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主題史方式就不同的課題展開論述,這些課題包括:中國教育的理想與重要主題,包括學校與考試兩方面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史,歷代教育內容和學習的樂趣,識字教育、家族教育以及技術教育,學生生活與學生運動,以及明朝晚期出現的現象。
通過橫向的主題史論述,全書呈現出一個縱向的探討脈絡,即是以「學以為己」與「科舉文化」兩個文化取向作為主軸,並織入造就這兩個取向的因素及其所產生的影響。而這主軸及錯綜的旁枝,則涉及經濟史、政治史、宗教史、哲學史和民俗史等多個學科範疇。
「學以為己」及「科舉文化」這兩個互相衝突、卻又千百年來共存的取向,形成了深層次的矛盾,作者就此提出了他獨特的見解,包括的「威權人格的形成」和「反智色彩的庶民價值觀」等。作者更嘗試進行跨文化比較,例如比較西方清教徒的道德倫與晚明道學的宗教性、就自然法觀念比較中西文明的發展路向等。本書由是膺得「提供深刻的反思,充滿挑戰及啟發性」的評價。
通過橫向的主題史論述,全書呈現出一個縱向的探討脈絡,即是以「學以為己」與「科舉文化」兩個文化取向作為主軸,並織入造就這兩個取向的因素及其所產生的影響。而這主軸及錯綜的旁枝,則涉及經濟史、政治史、宗教史、哲學史和民俗史等多個學科範疇。
「學以為己」及「科舉文化」這兩個互相衝突、卻又千百年來共存的取向,形成了深層次的矛盾,作者就此提出了他獨特的見解,包括的「威權人格的形成」和「反智色彩的庶民價值觀」等。作者更嘗試進行跨文化比較,例如比較西方清教徒的道德倫與晚明道學的宗教性、就自然法觀念比較中西文明的發展路向等。本書由是膺得「提供深刻的反思,充滿挑戰及啟發性」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