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歐威爾獎得獎作品
拉加‧薛哈德從1978年起,一直到2007年為止,在巴勒斯坦進行了七次不同路線的徒步旅行。旅程共歷時27年,薛哈德走過了拉馬拉的山間、耶路撒冷的荒野與死海等地,記錄下此地區的發展與正在消失的景色,以及巴勒斯坦不同時期的歷史。。後來幾次漫步卻變得越來越危險,因為這個地區正位於巴勒斯坦西岸──他的巴勒斯坦同胞與新來乍到的以色列屯墾者互相對峙之地。
薛哈德以優美、充滿感情的文字描繪家鄉的自然景色,例如山丘上的橄欖樹林、神聖泉水切割的山谷、鴛尾花和風信子鋪成的花毯,以及有著千年歷史的寺院;對歷史與地誌的紀錄則處處顯露出他對這片土地的感情。然而為了興建房舍的水泥覆蓋了自然,以往走過的道路不能再通行,而自由漫步的鄉間成了遭人爭奪的土地,有人則被迫離開家鄉。而薛哈德也曾受到以色列士兵騷擾,甚至看著一位伙伴給未爆彈炸死。這些悲劇使人們漸漸遺忘了這片土地的單純、自由、美好。
正是在這樣的脈絡下,薛哈德藉由徒步旅行,寫下了自己對於這片土地的想法,希望能透過自己的文字,保存即將永遠失去的一切。也許書中記錄的寧靜自然與一般人對巴勒斯坦地區的印象相當不同,但薛哈德仍希望讀者能把衝突鬥爭放到一邊,以開放的心態去接近這片景色。這樣讀者必能更深地了解,儘管過去數十年這片土地飽受摧殘,但依然輝煌、壯觀。
拉加‧薛哈德從1978年起,一直到2007年為止,在巴勒斯坦進行了七次不同路線的徒步旅行。旅程共歷時27年,薛哈德走過了拉馬拉的山間、耶路撒冷的荒野與死海等地,記錄下此地區的發展與正在消失的景色,以及巴勒斯坦不同時期的歷史。。後來幾次漫步卻變得越來越危險,因為這個地區正位於巴勒斯坦西岸──他的巴勒斯坦同胞與新來乍到的以色列屯墾者互相對峙之地。
薛哈德以優美、充滿感情的文字描繪家鄉的自然景色,例如山丘上的橄欖樹林、神聖泉水切割的山谷、鴛尾花和風信子鋪成的花毯,以及有著千年歷史的寺院;對歷史與地誌的紀錄則處處顯露出他對這片土地的感情。然而為了興建房舍的水泥覆蓋了自然,以往走過的道路不能再通行,而自由漫步的鄉間成了遭人爭奪的土地,有人則被迫離開家鄉。而薛哈德也曾受到以色列士兵騷擾,甚至看著一位伙伴給未爆彈炸死。這些悲劇使人們漸漸遺忘了這片土地的單純、自由、美好。
正是在這樣的脈絡下,薛哈德藉由徒步旅行,寫下了自己對於這片土地的想法,希望能透過自己的文字,保存即將永遠失去的一切。也許書中記錄的寧靜自然與一般人對巴勒斯坦地區的印象相當不同,但薛哈德仍希望讀者能把衝突鬥爭放到一邊,以開放的心態去接近這片景色。這樣讀者必能更深地了解,儘管過去數十年這片土地飽受摧殘,但依然輝煌、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