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食養療病智慧方 | 拾書所

千金方食養療病智慧方

$ 405 元 原價 450
孫思邈(581—682),唐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孫家塬人,唐代著名醫學大家,世稱孫真人。
孫氏自幼聰穎活潑,博聞強記,7歲時便能日誦千言,人稱「聖童」。少年時體弱多病,常請醫生診治,以致耗盡家資,因而立志研習岐黃,以醫為業,畢生精力從事醫學研究,醫術高超,活人無數,遠近求醫者紛至沓來。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等都曾詔請業醫,他均託病辭而不受。孫思邈歷經隋唐兩代,知識淵博、醫術精湛,但他不慕名利,以醫生為終身職業,長期生活在民間,行醫施藥,治病救人。他診病治療,不拘古法,兼採眾家之長,用藥不受本草經書限制,根據臨床需要驗方單方通用。所用方劑,靈活多變,療效顯著。他對民間醫療經驗極為重視,不辭辛勞,跋山涉水,不遠千里,探訪詢問。為得一方一法,不惜千金,以求真傳。轉輾於五臺山、峨眉山等地,採集藥材、炮製藥物,提煉丹藥,深究藥性。他對民間常見病、多發病多有研究,行醫採藥途中救治過許多疑難危重病人,民間至今還流傳孫思邈的許多奇聞軼事。他不僅精於內科,而且兼擅外科、婦科、小兒科、五官科,並對攝生、食療、針灸、預防、煉丹、藥物等也有研究,終成唐代名極一時的醫學大師。

孫思邈博覽群書,認真學習前人的經驗,他積80餘年醫學經驗,在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成《備急千金要方》30卷。又於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集晚年30年的醫學經驗,撰成《千金翼方》30卷,以補《備急千金要方》之不足。孫氏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將他自己的兩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字,名《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備急千金要方》收載醫方5300多首,書中內容既有診法、症候等醫學理論,又有內、外、婦、兒等臨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養生、食療,又涉及針灸、按摩、導引、吐納等,是對唐代以前中醫學發展的一次很好的總結。《千金翼方》載方近2900多首,書中內容涉及本草、婦人、傷寒、小兒、養性、補益、中風、雜病、瘡癰、色脈以及針灸等各個方面,並對《備急千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補充。書中收載的800餘種藥物當中,有200餘種詳細介紹了有關藥物的採集和炮製等相關知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將晉唐時期已經散失到民間的《傷寒論》條文收錄其中,單獨構成九、十兩卷,竟成為唐代僅有的《傷寒論》研究性著作,對於《傷寒論》條文的保存和流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孫思邈在中國醫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後世尊之為「藥王」,受到歷代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他去世後,人民為他修廟立碑,直至今日他的家鄉陝西耀縣孫家?還有孫氏祠堂,內有孫氏塑像。耀縣藥王山有藥王廟、拜真台、洗藥池、太玄洞等孫氏活動遺跡。因此,研究、挖掘、發揚光大《千金方》中的養生調補方,可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