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時代 | 拾書所

白銀時代

$ 277 元 原價 350

如果未來世界,容不下任何自由奔放的創作靈魂……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一段獻給當代,最幽默諷刺、荒唐無稽的灰色寓言

白銀時代的一系列故事,發生在一個架空的未來世界。這些故事的主角,是作家、畫家、史學家、藝術家;在思想和創作都在嚴格的社會箝制之中,藝術最重要的是「不能脫離生活」,也就是說:不能違背現實、不能藏有思想、不能讓人不理解。

王小波透過虛擬時空,討論在一個表面理想的社會體制,在壓迫之下,藝術乃至於所有的思想自由,可能面臨的滑稽處境。故事中的知識分子所面臨的,是自由意志與體制堡壘對抗的永恆命題,而在這當中,王小波告訴我們的或許是:
在層層束縛之中,人類仍有可能擁有幽默、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最重要的──一個高尚的靈魂。

白銀時代 ──

在白銀時代,寫作是在寫作公司裡、經過層層核可的集體創作行為。寫作公司的小主管,每天的工作是重寫他已經寫過第十一遍的小說,以及批改同間辦公室屬下的稿子。日子沉悶遲滯,一成不變,直到有一天,辦公室最不得人緣的女同事「棕色的」,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告訴他「我想要寫真正的小說」……

未來世界 ──

在未來世界,歷史學家接到了寫作的邀約,題目是為他的作家舅舅──王二,寫一篇在報上連載的傳記。歷史學家秉持不引發問題的嚴謹精神,寫出的作品和歷史學家自己對舅舅的記憶南轅北轍,發展成了另一個不知是誰(但是符合規定)的歷史故事。隨著故事進展,傳記裡的舅舅和舅媽上了同一張床,歷史學家也因為「直露」(過分直白)的罪名被吊銷了史學執照。他決定給自己考一張新的哲學執照,因為在哲學的世界裡,一切作品都是玄學的隱喻、思辨的需要,理論上應該不會再出任何問題……

二○一五 ──

在二○一五年,作家回憶著他的畫家小舅。小舅是個真正的藝術家,唯一的問題是沒有人看得懂他畫的畫,包括他自己也看不懂自己在畫什麼。因為這樣,小舅永遠拿不到畫家執照,每天在創作──偷賣畫──被抓──被領回的輪迴中渡過,最後終於,派出所決定把他送進三年制的「習藝所」,教會他什麼是真正的藝術……

二○一○ ──

在二○一○年,學藝術出身的王二是技術部門的老大哥。雖然對於數學、物理、力學、化學他一點都不懂,但他還是每天認分的進行設計車子、蒸氣機等服務社會的技術工作。在王二的世界裡,空氣黑得如墨般黑、水永遠摻著各種雜質,但在同一個世界的另一端,住著養尊處優的「領導」們,他們開進口車、洗熱水澡,就連發電系統和生活必需品都和王二有的不一樣。漸漸地,一種騷動不安的氣氛席捲王二的世界,作為有責任照顧大家的老大哥,王二決定辦一場盛大的party,幫所有人一次解決心中難平的情緒……

本書特色

一個中國版的烏托邦政治寓言──  關於烏托邦,我們曾看過《1984》、《美麗新世界》,王小波所寫的則是一個屬於中國的未來寓言。例如:文革時期的下鄉,在白銀時代裡變成了「取消身分」(包括姓名、住房、財產甚至配偶的重分配)的處分;集體創作的「寫作班」、派藝術家去負責技術工作等情節都隱約有著時代延伸的影子。

既幽默又沉重的閱讀體驗── 在描寫最沉重的壓迫時,王小波用幽默的筆觸突顯了其中的荒誕不經;輕快嘲諷與肅穆沉鬱的氣氛同時並行,形成獨特的行文節奏。

對於藝術與自由本質的辯證── 王小波說,「說到知識分子,我以為他們應該有些智慧,所以在某方面的見解與常人是不同的。」因此在白銀時代裡,這些知識分子成了王小波筆下的主角,他們的選擇──無論是在體制中保持一份覺醒、或者是自始至終倔傲不馴;都是一場人性與自由的勇敢抗爭。

最受肯定──《白銀時代》中的〈未來世界〉曾獲第十六屆台灣《聯合報》小說獎首獎,「時代三部曲」一系列入選《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壇「最美的收穫」。

關於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時代三部曲」表面上是王小波作品的合集,每部之間似乎無甚聯繫,其實之間存有一個邏輯順序。即:《黃金時代》描寫現實世界;《白銀時代》描寫未來世界;而《青銅時代》的故事則都發生在過去。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