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籬、長巷與麵疙瘩:高雄三軍眷村憶往 | 拾書所

竹籬、長巷與麵疙瘩:高雄三軍眷村憶往

$ 270 元 原價 300
一片竹籬的倒影
一條長巷的跫音
將半世紀的鄉愁
片片砌在磚瓦裡
層層疊疊的隙縫
是踟躕歲月裡的蜿蜒
毫無邊際
將我繫住

◎朱明輝(東南科技大學能源系副教授)、曾鴻陽(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所長)、吳炳輝(金鼎獎作家)、李奇嶽(知名旅遊達人、政論名嘴)、林作賢(台灣自主學習暨父母成長推廣協會理事長)、張紹鐸(明新科技大學校務顧問)、張 錚(曾任東南科技大學電子系主任)、曹愉生(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寧寧(曾任文化大學韓文系教授)、陳應琮(曾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校長)、馮聲福(曾任空軍航空技術學院英語組主任)(推薦人按姓名筆畫排序) 聯合推薦
◎以圖片及文字呈現作者記憶中眷村的各種樣貌,讓讀者認識眷村多面的吸引力

內容介紹
兩位出生高雄眷村的子弟,以及一位關心眷村的年輕女生,希望為逐漸消失的舊眷村,以及他們眷戀的往事,留下文字與圖像的紀錄。他們一邊以文字記下過往的美好,一邊走遍臺灣各地眷村,以文字或攝影、繪畫紀錄眷村的現今與過往。


心安之處,便是吾鄉

眷村的拆除刺痛了我的鄉愁!於是,民國九十八年寫碩士論文時,為了紓解巨大的心頭壓力,而偷偷零星寫就了六篇:〈長巷〉、〈小院〉、〈麵疙瘩〉、〈槓子頭〉、〈澡盆船〉、〈浴缸裡的小老鼠〉;到了寫〈星空下的晚餐〉,只寫了第一句「軍人出身的老爸,有時也是挺浪漫的」,就此擱置不前;當九十九年七月論文完成之後,又因健康情況欠佳,自然不敢再伏案勞形了!
我從未想過要出一本自己親手寫的書,更沒想到「眷村」竟是總結自己二十餘年來斷斷續續寫作的第一本集子;一切都是緣分吧!而一○一年九月意外連繫上寫作路上「亦師亦友」的啟蒙老師──繆博士,闊別重逢我向他提起這個心願;竟就觸撥了大塊揮灑,恣意抒發的憶舊心弦。在繆博士不斷地鼓勵和建議閱賞一些啟發寫作靈感的書籍、影片之下,這些原名為「眷村子弟」的篇章,才起死回生地接續完成。原以為只寫七、八千字便可完成,再去試投「文學獎」的徵文比賽;誰知,澎湃難以自抑的情愁,竟寫成了三萬多字的作品,我自己也真的嚇了一大跳!
我感恩一切過往的人、事、物,也珍惜現有的朋友和家人。寫作期間,我很慚愧冷落了外子,讓他在「電視褓姆」前,安靜無聲地過了無數個孤單的周休。其次,與聖華學妹的意外結識,也是讓這本集子美麗呈現的重要因緣。學妹出身彰化師大美術系,擁有:亦中、亦西、能文、能畫、能設計的多樣才華,讓我深自激賞讚歎!由於兒時拍攝留存的照片並不多,為免無法呈現五十年前的眷村風貌;我特邀她幫忙插畫、繪圖。沒想到她熬夜加班、絞盡腦汁,努力為讀者呈獻出美麗的驚喜,這也是我必須深深感激的。
至於,熬夜為我修稿、潤稿的繆博士;最後,還體恤的「跳出來」,添寫空眷〈夢憶岡山〉二十六篇、海眷〈左營浮光〉七篇,及附錄〈往事如煙〉,完成了本書的問世。而這一切,只為了不讓我因應出版社再增字數的要求,繼續邊寫邊哭,而傷了身心。這分盛情,我亦銘記心頭!
我更要感謝陳興國將軍辛苦從中聯繫,才能商請到高齡的許歷農將軍,執筆為本書寫序;這對我們三人而言,無非是最大的鼓勵與肯定!而秀威資訊科技公司的廖妘甄小姐、唐澄暐先生、陳佳怡小姐先後審稿的鼓勵,以及圖文排版的楊家齊先生、美編秦禎翊先生的協助,還有總經理宋政坤先生不計成本出版我們的這本書;在此出版業不景氣的氛圍中,讓我們感受到一股特別溫馨的暖流!
如果人生是一張打印之後,即無法退票和回程的單程車票;那麼,當一站、一站地經歷──哭過也笑過的生命中,也許就只能寬慰自己: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母親在哪裡,故鄉就在那裡。心安居在此,時日長了、久了,這兒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了。最後,再容我感謝:馮聲福先生、張興華小姐、鄒敦怜小姐、曾惠群先生、王思謙先生、陳曉舜先生、張慶安先生、王秀琴小姐、沈大鈞先生、齊俊安先生、陳君萍小姐……等人的協助,才使本書能夠完美地出版;謝謝!

