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社會:一個大傳統並其在緬甸的變遷 | 拾書所

佛教與社會:一個大傳統並其在緬甸的變遷

$ 495 元 原價 550

本書作者麥爾福‧史拜羅是象徵主義陣營的一員,也是心理人類學以及文化與個性研究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於1961年在緬甸與泰國,經14個月的田野調査,於1972年出版本書,1982年再增修出版。其大作除本書之外另有《緬人的超自然信仰》、《運用人類學的方法研究宗教》等書。

1998年,本書中文譯本首次在《香光莊嚴》雜誌刊載,從第五十四期起到第八十五期,前後連載逾八年之久,一直受到佛教學、社會學、人類學、宗教學的學者們關注和期待。

作者運用社會人類學的方法,採用社會學者羅伯‧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 1956:Ch.3)所提出的「大、小傳統」的理論,從佛教的「意識形態」、「儀式」、「僧伽制度」、「佛教與世界」等方面切入,研究上座部佛教在緬甸社會的變遷。

本書將佛教分成:意識形態系統、儀式系統、僧伽系統。前者又分1.涅槃的佛教、2.業力的佛教、3.消災佛教、4.祕術佛教;儀式則依年曆、生命歷程、危機分類。它特別注重佛教徒的信仰與佛教教義間的互動關係。

作者的研究嘗試彌補經典學術研究與人類學田野調查之間的差距,因為前者強調佛教的獨特性;後者想研究佛教置諸跨文化領域裡所呈顯的多元化樣貌。一方認為宗教是由一套經典教義所形成,一方則認為宗教教義與信徒的信仰密切相關,不得忽略信仰體系中的真實與理想、現實與教義、現存的與規範性間各層面的關係。

閱讀本書可以對照出原始佛教教理實現於人間時,因人性及時空而產生的變遷。不論是佛陀弟子想瞭解自己所信解的是怎樣的佛教,或是一般把佛教當成人類社會中文化之一的人,要瞭解這影響世界很大地區人口的宗教文化,它都提供一個探究的入口。閱讀本書,對我們生存的佛教空間,必能更深入體解,也更能掌握。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