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呼喚:尋找兩岸和平之路 | 拾書所

文明的呼喚:尋找兩岸和平之路

$ 253 元 原價 320

「和平對話」是晚近兩岸關係發展的新主軸。隨著ECFA的簽訂以及文化交流的密集展開,有關和平共存與相互理解的論調,已迅速地在兩岸社會中流傳開來。

我們試著提出“civility”的概念,作為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思考兩岸發展之和平基礎的可能方向。在英語的語境裡,“civility”同時意指「文明性」與「公民性」。  扼要地說,前者涉及文化的精神資產,後者涉及政治的行動理念,而道德則是連結兩者的橋樑。從「文明性」,我們將被迫回到歷史與情感的面向,來求索和平的文化根源,從「公民性」,我們則須扣住制度與公民的面向,來替和平的政治意義,提供論述線索。

收集在本書的所有論文,大體上即是在「歷史」、「情感」、「制度」與「公民」這四大軸向上,進行相互詰問與交錯論證,但求增進兩岸學界對於和平之共同基礎及其障礙的理解範圍。順沿著「文明性」與「公民性」的基本理路,本書的各篇論文雖然各具特色並有獨立的中心論旨,但整體而言,它們約莫呈現出以下四點共同特色:

(一)重視價值信念:
本書的作者一致認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所需具備的共同基礎,並不在於經濟利益,而在於價值信念;同樣地,對於兩岸和平共榮造成最大挑戰的問題癥結,也不單單涉及「讓利」與否的爭議,而是來自於歷史、情感、制度與公民認同上的嚴重分歧。

(二)重估西方理論:
本書所收集的論文固然大多藉助西方價值與理論觀點,來反思兩岸和平的共同基礎,但在論證上,這些論文均避開了西方中心主義的限制,而以文明性與公民性在兩岸特殊歷史情境中的體現,作為問題焦點與陳述主題。

(三)開展多元觀點:
雖然不同的作者對於兩岸共存共榮的前景,懷抱著不同的期望與憧憬,但每位作者都勇於提出自己探索和平基礎的可能方案,從而豐富了這場對話的素材與內容:從自由主義、價值多元主義、懷疑主義、同情理解、共和主義、公民會議與審議民主、到綠色環境主義,在本書中,作者所提及的理論觀點,既多元且深入。

(四)開拓對話空間:
順此,本書的另一特色是:超越「狹隘的中國地域主義」與「天真的西方普遍主義」。也因此,在本書中,讀者處處可見作者們力圖擺脫極端民族主義的僵局,以另謀兩岸和平對話之空間的努力。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