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夏至是一年中黑夜最短,白天最長,正午太陽最高的 一天。
冬至則是一年之中,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正午太陽最低的一天。
冬至陽氣初動從陰轉爲陽。夏至陰氣萌發從陽轉陰。
二分日(春分、秋分)則屬於陰陽氣轉交之時,
當節氣發生更替,體弱者會有特殊的不適感,慢性病者病情將加重。重病者,可能惡化成死亡。
這些確實與相待醫學統計結果不謀而合,足見古人的智慧
古人將一年分爲十二個月,每一個月都有一個節氣,以及一個中氣。即立 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共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有三個物侯,借動、植物的變化來觀察時序的推移,因此有七十二物侯。二十四節氣表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情況。
同時跟著先民的生活軌跡發展初了節日以及一些風俗食尚。
本書特色:
秋獵, 古人不在春天行獵。「秋後問斬」古人春天不殺生。這些均與節氣有關。 春天要順應生發之氣,不可起殺念。秋季執行死刑,正是順應天地間的肅殺之氣。
送大船、搶孤、迎財神、打春牛、炒蟲、元宵節、中秋節到過“年”。
無論是海上的、農地裡的,宅地間的,一切無非是要趨吉避凶,
庶民生活但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歲歲平安、闔家團圓。
一切都圍繞著美好的生活願望而生。
二十四個節氣就這樣週而復始地 365 天循環轉動, 到了什麼時節,就做相應的事,吃相應的食物。是現代人身心平安的生活借鑑。深究其?, 是對生活的提點和經驗的總結。
目錄:
留在歲時物候裡 13
二十四節氣說 15
•二十四節令 17
•七十二物候 19
•二十四番花信風 19
•九九 21
•三伏 22
壹• 歲時節日與節食 25
正月初一——春節 25
年糕 25
屠蘇酒 26
椒柏酒 26
七寶羹 27
正月十五——元宵節 27
元宵 29
正月二十——天穿節 29
二月初二——龍抬頭 30
爆米花、炒豆 30
豬頭肉 31
芥菜飯 31
艾糍 32
三月初三——上巳節 32
蒿子粑粑 32
薺菜煮雞蛋 33
五色糯米飯 33
烏飯 34
四月初八——浴佛節 34
五香黃豆 35
鼓蕾苜蓿花,吃稚杏 35
五月初五——端午節 36
粽子 36
安苗慶典 38
六月初六——洗曬節 39
食素 39
暑湯 39
其他食俗 39
七月初七——七夕節 40
仙人草、冬瓜 41
巧果 41
食五子 41
七月十五——中元節 42
八月十五——中秋節 43
月餅 43
桂花酒 44
田螺 44
柚子 45
藕 45
芋頭 45
菱角 45
南瓜 46
九月初九——重陽節 46
飲菊花酒 46
食重陽糕 47
十月初一——寒衣節 47
紅豆糯米飯 48
十二月初八——臘八節48
臘八粥 49
臘八蒜 49
臘八豆腐 50
貳,民俗風尚 51
一,立春 51
迎春。祭拜東方之神 51
打春。鞭春牛 52
咬春。嚼春菜 54
抬春色 54
戴春雞 56
二,雨水 56
撞拜寄 57
回娘家 58
張燈結彩以騙神 58
三,驚蟄 60
祭白虎 60
打小人 61
蒙鼓皮 62
四,春分 63
竪雞蛋 63
祭日 64
送春牛 65
五,清明 66
掃墓 66
蕩鞦韆 67
插柳 68
放風箏 70
踏青 71
六,穀雨 73
禁蠍 73
牡丹花會 74
七,立夏 76
迎夏 76
秤人 77
穿耳朵 78
八,小滿 79
小滿戲 79
搶水祭車神 80
端午節傳說 81
九,芒種 82
送花神 82
藥浴 83
打泥巴戰 84
十,夏至 85
祭地 85
十一,小暑 87
嚐新 87
十二,大暑 88
迎聖會 88
送大暑船 89
十三,立秋 90
秋忙會 90
十四,處暑 92
搶孤 92
放河燈 93
十五,白露 95
祭禹王 95
十六,秋分 97
祭月 97
十七,寒露 99
插茱萸 99
十八,霜降 100
送寒衣 100
十九,立冬 102
掃疥 102
二十,小雪 103
祭祀水官 103
二十一,大雪 104
冰嬉 104
二十二,冬至 106
贈鞋 106
祭孔 106
二十三,小寒 107
祭臘 107
二十四,大寒 108
尾牙祭 108
祭竈 109
