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水特局)綜合管理臺北水源特定區(水特區)內水源保育相關工作,水特局為加強水資源管理,以因應水質變化與氣候變遷。本計畫目的彙整國內外水質預警系統與應用及水源保護區水質預警機制案例,統計分析水特局近10年水質監測資料及四次高流量採樣,據以研擬關鍵水質項目預警機制,關鍵水質項目包含:TP(總磷)、SS(懸浮固體)、NH3-N(氨氮)、TC(大腸桿菌群),此外,研提「臺北水源特定區氣候變遷水質調適策略白皮書」。 美國、日本、歐洲及中國之水源水質預警案例,可作為研擬水特區水質預警機制之參採。研究結果顯示,水特局近10年平時監測資料,顯示氨氮達成率高於95%以上,可不列入關鍵水質項目。北勢溪隨上游至下游,關鍵水質項目TP、SS、TC皆有增加趨勢,水源橋或金瓜寮溪(新)測值最高,南勢溪隨上游至下游,關鍵水質項目變化趨勢無法判斷,攬勝橋TP、SS測值最高。SS與TP隨流量增加而增加,但TC則減少。水特局既有暴雨高流量時水質監測資料不足,無法以統計或數學模式量化流量與水質相關性。預警機制關鍵水質項目平時於北勢溪與南勢溪(含新店溪)分別為TP與TC;暴雨時南勢溪為SS,北勢溪則不考量。建議TC、TP與SS預警值分別為20,000 CFU/100 mL、0.03 mg/L與2,000 NTU,供水特局研議預警值之參採。白皮書就氣候變遷,以整體流域永續經營為目標,提出(1) 水質清淨,水量穩定;(2) 生物多樣穩定,生態環境健全;(3)工程生態友善,水庫永續利用;(4) 行政效率管理,彈性因應衝擊;以及(5整合民間資源,促進投入參與。五大願景、13項目標及其對應之26款執行策略與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