劉治萍 寫於新北市 蘆洲

目 次
許序

舒眷餘情
前言
緣起
長巷
小院
麵疙瘩
槓子頭
澡盆船
浴缸?的小老鼠
星空下的晚餐
廣場電影院
鬼洞歷險記
屋頂上的黃金
狗來富
傳承
國旗
菜市場
過年
童玩‧飛揚的童年
歸鄉路迢迢
族群大融合
軍民一家親
心中迴響的歌
老兵不死
緣落

左營浮光
前言
左眷印象
崇實新村的臺灣女孩
我家是城門
明德新村
左眷不一樣
海軍子弟學校
左眷明星
海上長城

夢憶岡山
前言
豆瓣醬傳奇
明星之鄉
陳伯伯
傅家館子
李家羊肉
岡山空小
崗德村
健鷹村
院內村
查戶口
光復新村
二高
正氣村
致遠村
趙伯伯
醒村
樂群村
勵志村
欣欣市場
新生村
康樂村、自強村
實踐新村
貿易十村、大鵬六村、大鵬九村
成功村
防空洞
領眷糧
往事如煙

淺談關於被保留老舊眷村的一點想法
跋──心安之處,便是吾鄉

內文試閱
麵疙瘩
眷村裡的媽媽們挺會做麵食的;可能是多數來自大陸北方各省的叔叔、伯伯們,來到「蔗米之鄉」的臺灣,不習慣天天吃米飯吧!因此,三天兩頭地總要弄個包子、饅頭、麵條、烙餅什麼的來祭祭「五臟廟」,才不會覺得「吃不來」吧!
民國五、六○年代,眷村裡無論是現役或退役眷戶,每月各戶都會配領到一些麵粉或麵條;可是,我的爸爸是廣東人、媽媽也是江南人,都不大會烹煮麵食。傷透腦筋的爸、媽,有時只好低價賣出這些麵製品;有時,媽媽也會不恥下問地四處求教──如何做出簡單又好吃的麵點。
我最喜歡媽媽做的葱油餅,因為有香脆的豬油渣和又多又綠的葱花;香香酥酥的飽足感,讓我開始愛上了麵食。姊姊常嚷著要媽媽包豆角餃子;胖胖飽滿的大餃子,吃一個足抵外面市場上的三個水餃。多年後媽媽笑著透露:那次福至心靈地大膽用長長的四季豆角來包餃子;純粹是因為豬肉太貴,其他適合做水餃內餡的高麗菜、韮菜和韮黃也不便宜,就試著用較低廉且量足的豆角來包。沒想到一試就成功,豆角餃子就此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爸爸最愛吃媽媽用黑糖、老薑熬煮的熱濃湯,上面載沉載浮著點點白白的麵片。我不習慣吃甜的麵點;爸爸津津有味地述說──家鄉人喜吃黑糖麵疙瘩,那QQ的嚼勁,在齒頰間令人回味再三。我聳聳肩,不予茍同;但卻偷偷地想起同村「一二三號」為人豪爽的「沙媽媽」來。
沙伯伯家有七個孩子,最大的女兒過繼陪伴著年老無依的外公、外婆。沙媽媽做事勤快又俐落,她可以一邊縫手套(家庭手工副業貼補家用)、一邊打麻將;還常常四處打打零工,多賺些孩子們的奶粉錢。沙媽媽古道熱腸,村裡媽媽們的瑣碎難題,只要去找笑聲宏亮的大嗓門沙媽媽,保證立刻迎刃而解。媽媽常說:我們這條巷子裡的許多小孩,都是沙媽媽半夜裡接生下來的。家家戶戶,除夕前忙灌香腸、端午前忙包粽子,都可以看到沙媽媽熟悉的身影穿梭其中;還有我家愛吃的包子、餃子、葱肉烙餅等,也都是沙媽媽不厭其煩耐心傳授給媽媽的。
讀小學時,記得不只一次我和兩個幼弟中午放學回家,將近一點了;爸、媽因市場上「敗市」(即生意不好,東西賣不完之意),尚未收攤回來。我們三個孩子在家門口饑腸轆轆地曬著太陽苦等;沙媽媽若是從敞開的鐵門看到我們,必定會趕緊帶我們到她家裡,端出一大鍋有菜、有肉、有湯的「麵疙瘩」來,讓我們一碗又一碗地吃到飽為止。當我們打著飽嗝,賴坐在軟軟的黑皮沙發中快要睡著時;媽媽就會適時來尋找我們,千謝萬謝地牽我們回家。
沙媽媽怕已懂世事的我多心,再三說:她們家中午大約都是如此簡便地吃食,並非偏心拿較差的食物給我們吃。其實憨傻的我十分知足;父母連袂來臺無親無故,我們兄弟姐妹從來沒有見過爺爺、奶奶,鄰居長輩給予我們的涓滴溫暖,直到今天仍懸念在我心頭,豈有嫌棄之理呢?
也許你會問沙媽媽後來好嗎?不,一點都不好;老實說我的心窩裡頭一點兒都不好受!沙媽媽在我到彰化讀大學的那段日子裡,有一天夜裡喝下大量的農藥自殺了!
有人說她欠了許多賭債;有人說她的娘家要為撫養了她的大女兒來分討財產;也有人說沙伯伯對她不好,常打她罵她……究竟真正是什麼原因,街頭巷尾議論紛紛。我從學校裡回來聽聞此事,整個人怔呆了許久!
生性開朗的沙媽媽,用如此剛烈的方法了結自己;我想:她心裡頭,一定是埋藏許多說不出來的苦痛吧!
沙媽媽──妳為大家帶來這麼多的歡笑和溫馨;為什麼不讓大夥兒分擔妳一點點的憂與愁呢?
為了妳的驟逝──沙媽媽,我再也不願吃麵疙瘩了,妳知道嗎?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