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吳雷川(1870—1944)本名震春,字雷川,生於江蘇蕭縣(今徐州),祖籍浙江。早期寫作以本名「吳震春」刊印,後以「吳雷川」為屬名,亦曾使用「懷新」為筆名。出身在清末民初的中國,動盪不安的年代,舊制度與新思潮橫流,目擊中國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興起,吳雷川可謂朝代更迭的見證人。作為清末進士,吳雷川曾於一九○六年上京任職翰林院。辛亥革命後浮沉於官場中,後經兩位友人徐巽、翁廉介紹,於一九一五年接受基督教,受洗加入中華聖公會。之後,他熱心於信仰實踐,參與各種教會各項活動,特別專注於教育與文字工作。特別是在教育事業的參與下,吳雷川之後亦任職燕京大學校長,他的許多文字皆流露出對青年人的關懷與期許。
自晚清以來,中國深受西潮的衝擊;五四、非基督教運動以降澎湃的民族主義,不但使基督信仰受到挑戰,國固傳統、民族自決都深受極大考驗。面對學術界對中國「本位文化」與「全盤西化」的爭論,以及「中國社會史論戰」,為了中國的現實與基督教的未來,一九三六年,吳雷川應基督教青年會之邀而寫成《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從該書中我們能看見吳雷川對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認識,他以二者並陳的論述格局,閱述其所認識的耶穌基督,所熟悉的中國文化,使青年讀者能在紛擾的政治、社會環境中,做出明智的抉擇,並以基督信仰作為救國的力量。
全書約十萬餘言,分作十章:引論、耶穌事略、耶穌訓言綱要、耶穌為基督、基督教在世界歷史上的價值、基督教與中國的關係、中國文化以往的檢討上(學術思想之部)、中國文化以往的檢討下(政治社會部)、中國文化未來的展望、基督教更新與中國民族復興。什麼是基督教?何謂中國文化?效法基督能否成為中國青年的抉擇?中國文化是否仍有價值?都是吳雷川在信仰下的沉思。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雖寫於存亡之秋,成書於倥傯之際,且今日五四亦遠矣,非基督教運動已成塵封箱底的記憶;但那時基督徒對社會參與的熱情,對信仰實踐的渴望,依然是加利利海邊佳美的腳蹤。本書另附吳雷川的一篇短篇論文《耶穌的社會理想》,一併在此刊出,可助於讀者們更精確地理解吳雷川的基督教思想。不論從學術或是信仰實踐的角度來看《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耶穌的社會理想》二書,都能感受到那年代基督信仰的宗教情懷,以及對中國進步的深深期許;跳脫我們過往認為的「中國基督徒不關心時事,只關懷信仰」的刻板印象,吳雷川呈現另一種基督徒的面貌。儘管吳的同輩人,後世學者對其評價兩極,吳雷川的思想依然值得當代基督徒閱讀、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