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箋證蔡琰〈悲憤詩〉、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佚名人的〈木蘭詩〉三首古代史詩,所以命名為《史詩三首箋證》。
在〈悲憤詩箋證〉中,作者證釋了蔡琰被擄掠的次數、時間、地點、擄她的對象與環境背景,以及疏通了蔡琰本人的苦難感受和感情歸屬,補充了漢末戰亂時期一位名女人顛沛流離的史之闕文。
在〈贈白馬王彪詩並序箋證〉中,作者對曹植的手足關係與蒙受的政治迫害作了論證,對本詩的創作時間、地點、原因以及來朝所會的節氣、歸藩的路線與天氣均作了考辯,並詮釋了曹植人生觀的變化與感情的依寄,為曹魏封建政治與曹植生命歷史作了補充。
〈木蘭詩〉是家傳戶曉的名篇,但辯鋒也多。作者對該詩的性質樂系以及被後人修改的情況作了考論,對木蘭的家庭族屬、冒代從軍、參戰時地與對象也作了辯解,至於相關的名物制度及其行用時間,如可汗稱謂、明堂創置、勳轉銓敘等制度,騎乘交通、居家生活、衣飾妝扮等習慣,也都作了證釋。
本書的姐妹作是《孔雀東南飛箋證》一書,先已出版。二書併閱,對讀者瞭解漢末至南北朝亂離時期的歷史文化,將有深化的作用;對詩的文學史以及寫作風習,亦將會有較深入而廣泛的認識。
在〈悲憤詩箋證〉中,作者證釋了蔡琰被擄掠的次數、時間、地點、擄她的對象與環境背景,以及疏通了蔡琰本人的苦難感受和感情歸屬,補充了漢末戰亂時期一位名女人顛沛流離的史之闕文。
在〈贈白馬王彪詩並序箋證〉中,作者對曹植的手足關係與蒙受的政治迫害作了論證,對本詩的創作時間、地點、原因以及來朝所會的節氣、歸藩的路線與天氣均作了考辯,並詮釋了曹植人生觀的變化與感情的依寄,為曹魏封建政治與曹植生命歷史作了補充。
〈木蘭詩〉是家傳戶曉的名篇,但辯鋒也多。作者對該詩的性質樂系以及被後人修改的情況作了考論,對木蘭的家庭族屬、冒代從軍、參戰時地與對象也作了辯解,至於相關的名物制度及其行用時間,如可汗稱謂、明堂創置、勳轉銓敘等制度,騎乘交通、居家生活、衣飾妝扮等習慣,也都作了證釋。
本書的姐妹作是《孔雀東南飛箋證》一書,先已出版。二書併閱,對讀者瞭解漢末至南北朝亂離時期的歷史文化,將有深化的作用;對詩的文學史以及寫作風習,亦將會有較深入而廣泛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