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以來,文學創作流派眾多,異彩紛呈,與之相適應的大量文學批評理論相伴而生,形成了諸多不同文學批評相互交織、中西融合、多元共存、交替發展的局面。對翻譯介紹進入中國的西方文學批評,如二十世紀在中國大行其道的以俄國形式主義、英美新批評和結構主義為代表的形式主義批評;第二類注重在具體的社會關係和環境中分析文化是如何表現自身以及如何受制於社會政治制度的文化批評。在文學研究領域,這種批評方法強調從文化的角度研究文學,如文化與權力、文化與意識形態霸權等之間的關係,是二十世紀末我國文學研究中主要的批評方法之一;第三類是從政治和社會角度研究文學的批評方法,如馬克思主義批評、女性主義批評、生態批評、新歷史主義批評、後殖民理論等。儘管上述批評用於文學研究時也展開對文學與政治、道德、性別、種族等關係的研究,展開對當代社會文化的「道德評價」或批判,但最後都還是回到了各自批評基礎如階級、形式、文化、性別或環境的原點上,表現出倫理缺場的總體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