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佛陀學放下 | 拾書所

跟著佛陀學放下

$ 198 元 原價 220
封面文案:
在漫漫旅途中,失意並不可怕。艱難是人生對你的另一種形式的饋贈,坎坎坷坷也是對你意志的磨礪和考驗。


封底文案:
落英在晚春凋零,來年又燦爛一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春天又煥發出勃勃生機。這何嘗不是一種達觀,一種灑脫,一份人生的成熟,一分人情的練達。
人生苦短,且世事多變,但不同的人對此卻有不同的人生態度。其實,用不著怎樣的鼓勵,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年輕人,都抱有積極的人生態度。關鍵是對於倏忽變化的世態人情,應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而能正確處之。特別是遇到災變時,想想宇宙之瞬息萬變,眼前的這點意外,又算得了什麼呢?

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所以天空廣闊無邊;高山收容每一塊岩石,不論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偉無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所以大海浩瀚無邊。

在漫漫旅途中,失意並不可怕。艱難是人生對你的另一種形式的饋贈,坎坎坷坷也是對你意志的磨礪和考驗。
落英在晚春凋零,來年又燦爛一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春天又煥發出勃勃生機。這何嘗不是一種達觀,一種灑脫,一份人生的成熟,一分人情的練達。
人生苦短,且世事多變,但不同的人對此卻有不同的人生態度。其實,用不著怎樣的鼓勵,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年輕人,都抱有積極的人生態度。關鍵是對於倏忽變化的世態人情,應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而能正確處之。特別是遇到災變時,想想宇宙之瞬息萬變,眼前的這點意外,又算得了什麼呢?

目錄:
第一章 讓心圓滿 1
1.讓杯子倒空 2 2.佛印接辯 4
3.車 夫 6 4.威懾江湖 7
5.旅行者 8 6.漁夫和獵人 9
7.前三三,後三三 10 8.你不笨 12
9.藥 方 14 10.表示意見 16
11.心與性 18 12.進 貢 19
13.東林詩偈 21 14.找關門弟子 23
15.預言自己 25 16.撞鐘的和尚 26
17.不負責任 28 18.悟 30
19.站起來的勇氣 31 20.傻瓜與禪師 33
21.裝缽盂 36 22.富 商 39
23.你的態度決定成功 41 24.別難為自己 43
25.不語禪 45 26.飛來峰 47
27.佛祖的寶石 48 28.求 教 49
29.磨磚成鏡 51 30.買 油53
31.修 仙5 5 32.苦惱的小和尚 57

第二章 因緣際會 59
1.取 經 6 0 2.十五的月亮62
3.侍者論禪 6 4 4.團團轉 66
5.我是侍者68 6.百忍70
7.熄滅的蠟燭 7 1 8.大小不二 73
9.馬與馬夫75 10.神 像 76
11.一個開示緣於一個孩子77 12.燒佛像 78
13.肉身佛 79 14.做賊心虛 81
15.痛苦的和尚 82 16.禿驢頭上坐 83
17.玄意詼諧 85 18.正己 86
19.克制自我 88 20.吹 牛 90
21.參禪修證 91 22.開 悟 94
23.和尚與小偷96 24.只想老虎 97
25.包容天下事 99 26.富 有 101
27.圈走大蜈蚣104 28.補針鼻 106
29.拜 佛107 30.知識與財富109
31.高僧與婦人110 32.煉金術 112
33.禪師為椅114 34.佛祖與弟子116
35.還俗和尚118 36.修 行 119
37.一燈大師 121 38.仇恨袋 123

第三章 突破戒律125
1.最完美的樹葉126 2.造境由心 127
3.另一種快樂 129 4.以不變應萬變 131
5.賣財神133 6.劍 客134
7.搖樹葉 136 8.羊腸小路 137
9.轉 身138 10.虛掩的門140
11.心願石142 12.七個和尚有粥喝 144
13.一生萬法146 14.走出沙漠 148
15.禪師的三個徒弟 149 16.酸 酒 151
17.抉擇152 18.「糖」的故事 154
19.活在當下 155 20.不知為不知 158
21.播種真理的人160 22.答非所問 162
23.漁王的兒子 163 24.畏難心理 165
25.給受鄙視的人 167 26.全力以赴 169
27.過河 172 28.不再受苦 174
29.金貝殼 176 30.耽於飲食 178
31.磨刀不誤砍柴功 179 32.和尚論廟181
33.彎 腰 183 34.垂釣者 184
35.迎 接 186 36.一座佛 188
37.意念便是轉機189 38.和尚過河 192

