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時代與鎮主體建構:新世紀以來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 拾書所

危機時代與鎮主體建構:新世紀以來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 342 元 原價 380
書介:
自2008年以來,在中國崛起與金融危機的雙重背景之中,誰才是定義中國「大眾文化」的社會主體?

新世紀之交,「新中產」及「農民工」這兩個社會主體,同時在中國大眾文化的書寫中被突顯:前者被認為是「橄欖型社會」的中堅力量以及民主化的推動者,而後者則是在社會想像中佔據邊緣位置的弱勢群體及「差異性」存在。如果說「新中產」是中國經濟崛起過程中的獲益階層,那麼農民工/新工人就是九O年代以來,支撐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廠的廉價勞動力;前者以消費者的身份成為消費社會的「主人」,後者則隱藏在消費主義舞臺背後,是不可見的全球化時代的生產者。這兩個社會群體都是中國社會轉型和經濟改革中出現的「新人」,他們如何被突顯,又是如何佔據了各自舉足輕重的位置?

本書從多個在電視節目、雜誌、報紙上「火紅」的現象切入,深入探討大眾傳媒如何把「新中產」/「公民」想像為社會主體、把「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想像為被救助對象的意識形態,並從而論證新主流文化如何重塑自身的內在意涵。
目次:

第一章

「愛的奉獻」的霸權效應、公民社會的想像及批判的位置─關於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的文化解讀

一、「愛的奉獻」的霸權效應

二、公民社會及其「公民想像」

三、批判的位置,甚或尷尬

第二章

遮蔽與突顯:作為社會修辭的「農民工」

一、「農民/工」的知識譜系

二、關於「民工潮」的三種文化轉喻

三、外來妹、打工文學與流浪之歌

四、「階級兄弟」、弱勢群體與底層想像

五、「民工劇」的文化位置

六、「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

七、「視而不見」的主體

第三章

社會「主體」的想像與「體制化」規訓

一、央視的新聞再現

二、社會的「主體」與「客體」

三、「反」體制的想像與體制的重建

四、 主持人/中間人的位置與國家/體制的三重角色

第四章

「拳頭」、「誰」與「冒犯者」─當下公民與公民社會話語的意識形態功能

一、「公民之年」和「中產之殤」

二、「拳頭」的故事

三、這個「誰」是「誰」?

四、公民韓寒=冒犯者=意見領袖=模範公民=反體制者

五、「我們」與「官方說法」的合謀

第五章

房產之痛、市場隱喻與國家的位置

一、「房產之痛」與「市場經濟」的雙重想像

二、國有/民營、人治/法治、體制/職業化的二元爭論

三、「推手」、「罪惡之源」和「拯救者」

第六章

「進不來」,「回不去」─蝸居、蟻族與「中國工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