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從筆者就讀於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時,曾從很多角度去設想在台灣進行漫畫研究所需要的重要議題有哪些,後來逐漸聚焦以建立漫畫研究的基礎性的角度去歸納為兩個主要的方向:一者為「漫畫在台灣」,由此認識漫畫與社會的各種互動,另一者為漫畫研究的學術定位。這些想法後來陸續呈現於筆者所發表的專書及研討會、期刊論文之中。
而隨著自己的研究視野的增廣、更有幸獲得高承恕老師、張維安老師、王崇名老師的論文指導。著手於處理台灣、日本和動漫畫在全球的發展,也加入了許多當時所未想到的議題。高承恕老師打開了我以整體史、長時段來研究日本漫畫數百年來發展的視野,而掌握一個能夠綜觀全局的制高點。張維安老師讓我清楚地意識到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性,對日本動漫畫在20世紀末的全球在地化進行梳理,也接連到日本動漫畫的特性與吸引人之處,還有對於台灣來說,認識日本動漫畫的發展之意義所在。
而王崇名老師更是我的社會學啟蒙恩師,從大學至今,不斷得到他的指導與各種支持,讓我的漫畫研究能夠轉化為社會實踐。王崇名老師對於日本文化的關心,也時時督促著我、讓我的漫畫研究不只是研究日本漫畫,而是能與日本社會、歷史與文化進行接連。而本書關於專業倫理的論述,最初也是來自於王崇名老師的啟發與指導。
但是在筆者進行的漫畫研究中,有一個關鍵不斷地出現,卻一直都沒有機會發展出一個獨立的專論。這個關鍵也就是手塚治虫。在筆者的碩士、博士論文,甚或專書《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2004;2009)、《動畫講堂:日本動畫的詮釋、歷史與製作》(2010)中,都有專門的章節集中於探討手塚治虫對戰後日本動漫畫文化以及產業的影響;另外筆者也有多篇的論文是直接以手塚治虫為主題,亦曾開設過手塚治虫的專題課程。
但以手塚治虫為主題的研究專書,卻遲遲未能完成。原因有很多,一部份是因筆者認為台灣還是先需要有整體性的關照角度與視野來認識動漫畫;就此而言,歷史性的研究與梳理是優先事項。另一部份則是越是閱讀手塚治虫、認識動漫畫文化的發展時,當覺得又接近、多瞭解手塚治虫一些,就會再度感到仍有更多需要努力之處,這又可以從日本大量、且不斷問世的手塚治虫相關專書體會到這樣的感覺。
不僅是在日本,手塚治虫也台灣所知道最知名的日本動漫畫創作者之一,一樣具有跨世代魅力。提到《怪醫黑傑克》、《原子小金剛》時,也是許多人喜愛並津津樂道的作品。2011年7月至10月,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與聯合報系更在中正紀念堂一展廳舉辦了「怪醫黑傑克 原子小金剛之父 手塚治虫的世界特展」,後來此一特展在2012年1月至4月移師至台中國家美術館舉辦,可說是一個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活動。
然而,筆者所想要做的,絕非是神化手塚治虫。而是從各個面向,逐步深入地瞭解到手塚治虫作為創作者、文化承繼者與社會對話者的多重面貌,看到手塚治虫是如何在理解、詮釋各種文化、創作與面對日常生活、自己的生命體驗與他人的互動;以及如何融合、開創出新的漫畫和動畫的表現與故事;還有讓漫畫成為戰後日本大眾文化、產業中的代表與中心的努力;我們還得見到手塚治虫的苦惱、他所面對的限制,還有在限制與可能之中的張力。這樣的關照方式,所想要鋪展的,也是思索台灣漫畫的發展所要面對的各種議題。
若以歷史性視野來看,手塚帶給日本動漫畫的最重要貢獻之一,在於「在過去對於漫畫、動畫的限制中,開創出新的自由」。而這種在限制中的自由,也就是動漫畫發展的可能性。動漫畫不是被動地反映社會,而是主動地回應需求,更有與社會互動、帶動社會的一面。
本書也是筆者對於動漫畫研究的另一種嘗試,也是未來想陸續完成的手塚治虫研究中重要的一步,這是一本以手塚治虫的《怪醫黑傑克》作為詮釋對象的專書;也是對從事漫畫研究的另一個挑戰(除了鉅觀的視野、資料的耙梳外,亦著手於微觀的詮釋能力、試圖進入「詮釋學的循環」、更進一步地「傾聽」、面對「問與答的邏輯」)。
本書最初的構想是2005年4月發表於國立交通大學漫畫研究中心主辦之「2005年漫畫學術研討會暨展覽」上的<漫畫作為醫師的聖經:從《怪醫黑傑克》談起>,之後進行改寫,於2008年發表在《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33期。在2008年後,逐步進行各章節的重新安排、擴充與資料的再整合,最後成為了各位讀者手上的這本專著。
本書從被日本醫界與醫師視為醫療聖經的漫畫《怪醫黑傑克》談起,嘗試梳理一種醫療專業倫理與漫畫文化發展的取徑。內文將探討為何漫畫會成為醫療經典,受《黑傑克》影響的日本醫師又如何面對醫療行為與醫療倫理。本書所處理的更是發展漫畫文化的關鍵:讀者如何真摯地面對漫畫,而詮釋學的視野對我們會有重要的助益。《黑傑克》成為醫療經典讓我們了解到漫畫文化的可能性與漫畫家的專業倫理不只存在於漫畫文本之中,而在於漫畫是否能面對大眾、進入社會生活與轉化為生活實踐。
在詮釋、寫作的軸線上,本書交錯了專業倫理、醫療問題、漫畫文本考據分析、詮釋學以及漫畫文化發展,根據軸線的差異,也會運用了不同的書寫與整合方式。希望能兼顧作為漫畫文本資料耙梳、深度解析與學術研究、文化關懷等面向。
在內容的安排上,本書的第一章以醫療專業倫理作為引言,導入了醫療倫理在面對醫療問題上的重要性,由此拉出第二章探討黑傑克為何可以成為醫師典範,並分析《黑傑克》此作的影響力由何而來。在第二章並著眼於手塚治虫在日本漫畫文化發展上的重要性,將手塚治虫定位為漫畫文化人,不僅僅只是一位極為傑出的創作者。
第三章則是對《黑傑克》進行細部考據與分析,包括了《黑傑克》誕生的過程、各種黑傑克之謎,並進行文本剖析,其中還特別闢了一個小節探討台灣鮮少有人知道的《黑傑克》封印作品與抗議事件。第四章切入了其他的醫學漫畫,並結合筆者長期以來一直關懷的詮釋學,嘗試指出詮釋漫畫的各種可能性。最後的第五章,則是回歸專業倫理的重要性,並指出詮釋行動在漫畫文化的發展裡具有不可或缺的位置。漫畫是一種需要讀者進行詮釋、對其有投入感的大眾文化,而漫畫的創作與產業發展亦有著其自身的專業倫理,唯有當供需兩方有著良性的交流互動,漫畫文化才得以茁壯。
在正文之後,本書有兩篇附錄,分別為「手塚治虫生平及作品年表」與「《怪醫黑傑克》資料表」,可以作為讀者在閱讀正文時的對應參考,使本書兼具有工具資料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