內文試閱:
讓杯子倒空 有一天,有位大學教授特地向日本明治時代著名禪師南隱問禪,南隱只是以茶相待,卻不說禪。
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客的杯子,直到杯滿,還是繼續注入。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再也不能沈默下去了,終於說道:「已經漫出來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這個杯子一樣。」南隱答道,「裡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對你說禪呢?」
禪悟人生 南隱禪師教導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僅是佛的禪義,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心太滿,什麼東西都進不去;心不滿,才能有足夠的裝填空間。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隨時需要知識、諮詢,不斷吸取養分,所以心一定要空,也就是所謂的虛懷若谷,這樣就能吸收無盡的知識資源,容納各種有益的意見,從而使自己豐富起來。「滿招損,謙受益。」更是古賢留給我們的一句千古流傳的諍言。
佛印接辯 蘇東坡和秦少遊同是宋朝有名的詞人,兩人常在一起舞文弄墨。 有一天,兩人一起吃飯,發現桌上有一隻蝨子在緩緩爬動,蘇東坡說:「人的身上實在髒,你看,身上的污垢都變成蝨子。」 秦少遊聽了,就回答:「蝨子哪裡是人身上的污垢變成的,是棉絮變成的呀!」 一個說是人身上的污垢生出來的,一個說是棉絮生出來的,兩人相持不下,爭執了起來。最後決定去問佛印禪師,請他做個決斷。 蘇東坡先找到佛印禪師,一再拜託:「禪師!禪師!請您務必幫我的忙,您要說蝨子是污垢變的,可別讓我輸給秦少遊啊!」 佛印禪師含笑點頭:「好的,好的。」 蘇東坡前腳剛走,秦少遊就來了,也跟佛印禪師說:「禪師,您一定要幫我,說蝨子是棉絮變的,這樣我才能贏蘇東坡。」 佛印禪師也連連頷首:「好的!好的!」 兩個人都相信佛印禪師會幫他,以為勝券在握。 第二天,當著兩人的面,佛印禪師一語化解了爭執:「說到蝨子,牠的頭部是污垢變的,身體是棉絮變的。」 兩人一愣,不約而同佩服佛印的智慧,巧妙地解除了兩人的紛爭。
禪悟人生 常言道:「真正的勝者是戰勝自己的人。」如果凡事想與他人比高下,帶給自己的,就是患得患失的心情以及不安的情緒,唯有消除敵視別人的心態,生活中才能坦然、光明與喜悅。
車 夫 在鄉間的小路上,一個車夫駕著一輛貨車正在趕路。 半路上,他的車輪陷進一個深坑裡,車子動彈不了。車夫呆在那裡,盯著貨車,束手無策。 這時,來了幾個趕路的和尚,於是請求他們幫忙。其中一個老和尚說:「你用自己的肩膀頂住車子,用鞭子趕牛,在你自己不出全力想辦法前,休想讓我們幫你,你再求也沒用。」
禪悟人生 自立乃人生的一個重要前提,自己的困難主要還是靠自己解決。誠然,在實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向旁人求助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在於自己連試都不試就推給別人,未免太無能了。「天助自助者」,希望每個對自己沒用信心的人能記住。

威懾江湖 過去,有一位盛氣凌人的將軍。有一天,他氣焰高漲,要去見太虛大師。 一到寺院,就大聲喊:「太虛呢?太虛是哪一位?」 當他遇見一位個子矮小、有點胖的法師,就問:「請問太虛大師是哪一位?」 法師答道:「嗯!我就是。」輕輕的一句,卻震懾住了那位將軍。
禪悟人生 只要自己有德有能,何患別人不尊重自己?
旅行者
有個旅行者因為時間緊迫,急著趕路,就一邊吃東西一邊走,不小心腳下一滑,摔了個跟斗,半天也沒爬起來。
佛祖路過看見了,就問他:「你為什麼非要邊吃邊走路呢?」 旅行者說:「因為我急著回家。」 「可是你摔了這麼一跤,想趕已是不可能了,只會更晚。」佛祖對他說。
禪悟人生 古語說:「欲速則不達。」事情就是這樣,好像有時在跟你作對,你越急於求成,結果就越發緩慢。有人就是願意一口吃個胖子,想在有限的時間裡,同時完成幾件事。但畢竟條件有限,這麼做恐怕不能如願。
漁夫和獵人 有個漁夫,背著滿滿一籃子的魚,正要回家,半路上遇見獵人帶著獵狗從野外打獵回來。漁夫看上了獵人的野味,獵人也喜歡上了漁夫的魚,於是他們商量著把各自一天的收穫彼此交換。
交換之後,他們都很滿意,並且希望以後天天這麼交換。 佛陀勸他們說:「要是以後天天交換,很快你們就會沒有交易的樂趣,感覺乏味,並且希望保留自己所收穫的這些東西了。」
禪悟人生 有時總覺得東西還是別人的好,連月亮也是國外的圓,於是一心想要得到。其實自己的東西更值得珍惜,擁有時,不覺得怎樣,可是一旦失去,你就會感到它的珍貴。

前三三,後三三 文喜禪師要去朝拜五台山。到達前一晚上,在一茅屋裡住宿,茅屋裡住著一位老翁。文喜就問老翁:「此間道場內容如何?」 老翁回答道:「龍蛇混雜,凡聖交參。」 文喜接著問:「住眾多少?」
老翁回答:「前三三、後三三。」 文喜第二天起來,茅屋不見了,只見文殊騎獅子駐在空中,文喜自悔有眼不識菩薩,空自錯過。 文喜後來參訪仰山禪師時開悟,因此就安心住下來擔任煮飯的工作。一天,他從飯鍋蒸氣上又見文殊現身,便舉鏟打著,還說:「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惑亂我不得了。」 文殊說偈云: 苦瓜連根苦, 甜瓜徹蒂甜, 修行三大劫, 卻被這僧嫌。
禪悟人生 我們因不明白自己的本性,所有才終日心外求法,因此而患得患失。如果能自悟自性,又何必自悔自惱呢?
你不笨 一位修行多年的大和尚,為小沙彌解釋功課上的難題,對他的學習態度與效果很不滿意,但仍心平氣和地加以鼓勵。 「徒兒,你並不笨。」 小沙彌說:「師父,我覺得自己好笨!」 大和尚還是委婉地細聲安慰道:「不!你不笨。」 「不!我是笨。」小沙彌說。 「不是,你不笨的。」大和尚輕拍著小沙彌的肩膀。 小沙彌依然懊惱:「不,我真的很笨。」 如此這般,說不清楚──最後,大和尚勃然大怒,滿臉通紅,大聲咆哮著:「笨蛋!你根本就不笨。」
禪悟人生
兩怒無不成之禍,兩悔無不釋之憾;的確,我不能歡樂時,何妨做到明智;我不能開心時,何妨做到隨和;對不能補救的事,何不使自己知足;對不能糾正的事,何不使自己寬容。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