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王薌齋解析大成拳 | 拾書所

走進王薌齋解析大成拳

$ 252 元 原價 280

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發展歷程中積累的格鬥經驗,並結合了傳統文化要素和養生術精華發展而成的,其內外兼修、體用兼備,成為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之一。拳經云:「固靈根而動心者,敵將也;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概括了傳統中華武術的功用:小可修身得力(藝)以強身禦敵,大至修心明理而入道境。中華武術之內外家、大小乘之說依此理而有別。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中,各個階層都受益於傳統武術:百姓用來健身,士兵用來訓練,能人志士用來修身立志,中華傳統武術對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因而被尊為國術。

近代,西方科學文明興起。冷兵器退出了歷史舞臺,傳統文化的內涵已不被人們所認識,傳統武術日漸衰落,練習者已無法從實踐中體會到傳統武術經論中描述的技擊水準、養生和涵養道德等功效,取而代之的是套路舞蹈化和表演娛樂化。面對傳統武術瀕臨失傳的危機,許多有識之士都在各盡所能,來弘揚傳統武術的精髓。本書《走進王薌齋》的面世,即是李榮玉先生為推動傳統武術發展的傾心力作。
大成拳是王薌齋先生於20世紀40年代創立的,意為集中國古拳法之大成,乃復古之拳術。以傳統武術中內勁訓練為主線,由站樁換勁得力為起點,到由試力而知力的運用,繼而由推手而知彼,整個訓練過程體現了由靜到動,由內到外,無中生有,由自覺(得意)而後覺他(知彼)的東方傳統認知原則。

在體認方面,透過站樁達到了筋肉若一的均衡狀態,稱為得中,是力的歸一。技法上,以踐、鑽、裹三拳為用,是形上的歸一。應用時,務使形力歸一之法,出於無念,感而遂通,是心與意合為統帥,六合歸一為應用的傳統武術大乘境界。
古聖人伏羲觀天地萬物,歸一而始作易,肇始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獨有的知行方法。今王薌齋前輩匯中華古拳法精粹,萬法歸宗而創大成,此文武二道,貫通古今,合於一理。因此,大成拳凝聚了千百年來無數先賢的智慧和經驗,是21世紀中華武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天下武學皆可依大成至理以入上乘歸一道境。

大成奉謂之大乘,還有傳承中華傳統武學,振奮民族精神,普惠今世大眾,造福社會之意,這是王薌齋前輩一生拳學實踐的宏願。
如今李榮玉先生秉承此志,出於對當前傳統武術瀕臨失傳的憂患,決心以大成拳門內的口傳心法和親身體會,著書《走進王薌齋》,發前賢經論中未及之秘,還原中華武術的本來面目,以復興傳統武術。

李榮玉先生此舉,可謂是心懷天下,坦蕩無私。他為人謙和,淡泊名利,品德高尚,一生孜孜不倦追求中國功夫的真諦,求學於多位拳學前輩,終得常志朗和王選杰兩位明師傳授大成拳,經八年苦練,遂入中國功夫的三摩地。從李榮玉先生的言行中,我體會到了「以德載道」和「以武入道」的東方智慧,他是我的良師益友和修身立德的榜樣。

本書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以大成拳理法和體證來解析古代中華武術巨著岳武穆王《九要論》,使古今武學要素互為驗證,為今後研究中華傳統武術體系和大成拳理法提供了一個參考教材。
第二部分,為大成拳門內口傳心授功夫的實錄,是當年王薌齋先生口授給常志朗先生,再由常志朗先生轉述給李榮玉先生,對研究大成拳理論──《大成拳論》和中華武術尤為重要。
第三部分,為大成拳樁法原理,李先生以師傳心法為準繩,用現代語言講述了大成拳中站樁得力的基本原理和體悟,是瞭解站樁原理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第四部分,為大成拳訓練方法和答疑,講述的站樁、試力、搭手、技擊等階段的原理、方法和步驟,答疑部分是針對練習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給出詳實的解答。

古人著拳術經論,多重原理和結果,口傳心授的訓練方法和心得體會是秘不外傳的,這是造成了今天傳統武術失傳的主要原因。

本書係李榮玉先生執傳統武術之一理,而述諸精要,意在解決傳統武術理法脫節導致的武術失傳的問題。因此,我相信此書的出版,必能成為後人傳承中華傳統武術的指路明燈。從長遠看,東西方科學、文化和認知體系必然不斷融合,大成拳作為東方文化的載體和傳統武術的精粹,一定會對提高全人類的認知水準和身健康發揮出自身應有的貢獻。

有緣讀此書者,當體會作者弘揚傳統武術之心。棄諸慾,凝神定意,精誠致一,是體悟書中理法精要的鑰匙,在這裏我說與大家,共勉之。
鮑信先(鮑信先先生是王選杰先生的弟子,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博士後學位)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