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上,普魯士新教傳教士郭實獵(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是個頗為重要和具爭議性的人物。其後半生“二十年裡幾乎參與過中國沿海每一個重大事件”,對中英兩國的外交紛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一生譯著中文書刊凡 63 種,對晚清經世學者的世界史地,以及太平天國的宗教思想有著顯著的影響。1867 年刊行的偉烈亞力《基督教新教在華傳教士名錄》記載郭實獵著有《大英國統志》一種。將近一個半世紀後,我們始發現這則資訊必須修正。其實,郭氏著有二種同名異書《大英國統志》:一是學界均知道的,以小說體裁寫成、記述英國概況,目前庋藏於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另一是以散文撰寫,今天仍靜蕩蕩躺臥在英國里茲大學圖書館裡。後一種由新嘉坡堅夏書院於 1838/39 年印刷問世,是世界上第一部以中文書寫的英國史地書。唯自刊行後 177 年,就被塵埋,學者未知未聞,今日所見殆海內外僅有之孤本。是書之重現對新加坡中文印刷出版史,意義重大;它幫助我們厘清郭實獵譯著的一些疑問。本書即是對這二部異書同名《大英國統志》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
書分上下二篇:上篇是導論,先考證二書的寫作背景、書稿殺青、刊行年份、印刷地等問題,次論其互文性創作技巧與書中資訊之可靠真實性,後將它們置於晚清中英外交衝突場景中,對書中漢語譯詞“大英(國)”、“皇帝”的使用,及它們如何最終導致大清天朝體制的崩潰。下篇為二書之點校、注釋本。有鑒於一般學者鮮有機會目睹這二書之全貌,所以筆者不厭其煩校定其文字、詮釋其詞語、疏通其內容、指明其失誤,方便來日學者做進一步之研究。
編者簡介
作者莊欽永,1971 年新加坡南洋大學中國語言與文學系畢業,後負笈澳洲國立大學,師從柳存仁、張磊夫(Rafe de Crespigny)二教授研習東漢安帝災異,得文學碩士學位。回新後,任職於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1981 年,獲頒澳洲政府哥倫坡計畫獎學金,進入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攻讀圖書館專業文憑。自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從事麻六甲、新加坡華人史,特別是碑銘之搜集與研究。1996 年退休,重回學術界專事撰硏。2006 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留校擔任研究員,至2009年7月提交辭呈為止。現專治 19 世紀基督教新教傳教士中文出版業、漢語新詞與晚清翻譯史。著有中英文著作多種及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