日本人及日本社會成為重要的課題,但是所謂的異文化區域,卻多限定於以美國為首的英語系國家,或者鄰近的中國及韓國等諸國,歐洲方面則是德國及法國等位於西歐的大國。這些國家及他們的文化,在如今的日本人之中廣被知曉,因此一說到「外國人」,日本人馬上聯想到這些國家的人們。但是,世界上仍有許多,孕育出與這些國家截然不同文化的地方。即使單以歐洲來看,日本人總是從對西歐各國的認識,構築出對「外國」的印象,但其實與這些國家體系迥異,會讓日本人感到意外的國家不在少數。接觸這些地方的文化,肯定會粉碎日本人所抱持的刻板「外國」印象,為異文化理解帶來嶄新的刺激。而斯洛伐克,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即使從文化面來看,斯洛伐克也位於東西歐的交接處。西歐城市的中心點多設有廣場,在廣場的一端有個教堂,另一端則與市政府相望。從前的教會象徵著舊勢力,支配民眾的心靈,每天報時的鐘聲更規範著民眾的生活作息。與這股舊勢力對峙的,就是象徵新興市民勢力的市政府。高掛在市政府塔上的時鐘,是為了讓市民自律完成時間管理。而城鎮中心的廣場,不僅僅只是市場開放的購物空間,也是近代歐洲的興起和市民社會的發展在空間上的表現。

像這種設有中心廣場的城鎮,分布在哪些區域呢?斯洛伐克東部的巴爾代約夫(Bardejov)-裴瑞秀(Prešov)-科希策(Košice)的連結線為其最東方的邊境,此線北邊擴及波蘭東南部的熱舒夫(Rzeszów)和普熱梅希爾(Przemysl);南邊則延伸到匈牙利的黛布勒森(Debrecen)。

再者,說到象徵歐洲中世紀時代的哥德式建築,事實上位居歐洲最東邊的哥德式建築的教堂,在斯洛伐克東部的中心都市科西策可見其蹤。從科希策往北約二十五公里處,即為小鎮裴瑞秀。在這個城鎮中,西邊可以看見羅馬天主教和新教徒教堂之外,東邊可看見東方正教教堂,及兼備兩者特徵的希臘天主教教堂。這裡的東方正教教會和希臘天主教會,都是其教派的捷克斯洛伐克教會本宗。斯洛伐克的東部,位於西歐的最東方,也同時是個包含東歐各文化要素的地區。

另外,斯洛伐克自古連接歐洲的東西南北各區,橫貫德國和烏克蘭、俄羅斯的波希米亞大道和縱貫波蘭、北歐及匈牙利、巴爾幹半島的琥珀大道,在斯洛伐克交集。斯洛伐克這塊土地,從歷史上看,也是個連接歐洲的東西和南北,人們和物資頻繁交會往來之地。在這片土地上,各種異文化彼此相接、衝突、交融,最終激盪出今日的斯洛伐克文化,也因此斯洛伐克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素材,讓我們能夠觀察異文化的共存與統合。

斯洛伐克人民,自匈牙利王國時代開始就處於匈牙利人的支配之下,若要就任公職,必須要學會匈牙利語才行。而這時期的斯洛伐克人,主要身分都是鄉村的農民或牧童,使用當地的方言生活。

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時期,上層社會的菁英份子主要都是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位於捷克人的從屬地位,地位較捷克人來得低下。如此一來,當斯洛伐克人能用自己的腳站立,打造屬於自己的國家時,最優先的工作,就是奠立自己的文化基礎,再以自己民族文化為根基,發展屬於自我民族的同一性。故此,引領人民的是文人,而非政治家或軍人。文人促成了民眾的民族性覺醒,打下了建國計畫。這些文人,並非出身貴族或者布爾喬亞階級,而是出身自農民、庶民階層。現在,這個國家的菁英份子,追溯到祖父輩或曾祖父輩,都是出身農民、庶民階級。與鄰國的波蘭或者匈牙利比較起來,斯洛伐克社會中的上層菁英份子和一般大眾之間的文化差異很小。居住於此的斯洛伐克人,大多不假客套,生活方式自然而率真,樸素且溫和。斯洛伐克,是由這樣的一群普通人所建造起來的國家。

斯洛伐克民族愛好和平,雖然也曾對於強國的欺壓支配嘗試反抗,但從未意圖攻打別國,或者試圖壓制其他民族。對於羅姆人(通稱為吉普賽人)民族雖然敬而遠之,但人們並不會刻意對其他人種抱持歧視的眼光。我在歐洲四處走訪,其中有些國家從不曾讓我感受到令人不快的歧視言語或行為,斯洛伐克即為其中之一。

斯洛伐克人對其他人種和民族抱持著寬容的態度。他們在長久的歷史中生存於強國的支配之下,卻並不因此而意欲將強國取而代之,不曾侵略他國,也不曾將其他民族踩在腳下;而是以和平寬容的心努力貫徹自我獨立的道路。他們以身作則告知全世界,就算不倚賴強大的軍事力量,只要建立起獨特的文化,並始終如一地守護,民族也能找到生存之道。這個民族的生存方式,為我們提供了異文化理解的基本觀點。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