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法國陷落(卷二):和平主義的幻夢 | 拾書所

1940法國陷落(卷二):和平主義的幻夢

$ 395 元 原價 500
「法國在馬恩河和凡爾登展現的勇氣跑哪去了?法國社會主義分子滿懷和平主義,法國右派不是法西斯分子,就是失敗主義者。」

1938年,在希特勒煽動下,捷克境內蘇台德區內的德國人紛紛要求「回歸德國」,德軍頻頻在邊境騷動,捷克也軍事動員,作好開戰的準備。但英法兩國還守在和平的幻夢之中,張伯倫與達拉第緊急前往慕尼黑開會。諷刺的是,這場會議攸關捷克的命運,「在希特勒的堅持下」,捷克代表卻不能列席。

慕尼黑會議是二十世紀外交史上最令人難堪的妥協。英法強迫捷克人交出蘇台德,還自詡為帶來世界和平。法國政府、國會、軍方、報界、人民在最後一刻退縮,不敢履行對捷克的承諾,不敢對抗希特勒。

更嚴重的是,法國人徹底不相信蘇聯人,不瞭解唯有聯合蘇聯才能箝制德國。希特勒也知道這一點,隔年在處理波蘭問題時,毫不猶豫地與蘇聯簽下《德蘇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德國進軍波蘭,蘇聯也發兵進入波蘭,引起西方國家驚恐。一個月後,兩軍在布列斯特會師。

當時巴黎仍是藝文之都,兩位年輕的法國作家崛起——沙特與卡繆。法國人正從大蕭條中復甦,不願相信戰事到來,但其實那是錯覺。他們深陷癱瘓狀態,無法評估自己的實力,更重要的是,他們也無法評估結盟的力量,西方民主國家本可和俄國及東方小國結成強大的同盟,徹底摧毀納粹德國的侵略野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