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再「三分鐘熱度」,培養自動自發、持續學習好習慣!日本行動科學大師的分解教養法 | 拾書所

孩子不再「三分鐘熱度」,培養自動自發、持續學習好習慣!日本行動科學大師的分解教養法

$ 225 元 原價 250
改變行動,建立你的教養SOP!
10歲前,培養孩子一生受用好習慣!

明確指示 × 分解步驟 × 持續練習=高效能學習力
孩子做事不再拖拖拉拉或三分鐘熱度,
一步一步建立生活常規,輕鬆激發課業及各方面學習成效!

○1分析孩子的行動○2增加「不足行動」○3減少「過剩行動」
簡單三步驟,讓你迅速突破無力的教養困境,
「行動科學」+「分解教養法」,爸媽從此輕鬆帶孩子!




孩子從小到大要學習的事務多到數不清,從刷牙、洗手、盛飯、整理書包、學才藝到背課文、背單字……每件事都挑動著爸媽的神經,也考驗著耐性。如何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事務到課業學習都能做得又快又好?專家認為「持續的力量」和「建立方法步驟」很重要!
美國知名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說:「只要朝著目標累積一萬小時的努力,就能成為一流的專家。」向來講求方法和步驟的「日本行動科學之父」石田淳,為提升孩子的學習成效,將企業界風行的行動科學管理帶入親子教養中,以獨創的「分解教養法」,讓孩子將日常生活大小事化為明確具體的行動,進而內化成自動自發的好習慣,由內而外激發「持續而積極的力量」,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新式「分解教養」:確立簡單流程與規範,打造髙效能教養SOP
備受企業推崇的暢銷作家石田淳認為,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練習某件事,能啟發他積極學習的天性。而爸媽的任務,就是確立簡單的流程、規範,並陪著孩子持續練習。為讓孩子擺脫三分鐘熱度的學習態度,石田淳特別倡導「分解SOP步驟教養」,不僅爸媽可以輕鬆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也能檢視自己是否將指示正確傳達給孩子。

爸媽陪孩子一起做,從練習中「習慣成自然」
*禮節與生活技能:孩子自動自發打招呼、整理房間、自己盛飯、正確刷牙。
*讀書學習一把罩:按時讀書、寫作業、學會正確解題模式與生字練習法。

「成功體驗&將學習當遊戲」,培養持續力重要推手
*把收拾書包變成「確認聯絡簿」→「準備隔天要帶的東西」→「準備隔天要用的課本」→「把東西放入書包」四個關卡的闖關遊戲,看孩子能不能自己挑戰成功。事先寫好步驟表,或爸媽親身示範,效果更好。
*引進「便利商店集點卡制度」,每完成一個步驟就給孩子一點,孩子更有動力持續進步!
*將集點卡畫成大富翁的格子,貼上閃亮亮貼紙或蓋上可愛印章,孩子集點更迅速;集完20點,就請媽媽做孩子最愛的料理獎勵他吧!

「具體稱讚&責罵&定時定點」,輕鬆養成好習慣
*使用「英雄採訪」,不僅正面肯定孩子的表現,也讓他明白自己哪裡做得好、哪裡還可以再進步。
*在洗手台前貼一條「刷牙線」,告訴孩子「每天早上六點半、每天晚上八點半要站在這條線前面刷牙!」
*當孩子完成一件事後,在60秒內稱讚他,並夾帶進一步指示:「你把作業寫完了,真的很棒喔,但如果每個字都寫在格子裡,會更整齊好看喔!」
*每晚固定時間坐在桌前10分鐘,畫畫也好、連連看也好,就能培養孩子自動自發讀書好習慣!

將「行動科學」應用於學習新事物,不管是誰、在哪裡、何時進行,都能收到豐碩的成果──爸媽也可趁此機會,每天和孩子一起練習各自想堅持下去的「任務」,看誰先養成「持續學習」的好習慣喔!

【本書特色】
1.將「行動科學」帶入親子教養之中,強調只要按照方法,不論「何者、何時、何地」都能得到相同的效果,輕鬆養成孩子生活&學習好習慣,爸媽不再傷腦筋。
2.書中有大量實例、圖說、清楚的分解步驟引導供參考,爸媽迅速學會行動科學大師的分解教養法,輕鬆教出有毅力、熱愛學習的孩子。
3.收錄「三大科目學習法」,讓爸媽陪伴孩子快速攻略國語、數學、英文難題,孩子掌握訣竅,自然而然愛上學習。

目錄:
前言 用「毅力」開拓孩子的無限才能

第1章 培養「毅力」,從改變行動開始
著眼於「行動」,孩子就能有所發展
不論「何時‧何者‧何地」進行,都能得到相同效果
找到「無法持續下去」的原因
「好結果」是養成習慣的最大誘因
「不足行動」與「過剩行動」
為何「不足行動」無法持續,而「過剩行動」能持續?
Column1 爸爸‧媽媽的感情控制方法

第2章 打造能讓孩子持續學習的環境
「稱讚」是讓孩子持之以恆的最佳手段
擊退敵對行動
降低「不足行動」的難度
決定好時間與地點
換個角度來看「過剩行動」
Column2 寫寫看「好事日記」吧!

