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燈vs.小星燈:我和我家的外籍看護 | 拾書所

大龍燈vs.小星燈:我和我家的外籍看護

$ 252 元 原價 280

不論她是從什麼樣的文化背景來的
我都感謝她對我的幫助

從元宵節燈會展示的一盞上了紅色指甲油的大龍燈,馨宜知道迪娜她又回來了。爸爸媽媽離婚後,菲籍看護迪娜陪她度過了那一段寂寞又慘澹的日子。因為迪娜,她學習到如何尊重不同文化種族的人,也很快接納她的大陸新「媽媽」。事過兩年,馨宜很高興看到迪娜的蛛絲馬跡,說不定有一天會去找她敘舊……
元宵節,馨宜和新「媽媽」去賞花燈。這個媽媽是去年冬至爸爸才結婚的對象,馨宜決定要敞開心胸接納她。她們一起辦年貨,料理不同風味的食物,過個豐盛的年。現在她們一起上街賞燈。

一盞擦著指甲油的大青龍燈引起馨宜的注意。它和阿公做的一模一樣,只是腳爪上擦了紅指甲。迪娜是阿公的徒弟,燈籠也做得很好,既然這個燈籠不是阿公的作品,顯然就是迪娜的。

馨宜想起五年級的時候,爸媽剛離婚,爸爸到中國經商,她住到雲林鄉下陪阿公阿嬤。阿嬤臥病在床,家裡雇了菲籍看護迪娜幫忙。由於環境驟變,馨宜與新同學還沒建立好互動關係,情緒經常很低落,有時會對迪娜頤指氣使,甚至故意藉機找迪娜麻煩,阿公看到了,嚴厲糾正她,反而讓她更遷怒迪娜。

在學校裡,馨宜受到女同學的排擠,因此對一名長得頗帥、又對她很友善的男同學自然產生好感;少女情懷讓她不知能對誰開口。她的媽媽雖然來看她,卻也忙著適應自己的新男朋友,無暇顧及她的心事,讓她覺得更孤單。

馨宜第一次初經來潮,阿公不知該如何處理,便叫迪娜幫她。學校教過生理衛生,不過真正面臨時還是會慌亂。經過這個插曲,馨宜開始跟迪娜比較親近,有些小祕密會互相分享。她告訴迪娜她學校的事,迪娜告訴她菲律賓的家人和風俗民情。馨宜也漸漸了解一個人離鄉背井、到別的國家工作的辛苦與寂寞。

迪娜是天主教徒,在阿公家裡,她會盡責的幫忙打點拜拜的事,料理臺式的供品。她在自己房裡放了一棵小聖誕樹,在樹上安了一盞小星燈,想家或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跪在小星燈前禱告。
阿公是做大龍燈的師傅,他參加傳統燈籠製作比賽,得了第一名。縣政府來定了六十個燈籠,阿公找不到協力人手,迪娜順理成章的成為阿公的得力助手,因為她大學時是圖畫社社長,畫得一手好畫。

姑婆的菲籍看護說了迪娜一些閒話,害迪娜受到阿公責怪,但是馨宜曾經參加迪娜的聚會,她寧願相信迪娜只是開開心心的和自己的同胞一起玩樂,以慰鄉愁,並沒有不檢點。那一陣子,迪娜時常在小星燈前禱告,馨宜也常陪伴她。

阿公有一晚參加喜宴,多喝了幾杯,第二天就再也沒醒來。不久阿嬤也過世了。儘管馨宜捨不得,也只好讓迪娜回國。
這晚馨宜看到上了指甲油的大龍燈,她相信迪娜又回來了。她記下展示牌上的資料,決定去找她……

本書特色

台灣現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在這樣多元文化的環境,我們這一代下一代都會面臨人種不同、語言差異的情況。要如何學習尊重、包容、甚至欣賞不同國度的風俗民情呢?

藉由《大龍燈vs.小星燈》這個故事,讓孩子看到馨宜對外籍看護迪娜從排斥到相知的過程,慢慢懂得該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體諒對方,從中學習感恩與用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不管對方的膚色與出身都應該給予尊重及關懷!

系列緣起 

有一次,看到一群孩子放學了,在路邊嬉鬧,有個小孩拆開一盒糖果,包裝紙順手往地上扔,另一個孩子說:「你亂丟紙屑。」這孩子回答:「有什麼關係,反正每天都有人掃馬路,太乾淨了,清潔隊員就沒工作了。」其他孩子哄笑起來,大家搶著分糖吃,再沒人去管那片包裝紙。

可是那片紙屑一直留在我心裡,像胚布上一點不經意沾染的墨,不礙事,卻一個不留神就非要看到。我知道我拿不掉那個異樣的點,但是,多麼希望這種不經意的沾染可以少一點,單純的布面可以更完整的留給真正要下筆的彩繪。

「關心家人」、「尊重他人」、「愛護社區」、「珍惜資源」、「體貼生命」……這樣的論調經常被提起,可是,怎麼付出行動呢?如果「關愛」只是一道測驗題,知道作答就好,和行動不必相應的話,那將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到底要有什麼準備,才能讓人「理解」關愛的重要,又要「怎麼付出」關愛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對需要被關愛的對象得先有認識,不是認識標準答案喔,而是讓孩子(甚或每個人)都意識到:其實我們並不是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之後才進入社會生活,而是一出生就投入這個共生共榮的大鎔爐。

生病了,找醫生;迷路了,問警察;冰箱空了,上市場;筆記本用完了,到文具店;電話不通,找電信局;寄信到郵局;買菜到市場;貓狗生病找獸醫;要種植找土地;要救援找消防隊;要分享找朋友;要溫暖找家人……我們和社會上的每件事、每個人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了這層息息相關的認同,才能以自己的立場去思索行動方式。這樣,要「愛屋及烏」的付出關愛,是不是會容易些呢?

基於這些理由,「陽光少年遊」這個系列的構想於是成形。在這裡,不是要為大人物作傳,而是為小人物寫精神,為尋常工作找價值。希望透過作者的筆,傳達出不同崗位上的人樂天安命、認真積極的生活智慧;透過小說的形式,提供孩子一些思考的依據;更希望初探社會的孩子能因此對周遭的人事物多一分愛惜與尊重。

說「生活教育」或「生命教育」都太沉重,如同聽人「說教」令人不舒服;不過,聽人「說故事」卻令人開心。從故事當中發現原來有許多別人的事情可以反射在自己身上,有許多別人採用的方法可以借取,有許多別人的觀念值得參考,有許多別人的是非成敗可以拿來反思檢討,要比讓人家直指鼻子說:你就是這樣那樣,所以才這樣那樣……好多了。

價值觀的養成需要靠外在的示範、經驗累積和獨立的探索判斷,為了避免一廂情願的置入性給予,所以除了文本之外,這個系列還增設了仿「眉批」欄,用來做提問或註解,並供路人甲乙丙發表看法,當然,所有的空白處就留待讀者填補了。章末或文末的「達人筆記」是知識的整理,協助孩子有系統的、輕鬆的了解一個概念或技能,希望全書能達到知性、感性盡收的目的。

期待「陽光少年遊」像一串鑰匙,可打開不同領域的思索空間,讓孩子們願意進來駐足留連,並採擷能夠滋養自己生活的養分。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