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完大唐史:令人不可思議的唐王朝 | 拾書所

一口氣讀完大唐史:令人不可思議的唐王朝

$ 342 元 原價 380
【本書特色】--------------------------------------------------------------------------------------〈
「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柏楊.《中國人史綱》。
■ 給你不一樣的唐朝歷史!
西元七世紀時的世界強國之首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登場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三元及第,都誕生於唐朝
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聚集的地方為「唐人街」
唐初,佛教在中國的影響達到頂峰,也是在此佛教完全中國化了
■ 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唐朝(西元618年~907年),起於高祖李淵,終於哀帝,共二十帝。唐朝時期,中國的封建社會達到了最頂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最為輝煌,「貞觀之治」創造了中國最燦爛的一段歷史——「唐朝盛世」。
西元618年,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當時的阿拉伯半島出現了阿拉伯帝國,他們把羅馬帝國最後的根——東羅馬帝國給打垮了,他們一路過關斬將,把敘利亞、大馬士革、埃及甚至渡海把西班牙也給佔領了,當時歐州的法蘭西帝國忙著應付戰爭,人民衣無蔽體、民不聊生,而東歐與北歐更是一片的蠻荒之地。
當時的日本正處於飛鳥時代,那時的日本只有語言沒有文字,西元645年,才由孝德天皇推行「大化革新」,派出大量的「遣唐使」,釐定官制;實行均田制;改良稅制,行租庸調法;建立兵制,仿府兵制;仿唐律,確立法律;創立學制;調查戶口等,建立起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當時的韓國,新羅聯合唐朝先後滅百濟、高句麗而統一朝鮮,建立專制王權,篤信佛教並以佛教作為統一思想與文化的工具,用唐衣冠、年曆,仿製漢字,一切模仿中國,故當時號稱「君子國」。
唐朝在中亞建立了中國的宗主權,並在朝鮮的平壤,越南的河內等設有長住官叫「都護府」。當時西方世界的腐敗、混亂和分裂,只有中東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國能與之匹敵。唐朝不但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更在人類的文明的發展史上一路遙遙領先。

