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質朗讀會 | 拾書所

人質朗讀會

$ 225 元 原價 250
'入選本屋大獎
村上春樹之後,最受世界文壇矚目的日本作家

鼓譟不安的鮮烈激情 穿透生死的澄澈嗓音

繼讀賣文學獎、書店大獎作品《博士熱愛的算式》
泉鏡花文學獎作品《婆羅門的埋葬》
谷崎潤一郎獎《米娜的行進》
小川洋子再度打動人心。

他們的聲音從時空隔絕的遠方傳來
翻紙的聲音,清嗓子的聲音,朗讀會在謹慎幽微的鼓掌聲中拉開了序幕。
誰在傾聽這種近似祈禱行為?

《人質朗讀會》描述八名日本觀光客到南美旅遊時,被反政府游擊軍劫持、監禁。當地政府派出營救部隊,與游擊軍對峙多日,然而攻堅時引爆炸彈,人質不幸全數死亡。在對峙期間,為掌握敵軍狀態,政府軍暗地將竊聽器藏在國際紅十字會的食物中,送進人質營。
在竊聽過程中,心情平靜的人質們,到了晚上卻會大聲朗讀。經由當地翻譯官解釋,才發現他們在朗讀的是自己所寫的小故事。八個夜晚、八位人質、八個故事,每一則故事對朗讀者而言,都是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他們人生記憶最深刻的經歷。在生死交關的情況下,是什麼讓人質們平靜而堅定?

小川洋子擅長以冷冽的筆觸揭露成人世界黑暗、醜陋、自私的一面,探討人在生與死之間擺盪的不安與惶恐。但在《人質朗讀會》中,既使在一個悲劇的結果之前,人質的故事依然在靜謐玄奇中瀰漫著溫暖的氣氛,他們時而高亢時而低沉的聲音超越了文字的意義,讓我們感受到的是柔軟而飽滿、毫不畏懼死亡的生命力。


第一夜  柺杖
回憶起小時候在住家附近的公園裡遇上鐵工廠的工人,工人因某些原因而不能參加員工旅遊,失落的他在公園盪鞦韆時扭傷了腳。她為了幫助身形肥胖的工人,往返家裡好幾趟,只為了幫他找到適合的柺杖……
長大後,她曾發生了一場嚴重車禍,昏迷多日清醒時卻幸運地沒有重大傷害,隱隱約約地,她認為在昏迷時又見到了那位鐵工廠工人……
(室內裝潢師。五十三歲。女性/利用任職滿三十年的長期休假參加了這次旅行)

第二夜  山彥餅乾
餐飲科畢業後,個性陰沉的她在一家傳統餅乾工廠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生產線上,注視著一個一個做成英文字母的餅乾,並從中挑出瑕疵品。她租屋處的房東非常刻薄,對環境整潔一絲不苟,但兩人卻因一起分享字母餅乾的瑕疵品而開始有了互動。
人質陪著老房東度過了人生最後一段,這些日子也確立了她成為西點教授的志向……
(烹飪專科學校西點科教授。六十一歲。女性/參加進修旅行的自費行程)

第三夜  B談話室
第一次進入B談話室是因為好奇而在外頭探頭探腦時,櫃檯的女人向他招著手,「我知道,一開始都會猶豫,畢竟是走進一個陌生的地方,這很正常,但是沒有問題,不必擔心。」
那次他參加了「危機語言之友會」的活動,裏頭每個人都擁有一種即將失傳的語言,他們輪流在台上使用自己的危機語言,藉此使它有存在的意義。後來他陸續地在B談話室參加了蜘蛛網愛好會、熔礦爐欣賞會、絕食研究會、幻想動物寫生同好會、在米粒上寫莎士比亞會……
然而他卻再也沒看過那個櫃檯的女人。
(作家。四十二歲。男性/正在為連載小說採訪旅行)

第四夜  冬眠中的山鼠
家裡開眼鏡行的他,被媽媽期待著成為眼科醫師,但他卻只想打棒球。
有一天在回家路上遇到了一個擺地攤,失去一隻眼睛的枯瘦老頭,他賣著奇怪的娃娃,蚜蟲、大食蟻獸、蜈蚣、蝙蝠、蛔蟲、土豚、水螅、草履蟲……所有露出臉的布偶都只有一隻眼睛。當他下定決心要跟老頭買下那隻冬眠中的山鼠布偶時,他們倆人被捲入了一個事件之中,那是促使成為眼科醫師的契機……
(醫科大學眼科學講師。三十四歲。男性/參加國際學會的歸途)

第五夜  法式清湯高手
這天爸媽似乎有急事出了門,不得已將他一個人留在家中,並再三叮囑絕對不可以為任何人開門。但他還是讓「隔壁家女兒」進來了,她說要借用廚房,煮一鍋法式清湯給病危的祖母喝……
雖然那個下午之後他們再也沒有見過面,但「隔壁家女兒」做菜的身影卻令他永生難忘。
(精密機械工廠經營者。四十九歲。男性/參加國際樣品展的歸途)

第六夜  擲標槍青年
失去丈夫的中年婦人,每天做著枯燥無味的工作養活自己。某天在電車上被一個帶著標槍青年的身影給深深吸引,當天便翹班跟蹤他到了一個藏身巷弄中的老舊競技場。
整個下午她看著身材精壯的青年在競技場中不斷地練習投擲標槍,謹慎、穩定、孤獨。
那天之後,她又恢復了原本的生活,但心中的缺憾似乎已被填補了……
(貿易公司事務員。五十九歲。女性/出席侄女的婚禮兼旅行中)

