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書謹依善導大師宗義為準繩,貫穿龍樹、天親、曇巒、道綽諸祖教義,特別致力於淨土宗教義建立之根本。
二、 本書力圖展現淨土宗教義之全貌,為淨業行人提供整體認識。不暇細釋,為便初學,附有註釋,並舉文獻出處。
三、 本書章節如目錄。正論十章:第一章為總述,其餘為分述;二、三、四章為教,五、六、七章為行,第九章為證,第八章承上啟下;「本願」承教門三章,「稱名」承行門三章,因「本願稱名」,故「凡夫入報」;第十章總結要點。
┌總述───────────第一章 淨土宗義概說
│ ┌───第二章 教相判釋
│ ┌─教──┼───第三章 正依經典
│ │ └───第四章 相承論釋
│ │ ┌───第五章 安心
├分述──┼─行──┼───第六章 起行
│ │ └───第七章 作業行儀
│ ├─承上啟下────第八章 本願稱名
│ └─證──────第九章 凡夫入報
└結要───────────第十章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以人為喻:第一章為總體,示其輪廓;二、三、四章如頭首,識其面目;五、六、七章如身軀血肉,因之奔運;第八章如骨,倚之獨立;第九章乃雙足,承載全身,站穩立場 。
四、本書最後附「淨土宗教章」,以見一宗之大綱。
本書特色:
中國淨土宗由唐善導大師創立。善導師承道綽,道綽承曇巒,曇巒承續印度天親、龍樹:此為中國淨土宗之正脈傳承。
此傳承思想略說有如以下特點:
一、 有統一、完備的淨土宗教判理論;
二、 有一脈相承的法義師承關係;
三、 依阿彌陀佛本願為立宗根本;
四、 完全以阿彌陀佛本願的立場解釋淨土經典,絲毫不夾雜聖道諸宗理念;
五、 教理、行儀完備,淨土宗規模嚴整。
唐末以後,由於曇巒《往生論註》、善導《觀經疏》等淨土宗根本教典失傳,法脈中斷,以致宋、明以來有關佛陀淨土的解釋皆失源頭,不得不糅雜諸宗理論,淨土法門失去純正性,易行翻成難行。清末民初,曇巒、道綽、善導著作從日本回歸,萬修萬去的純正淨土法門再度展現。故今編述《淨土宗概論》有二原則:
一、 正本清源。謹依善導大師為準繩,貫穿龍樹、天親、曇巒、道綽諸祖教義,不涉其餘。
二、 提綱挈領。特別致力於淨土宗教義建立之根本,力圖展現淨土宗教義之全貌,為淨業行人提供整體認識。
二、 本書力圖展現淨土宗教義之全貌,為淨業行人提供整體認識。不暇細釋,為便初學,附有註釋,並舉文獻出處。
三、 本書章節如目錄。正論十章:第一章為總述,其餘為分述;二、三、四章為教,五、六、七章為行,第九章為證,第八章承上啟下;「本願」承教門三章,「稱名」承行門三章,因「本願稱名」,故「凡夫入報」;第十章總結要點。
┌總述───────────第一章 淨土宗義概說
│ ┌───第二章 教相判釋
│ ┌─教──┼───第三章 正依經典
│ │ └───第四章 相承論釋
│ │ ┌───第五章 安心
├分述──┼─行──┼───第六章 起行
│ │ └───第七章 作業行儀
│ ├─承上啟下────第八章 本願稱名
│ └─證──────第九章 凡夫入報
└結要───────────第十章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以人為喻:第一章為總體,示其輪廓;二、三、四章如頭首,識其面目;五、六、七章如身軀血肉,因之奔運;第八章如骨,倚之獨立;第九章乃雙足,承載全身,站穩立場 。
四、本書最後附「淨土宗教章」,以見一宗之大綱。
本書特色:
中國淨土宗由唐善導大師創立。善導師承道綽,道綽承曇巒,曇巒承續印度天親、龍樹:此為中國淨土宗之正脈傳承。
此傳承思想略說有如以下特點:
一、 有統一、完備的淨土宗教判理論;
二、 有一脈相承的法義師承關係;
三、 依阿彌陀佛本願為立宗根本;
四、 完全以阿彌陀佛本願的立場解釋淨土經典,絲毫不夾雜聖道諸宗理念;
五、 教理、行儀完備,淨土宗規模嚴整。
唐末以後,由於曇巒《往生論註》、善導《觀經疏》等淨土宗根本教典失傳,法脈中斷,以致宋、明以來有關佛陀淨土的解釋皆失源頭,不得不糅雜諸宗理論,淨土法門失去純正性,易行翻成難行。清末民初,曇巒、道綽、善導著作從日本回歸,萬修萬去的純正淨土法門再度展現。故今編述《淨土宗概論》有二原則:
一、 正本清源。謹依善導大師為準繩,貫穿龍樹、天親、曇巒、道綽諸祖教義,不涉其餘。
二、 提綱挈領。特別致力於淨土宗教義建立之根本,力圖展現淨土宗教義之全貌,為淨業行人提供整體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