【內文介紹】--------------------------------------------------------------------------------------〈
楊花謝了李花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隋末這個群雄四起,英雄輩出的年代,多少人匆匆地來又匆匆去,甚至沒能來得及留下屬於自己的篇章就被歷史的洪流淹沒。從隋煬帝登基實施他的暴政,大起義揭開序幕開始,隋朝末年的這段歷史就猶如一團亂麻。撥開歷史的迷霧,透過歷史的塵埃,或許可以在這段混亂的歷史中理出一條主線,這條主線就是兩個家族的興衰榮辱,一個是大隋皇室楊氏家族,一個是後來的大唐皇室李氏家族。
「桃李子,莫浪語,黃鵠繞山飛,宛轉花園裡。」
當這首《桃李章》在東都廣為流傳的時候,隋煬帝楊廣還在興致勃勃地在全國各地遊幸,為他一手創造的「盛世宏圖」沾沾自喜。
大業十一年(西元六百一十五年)的三月五日,隋朝的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明公李穆一家被滿門抄斬。而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為一句在當時流傳甚廣的讖語 ——「楊氏將滅,李氏將興」。
這句讖語的來源是一個夢,相傳早在隋文帝時期,楊堅就曾在夢中夢到大興城被洪水淹沒,隨後便決定在原來的長安城旁另選新址營造都城。後來解夢之人認為夢中的洪水對現實有象徵意義,於是名字裡帶水的人便開始被懷疑是後來要奪取楊家天下之人。
也有一說是這場夢是隋煬帝所做,但夢的內容卻不盡相同。傳說在隋煬帝的這個夢中,也是大水以滔天之勢衝向了都城。當整個長安都陷入汪洋大海之時,只有栽種在城頭的三棵李樹安然無恙,並且樹上果實累累,生機盎然。隋煬帝驚醒之後,馬上召術士進宮為他解夢。術士安伽陀向隋煬帝分析道,可能是李姓之人將禍亂天下,於是「楊氏將滅,李氏將興」的讖語便傳了出來。
雖然這些傳說或許都有後世附會之嫌,但這句讖語在當時流傳甚廣,不少人,比如李密和李淵都在這上面做過文章,向天下人暗示自己是拯救天下蒼生於水火的真命天子。
一句流言可以成就一個人,一句流言也可以使一個人死無葬身之地,這就是流言的威力。無論這個夢是誰做的,在這個夢中都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李姓之人,二是人名之中有水的人。如今回過頭來去看那段歷史,當時可以被懷疑的李姓人士除了李穆、李渾更有李密;名字帶水的除了李渾、李敏(乳名洪兒),更有李淵,為什麼隋煬帝偏偏滅了李穆一族呢?這就要從李穆的兒子李渾和當時的權臣宇文述兩人間的糾葛開始說起。
說起明公李穆,可謂是隋朝的開國功臣。當年李穆助隋文帝建國,富貴榮華集於一身,為世人所欽羨。李穆更是被隋文帝封為司徒,一門上下都受到了皇帝的恩寵,幾乎達到了人人為官的地步。明公之後,李家雖說大不如前,但也還算得上是朝中的大族。
本來一切相安無事,楊廣繼續做他的皇帝,李家人繼續做楊家的臣子,但事情出就出在明公李穆的那個爵位上,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這個曾經讓人羡慕的爵位毀了李渾一家。
李穆死後,他的爵位沒有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嫡孫李筠。李筠繼承了祖父的爵位之後便有些得意忘形,這讓身為叔父的李渾十分不滿。然而李渾的爵位不如侄子李筠,於是他在表面上忍氣吞聲,但暗中卻與另一個侄子李善衡聯手殺了李筠並嫁禍給了別人。
然而李穆的子嗣眾多,李筠死了,爵位的繼承者也不一定是李渾。急於想獲得爵位的李渾想到了隋煬帝身邊的紅人,自己的妹夫宇文述,希望他能幫助自己順利地繼承父親的爵位。為了得到宇文述的支持,李渾許諾:一旦自己繼承了爵位,他將把李家每年田賦的一半作為報答送給宇文述。一向貪圖享樂的宇文述見錢眼開,便答應李渾在皇帝面前為他美言幾句。
事情發展得很順利,李渾在隋煬帝的支持下如願以償獲得了爵位,也如約每年都將許諾給宇文述的錢財送到他府上。但幾年之後,李渾卻突然違反了自己的諾言,再也沒有給宇文述送過任何東西。此時李渾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宇文述雖然對他的舉動怒火中燒,但卻敢怒不敢言。雖說他跟李渾是親戚,但此時對金錢的欲望和遭到背叛的憤怒已經戰勝了一切,宇文述決定暗中報復李渾,將李家欠自己的都拿回來。
而在此時,由於「李氏將興」的流言,隋煬帝已經對身為右驍衛大將軍的李渾逐漸產生了猜忌之心。於是,宇文述趁機對皇帝暗示,李渾的名字中帶水,而且李家的孫子李敏小名叫做洪兒,也帶有水字。現在民間又流傳「李姓的人將當皇帝」,李渾如今擔任著右驍衛大將軍之職,位高權重,一旦謀反,後果不堪設想。
本來就猜忌心重的隋煬帝此時坐不住了,再加上有楊玄感謀反的前車之鑒,更加重了他對李渾一家的懷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很快李渾一家就以「意欲謀反」之罪被抓了起來。但「謀反」之罪沒有證人證詞便成立不了,為了滿足自己的復仇之心,宇文述決定將李渾一家趕盡殺絕。
到了這樣的關鍵時刻,宇文述的目光投向了一個女人,這個女人便是李敏的妻子 ——宇文娥英。提起宇文娥英也可說的上是血統純正,身份高貴。她的父親是北周皇帝宇文贇,母親是隋文帝的女兒,也就是當時北周的皇后楊麗華。然而,這位身份顯貴的公主這次也沒能逃脫「謀反」的罪名,和李家人一起被抓進了監獄。
詭計多端的宇文述決定讓李家人自己「承認」自己的謀反之罪,他對宇文娥英說:「李家一門謀反之事已經查實,當今皇上是你的親舅舅,只要你肯如實地交待出事情的始末,他肯定會念在血肉至親的份上放你們一條生路的。倘若不然,李家一旦被滅,你也逃不過一死。」
這位公主可能是遠離政治圈太久,居然聽信了宇文述的一派胡言,她不知道,李家幾十口人的性命就掌握在她的一念之間。在宇文述的「好言勸說」下,原本不知所措的宇文娥英似乎看到了一線生機,於是按照宇文述的指示,宇文娥英承認了李渾和李敏曾經謀劃過叛亂,並商量廢掉楊廣、擁立李敏登上帝位。
拿到宇文娥英親手寫下的證詞之後,隋煬帝大怒不止,當即下令滅了李氏一族。主動坦白的宇文娥英也沒有逃過一劫,幾個月後便被毒酒賜死。李氏一族覆滅後,這件血案的始作俑者宇文述也沒有得到什麼好下場,雖然隋煬帝因為此事而被宇文述的「忠心不二」深深感動,但不久之後宇文述就死在了宇文家族之人的手中。
曾經煊赫一時的李穆一族就這樣被滅了門,這件事也讓天下人震動不已。這場災難讓李渾一家命喪黃泉,卻讓天下人更清楚地認識到了隋煬帝的昏庸無道。此時,身在外地的李淵身為李姓之人也在「楊氏將滅,李氏將興」的流言中感覺到了不安,對隋煬帝的警惕心也提高了不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