第七夜  死去的奶奶
在她的生命中,常常會遇到一個奇妙的狀況。總是有陌生人會突然跟她說:「你很像我死去的奶奶,簡直一模一樣。」她聽了很多很多關於別人奶奶的故事,有雜貨店老闆娘、冒牌小提琴家,還有食堂的廚師、牧師的妻子、農婦、保險推銷員……有充滿幸福的回憶,也有只剩下痛苦的記憶,那些孫子面對她訴說,似乎就找回了什麼。
雖然曾經扮演了這麼多人的奶奶,但她心中卻有一個很大的遺憾……
(主婦。四十五歲。女性/去丈夫赴任地的歸途)

第八夜  花束
他在西裝店打工的最後一個晚上,最熟悉的客戶送給他一束花。
一家葬儀社的課長總是要他服務,工作內容是陪課長到倉庫裡面挑西裝,
那是給去世的人穿的西裝,讓他們得以體面地踏上最後的旅程……
(導遊。二十八歲。男性/帶隊旅遊中)

第九夜  切葉蟻
特種部隊的士兵在綁架事件發生之後,負責監聽犯人的一舉一動,卻在意外之間聽到了人質的朗讀會,
「真希望朗讀會可以永遠持續,於是,人質就可以安全。和我原本的任務相矛盾的祈願不時浮上我的心頭,令我不知所措。我慌忙趕走邪念,更用力地把耳機緊貼著耳朵。」
然而最後這些平靜而穩定的朗讀聲仍然消逝了。在最後一夜他決定訴說自己的故事,那是在他小時候,第一次遇見外國人的故事……
(政府軍士兵。二十二歲。男性/透過Y•H的口譯播送)


【素人試讀分享】
人質朗讀會中,作者將迎接死亡的態度與活著這件事做了緊密的結合……人生不過生與死,中間的活著,卻顯得無比漫長。造物主認真地製造了一個名為世界的遊樂場,我們都應該像扔標槍的少年,堅定無比的在每次輪迴中將自己的人生筆直地拋出。
(金融業。三十歲。男性/正在習慣憤青變糞中的自己)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這世界的人質。這麼想著的時候,好像就莫名地安心起來,不用汲汲營營去想未來的事,只要做著當下自己該做的,想著過去的人生教導出自己的想法,在生命的盡頭也可以這樣堅定的朗讀著自己的故事,就像小川洋子的人質如此無所畏懼。
(藥師。二十七歲。女性/休假日的下午)

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B談話室〉,我和故事主角一樣十分在意坐在櫃檯的女人,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引力將他帶進B談話室。我內心中藏著一則從沒告訴任何人的故事,看著B談話室裡的人訴說自己無論是興趣、開心的事、悲傷的事,透過語言抒發情緒而得到認同、安慰、鼓勵,我也想說出藏在心中的故事。
(高三生。十八歲。男性/享受最後一段穿學生制服的時光)

我是一名體育老師,白天忙於上課,放學時間協助帶隊練球,只能透過睡前時段,窩在棉被裡,開著小檯燈看這本書。很巧的是,書中的八位小人物,也是在這般寧靜如水的夜裡朗讀故事。看這本書的幾個夜晚,我身歷其境地進入人質們的讀書會,在暈黃的夜燈下,聽見文字傳出的細語呢喃,「看著看著」轉而變成「聽著聽著」,我彷佛也坐在那狹小的監禁室裡,打算朗讀出屬於我自己的小人物故事。
(體育老師。二十五歲。男性/帶隊比賽中)

每個人質,都在述說他們一生中,與「某個人」和「某件事」的短暫相遇。這些事件不在他們預期當中,乍看之下,這些人的故事在我們眼中也不甚具張力。然而,回想起自己一路走來的生命中,曾經讓我做了幾次抉擇的處境,我自己深深感觸到的是,很多改變你生命的事件,往往作用在一個平靜無波的瞬間。看完這本書,我忍不住問自己「妳的生命,曾經有發生過這樣的故事嗎?」
(研究員。三十二歲。女性/分析數據中)

平凡如我輩,一輩子也不會成為大人物,可能做過幾份工作,有一些朋友,一個家庭。有起有落的日子裡總有那一兩個不平凡的時刻,雖然我們當下可能沒有意識到,但好些年後終將發現,人生裡面這一兩個特別的結點,輕柔地改變了我們,從此走上完全不一樣的一條路。
(牙醫。二十四歲。男性/總在平凡與不平凡間辛苦地苦惱著)

當自由無端被剝奪,自己的性命隨時可能因為一場無法插手的談判破局而提前中止,小木屋中八名人質最恐懼的恐怕並不是意識的中止,而是「我」這個人是否就此毫無份量地消失。於是,述說一段關於自己生命的敘事無疑是對死亡的反擊,是自己確實存在這個世界上的證據。一反我們想像的是,值此性命交關之際,這些人質往往是在最看似瑣碎、微不足道的生命事件中獲得了確認,確認自己曾經以某種獨一無二的狀態存在這世界上。
(品牌策略顧問。三十七歲。男性/正在重拾生命中的熱情)

小川洋子筆下,八位喪命的人質,回顧各自生活經驗的片段,看似不相干的個人過去,都隱含著「學習面對死亡」。如果在我自己臨死之際,會回想起哪一頁生命切片呢?
(自由工作者。三十五歲。女性/正在計劃下一趟旅行)


小川洋子過去的作品給人一種行走在陰暗潮濕山洞的氛圍,或許她會點一根蠟燭給你,看得見希望但卻感受不到熱度。而現在,在山洞中走了許久之後,《人質朗讀會》已經到了接近出口的地方,終於有陽光照亮了一部分幽冷的泥濘地。
(編輯。二十五歲。男性/坐在書桌前校對書稿)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