叁,食俗風尚 113
一,立春 113
吃蘿蔔 113
吃春餅 114
炸春捲 115
屠蘇酒 115
二,雨水 117
吃湯圓 117
喝糟羹 118
三,驚鷙 120
吃梨 120
炒蟲 122
黃酒 123
綠萼梅茶 124
四,春分 126
春菜 126
太陽糕 127
梨花酒 12
五,清明 130
桃花粥 130
青糰 131
炒螺獅 132
饊子 134
滾坡酒 135
桃花酒 136
六,穀雨 138
香椿 138
穀雨茶 139
稠酒 141
七,立夏 143
鼎邊糊 143
烏米飯 144
立夏羹 146
薑茶 147
雪泡梅花酒 148
八,小滿 151
苦菜 151
粽子 152
鷓鴣茶 154
雄黃酒 155
九,芒種 157
煮梅 157
青梅酒 158
十,夏至 159
夏至麵 159
餛飩 160
狗肉 161
荔枝酒 163
十一,小暑 165
黃鱔 165
蓮藕 166
十二,大暑 167
吃仙草 167
喝暑羊 168
十三,立秋 170
啃秋 170
貼秋膘 171
十四,處暑 174
吃鴨子 174
十五,白露 176
白露茶 177
白露米酒 178
十六,秋分 180
月餅 180
蟹秋 181
桂花酒 183
十七,寒露 185
重陽糕 185
菊花酒 186
十八,霜降 188
柿子 188
十九,立冬 190
餃子 190
二十,小雪 192
糍粑 192
二十一,大雪 194
夜作飯 194
二十二,冬至 196
打邊爐 196
赤豆糯米飯 198
二十三,小寒 200
臘八粥 200
菜飯 201
二十四,大寒 203
糖瓜粘 203
肆,交節 物侯 風花信205
一,立春 205
二,雨水 207
三,驚蟄 209
四,春分 211
五,清明 213
介子推割肉奉君 214
六,穀雨 216
倉頡求穀雨 218
七,立夏 219
八,小滿 221
九,芒種 223
十,夏至 225
十一,小暑 227
十二,大暑 229
拾叁,立秋 231
十四,處暑 233
十五,白露 235
十六,秋分 237
十七,寒露 239
十八,霜降 241
十九,立冬 243
二十,小雪 245
二十一,大雪 247
二十二,冬至 249
二十三,小寒 251
二十四,大寒 253
夏至是一年中黑夜最短,白天最長,正午太陽最高的 一天。
冬至則是一年之中,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正午太陽最低的一天。
冬至陽氣初動從陰轉爲陽。夏至陰氣萌發從陽轉陰。
二分日(春分、秋分)則屬於陰陽氣轉交之時,
當節氣發生更替,體弱者會有特殊的不適感,慢性病者病情將加重。重病者,可能惡化成死亡。
這些確實與相待醫學統計結果不謀而合,足見古人的智慧
古人將一年分爲十二個月,每一個月都有一個節氣,以及一個中氣。即立 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共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有三個物侯,借動、植物的變化來觀察時序的推移,因此有七十二物侯。二十四節氣表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情況。
同時跟著先民的生活軌跡發展初了節日以及一些風俗食尚。
本書特色:
秋獵, 古人不在春天行獵。「秋後問斬」古人春天不殺生。這些均與節氣有關。 春天要順應生發之氣,不可起殺念。秋季執行死刑,正是順應天地間的肅殺之氣。
送大船、搶孤、迎財神、打春牛、炒蟲、元宵節、中秋節到過“年”。
無論是海上的、農地裡的,宅地間的,一切無非是要趨吉避凶,
庶民生活但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歲歲平安、闔家團圓。
一切都圍繞著美好的生活願望而生。
二十四個節氣就這樣週而復始地 365 天循環轉動, 到了什麼時節,就做相應的事,吃相應的食物。是現代人身心平安的生活借鑑。深究其?, 是對生活的提點和經驗的總結。
目錄:
留在歲時物候裡 13
二十四節氣說 15
•二十四節令 17
•七十二物候 19
•二十四番花信風 19
•九九 21
•三伏 22
壹• 歲時節日與節食 25
正月初一——春節 25
年糕 25
屠蘇酒 26
椒柏酒 26
七寶羹 27
正月十五——元宵節 27
元宵 29
正月二十——天穿節 29
二月初二——龍抬頭 30
爆米花、炒豆 30
豬頭肉 31
