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的七宗罪—《河蟹大帝胡錦濤》臺灣版自序二○一三年春的「兩會」之後,胡錦濤卸下所有職位,成了名副其實的「歷史人物」。一個名叫西堯的中國「資深媒體人」在︽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了一篇題為︽胡錦濤的「禪讓」︾的文章,對胡竭盡歌功頌德之能事。文章寫道:「胡真正做到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為下一代領導集體營造了可以心無旁騖地擴大開放、推進改革、創新變革的施政大格局。此種乾淨俐落的權力交接被譽為﹃禪讓﹄, 應該不算是過譽。」文章又說:「作為歷史人物,在國家競爭、民族復興這場接力賽中,他能夠也只能跑完自己這不短也不長的一百米。事實上,他跑得還可以,並在大位最後一刻展現了其敢於擔當的一面,不能不說,他不負鄧公,也不負眾望。」作為自由世界公共媒體的︽紐約時報︾,固然是一個為公眾提供多元觀點的、「眾聲喧嘩」的平臺,但發表如此肉麻地吹捧獨裁者的文章,讓人恍惚覺得是在閱讀︽人民日報︾。用「禪讓」來比喻胡錦濤的退休,可見作者本人在潛意識中將胡錦濤看作皇帝,而將自己看作臣民。而所謂「不負鄧公」,在維護中國共產黨一黨獨裁的意義上,胡錦濤確實「不負鄧公」。但是,胡錦濤維護體制的方式,至多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揚言的那樣:「我自為所欲為,哪管死後洪水滔天。」胡錦濤沒有「醫死人而肉白骨」的本事,只能不斷地在中共病入膏肓的軀體上加重麻醉劑的份量,這就是其「歷史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