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學術著作,誠然已為讀者提供不少豐富的解經資料。其中以注重原文研究的馮蔭坤博士和鮑會園博士最為人知。本書絕對不能取代這些可敬的中國學者的著作。相反地,它補充並向這些著作致意。根據最新近的學術趨勢,我深感過去的註釋尚欠缺一環重要的歷史背景資料:羅馬是帝國勢力的中心。這個背景代表一種「保羅新觀」後的(post-New Perspective)解讀角度,不容羅馬書詮釋者輕忽。或許因為現代學者對解讀保羅的角度,愈來愈不具共識;保羅新觀(new perspectives)或保羅「最新」觀(newest perspectives)反更能代表後二十世紀的保羅研究。它們成為描述保羅研究之詮釋模式(interpretive paradigm)的較佳方式。
本書的主要目的不在純理論的探討,因此本書不以純粹的逐節詮釋為焦點,乃以詮釋模式(interpretive paradigm)的探討為中心。由古代書信的寫作技巧與修辭慣例,來尋找詮釋的線索。本書嘗試以修辭-口述(rhetoric-orality)的創新方法,來補充一些由比較傳統的社會-歷史背景(social-historical backgrounds)解讀羅馬書的註釋。儘管這個創新的解讀法看似新奇,甚或使平信徒望而卻步;但本書的詮釋方式,絕對不會複雜化羅馬書的解讀,反而會使其變得更加容易。不論對學者或平信徒都相當容易使用與理解。
我盼望本書不僅闡述羅馬書的字義,更能觸及羅馬書的精義。我以胸懷牧養與竭力事奉的心腸著筆本書,希望本書能夠達到下列目標:縮短華人教會在學術研究、聖經研究與講台信息之間的巨大鴻溝。—摘自本書〈作者序〉
這是你必須再多讀一本的羅馬書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