芥菜飯 31
艾糍 32
三月初三——上巳節 32
蒿子粑粑 32
薺菜煮雞蛋 33
五色糯米飯 33
烏飯 34
四月初八——浴佛節 34
五香黃豆 35
鼓蕾苜蓿花,吃稚杏 35
五月初五——端午節 36
粽子 36
安苗慶典 38
六月初六——洗曬節 39
食素 39
暑湯 39
其他食俗 39
七月初七——七夕節 40
仙人草、冬瓜 41
巧果 41
食五子 41
七月十五——中元節 42
八月十五——中秋節 43
月餅 43
桂花酒 44
田螺 44
柚子 45
藕 45
芋頭 45
菱角 45
南瓜 46
九月初九——重陽節 46
飲菊花酒 46
食重陽糕 47
十月初一——寒衣節 47
紅豆糯米飯 48
十二月初八——臘八節48
臘八粥 49
臘八蒜 49
臘八豆腐 50
貳,民俗風尚 51
一,立春 51
迎春。祭拜東方之神 51
打春。鞭春牛 52
咬春。嚼春菜 54
抬春色 54
戴春雞 56
二,雨水 56
撞拜寄 57
回娘家 58
張燈結彩以騙神 58
三,驚蟄 60
祭白虎 60
打小人 61
蒙鼓皮 62
四,春分 63
竪雞蛋 63
祭日 64
送春牛 65
五,清明 66
掃墓 66
蕩鞦韆 67
插柳 68
放風箏 70
踏青 71
六,穀雨 73
禁蠍 73
牡丹花會 74
七,立夏 76
迎夏 76
秤人 77
穿耳朵 78
八,小滿 79
小滿戲 79
搶水祭車神 80
端午節傳說 81
九,芒種 82
送花神 82
藥浴 83
打泥巴戰 84
十,夏至 85
祭地 85
十一,小暑 87
嚐新 87
十二,大暑 88
迎聖會 88
送大暑船 89
十三,立秋 90
秋忙會 90
十四,處暑 92
搶孤 92
放河燈 93
十五,白露 95
祭禹王 95
十六,秋分 97
祭月 97
十七,寒露 99
插茱萸 99
十八,霜降 100
送寒衣 100
十九,立冬 102
掃疥 102
二十,小雪 103
祭祀水官 103
二十一,大雪 104
冰嬉 104
二十二,冬至 106
贈鞋 106
祭孔 106
二十三,小寒 107
祭臘 107
二十四,大寒 108
尾牙祭 108
祭竈 109
叁,食俗風尚 113
一,立春 113
吃蘿蔔 113
吃春餅 114
炸春捲 115
屠蘇酒 115
二,雨水 117
吃湯圓 117
喝糟羹 118
三,驚鷙 120
吃梨 120
炒蟲 122
黃酒 123
綠萼梅茶 124
四,春分 126
春菜 126
太陽糕 127
梨花酒 12
五,清明 130
桃花粥 130
青糰 131
炒螺獅 132
饊子 134
滾坡酒 135
桃花酒 136
六,穀雨 138
香椿 138
穀雨茶 139
稠酒 141
七,立夏 143
鼎邊糊 143
烏米飯 144
立夏羹 146
薑茶 147
雪泡梅花酒 148
八,小滿 151
苦菜 151
粽子 152
鷓鴣茶 154
雄黃酒 155
九,芒種 157
煮梅 157
青梅酒 158
十,夏至 159
夏至麵 159
餛飩 160
狗肉 161
荔枝酒 163
十一,小暑 165
黃鱔 165
蓮藕 166
十二,大暑 167
吃仙草 167
喝暑羊 168
十三,立秋 170
啃秋 170
貼秋膘 171
十四,處暑 174
吃鴨子 174
十五,白露 176
白露茶 177
白露米酒 178
十六,秋分 180
月餅 180
蟹秋 181
桂花酒 183
十七,寒露 185
重陽糕 185
菊花酒 186
十八,霜降 188
柿子 188
十九,立冬 190
餃子 190
二十,小雪 192
糍粑 192
二十一,大雪 194
夜作飯 194
二十二,冬至 196
打邊爐 196
赤豆糯米飯 198
二十三,小寒 200
臘八粥 200
菜飯 201
二十四,大寒 203
糖瓜粘 203
肆,交節 物侯 風花信205
一,立春 205
二,雨水 207
三,驚蟄 209
四,春分 211
五,清明 213
介子推割肉奉君 214
六,穀雨 216
倉頡求穀雨 218
七,立夏 219
八,小滿 221
九,芒種 223
十,夏至 225
十一,小暑 227
十二,大暑 229
拾叁,立秋 231
十四,處暑 233
十五,白露 235
十六,秋分 237
十七,寒露 239
十八,霜降 241
十九,立冬 243
二十,小雪 245
二十一,大雪 247
二十二,冬至 249
二十三,小寒 251
二十四,大寒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