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夯12:地理啟蒙 | 拾書所

DA夯12:地理啟蒙

$ 405 元 原價 450

地理啟蒙──
不是直接從西方啟蒙來的建築美學;
而是地理上面的炎熱溫度、是每年的颱風季節、
是在太平洋地殼運動下的安危……,
是以自己的判斷來追求自己想法的建築。


◆ 同步收錄2012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地理啟蒙」展覽內容,讓讀者先睹為快

◆ 本期「夯建築」系列推介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參展建築師廖偉立、林友寒

亞洲的啟蒙,混雜著政治與帝國的視野,是他者的文化陰影;對於這樣的狀態下我們的建築應該如何看待?

踩在腳下的土地一定是自己的,地理是不是面對自己真實的機會?比如台灣的溼熱氣候、颱風、地震等地理狀態,是不能逃離的現狀,也是我們的真實。北回歸線通過的台灣,比起其他北回歸線國家,有更豐富的自然生態;在雜木林、近 4000公尺高山、地理、土壤、生物、氣候,加上殖民文化的多重編織之下,同時也擁有豐富的民間生命力。在民間生活中表面紊亂的系統,卻含有內在的自我調整機制,將擾動轉化成彈性能力的內在隨機性(Inner Randomness)。民間建築的混沌邊緣的自組織(Self-Organization)現象、多元的文化(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文化)所展現的空間形式,有沒有在其交互間的文化地理學(cultural geography)下的建築思考?在文化地理學的範疇,建築在不同狀態下有沒有自己的時間地理學(Time geography)?

在地理啟蒙的觀念下自我重置,除了地域性建築的觀點,有建築與都市的後現代文化狀態下的可能。有北回歸線的建築美學可能嗎?在此前提下的建築與都市對於自身地理的文化回應是甚麼?

本期《dA夯12》延續前一期的現代性議題,著眼於「啟蒙之後」的亞洲建築樣態論述,探討包含台南、象集團等案例如何從「地方」挖掘出在地的視野與構成,同時也收錄2012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以「地理啟蒙」為主題的完整展出內容。而在新單元「夯建築」系列,則推介以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參展建築師廖偉立、林友寒兩人的作品,廖偉立的水彩手稿與在地文化的挖掘、林友寒的歐洲執業經驗,以及兩人分別與台灣知名建築評論名家阮慶岳的對談中,都從建築師自身出發,呼應了本期軸心主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