第3章 提供具體指導,讓孩子找到進步的方向
著眼於「行動」,才能順利教導孩子
使用具體的表現
將希望孩子做的事依序分解
製作確認清單
教導孩子的九大重點
洗手‧漱口‧刷牙時的插畫輔助(適合幼兒)
Column3 「學才藝」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第4章 正確的「稱讚」,讓孩子樂於主動練習
「稱讚」能讓每個孩子有所發展
稱讚孩子的「行動」,而非結果
只針對「希望孩子做的行動」做具體的稱讚
最大的原則是「立刻稱讚」
來製作集點卡吧
給點數的方法
Column4 讓孩子開心地養成「打招呼」好習慣

第5章 以正確激勵法,培養孩子的毅力
「發怒」與「責罵」是不同的
學習正確的「責罵」方法
達成遠大目標前,設定易達成的小目標
讓孩子累積成功體驗
Column5 活用鬧鐘與定時碼表

第6章 生活好習慣的養成方法
為什麼「收拾」那麼重要?
讓孩子養成收拾的習慣
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遵守玩電動遊戲的時間
讓孩子養成每天整理書包的習慣
建立孩子的每日行程
Column6 爸爸也要協助媽媽

附錄 培養孩子讀書學習好習慣
孩子成績無法提升的真正原因
觀察孩子是否使用正確的讀書法
固定家庭學習的「地點」與「時間」
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
每天的家庭學習內容
三大科目的學習建議

結語 親子一起養成持續的習慣

內文試閱:
找到「無法持續下去」的原因
每位爸媽應該都有過以下經驗。念書、減肥、整理打掃、記帳……就算每次都下定決心想著:「好,我絕對要持續下去!」最後卻仍然無法持續。原因不外乎:

不知道持續的方法。
不知道正確的做法。

首先,為了解決「不知道持續的方法」,我將從行動基本法則開始解說──當人類採取某種「行動」時,是有一定的法則的。
讓我來舉個簡單易懂的例子。不管在家、學校、辦公室,當天色變黑後,我們就會打開房裡的電燈,這是因為昏暗的空間會對生活與工作造成障礙;而打開電燈就能讓房間變亮,消解房間昏暗所帶來的不便。
當然,我們每次打開電燈時,腦裡並不會想著這些事。「變暗了就打開電燈」這個行動,是在反覆進行了無數次之後,自然而然養成的習慣。而持續「打開電燈」這個習慣,並不需要所謂的「動機」或「幹勁」。

「好結果」是養成習慣的最大誘因
在行動科學裡,是這樣解讀「打開電燈」這個「行動」的──

(A)先決條件:「傍晚了,所以房間變暗了。」
(B)行動:「打開電燈的開關。」
(C)結果:「電燈亮了,房間裡也變亮了。」

(A)所提到的先決條件,是指人類在採取某種行動前一刻的環境,以及造成行動契機的條件(目的、目標、期限等)。
從這三個要素所產生的一連串流程,我們取用Antecedent(先決條件)、Behavior(行動)、Consequence(結果)三個英文單字的第一個字母,稱之為「ABC模式」。所有行動都可使用ABC模式來做說明。
比方說,
(A)先決條件:「電車裡很熱。」
(B)行動:「脫掉外衣。」
結果:「變得涼爽。」
再舉另一個例子,
(A)先決條件:「有人拿點心給我吃。」
(B)行動:「吃掉點心。」
結果:「覺得非常好吃。」
在以上兩個例子裡,都因為做出的「行動(B)」,而產生了「涼爽」、「好吃」的「好結果(C)」。
如果得到的結果(C),是本人所希望的話,當下次再出現同樣的先決條件(A)時,就會再度採取行動(B),而得到好的結果(C)。當(A)→(B)→(C)→(A)的循環建立起來後,人就會不斷重複進行同樣的行動(B)。只要行動被反覆進行,總有一天會變成一種習慣。
那麼,如果(C)是「不好的結果」,又會如何呢?讓我再用一次點心的例子,來為各位說明。
(A)先決條件:「有人拿點心來給我吃。」
(B)行動:「吃掉點心。」
(C)結果:「裡面放了我討厭的水果。」
吃了一口覺得很好吃的話,就會想再多吃一些;有些人也許會詢問要到哪裡買這種點心,之後再特地去買來吃。
但如果吃了之後,發現裡面加了自己最討厭的水果,那麼再次進行「吃」這個行動的可能性就會變低很多。雖然會因為是對方的好意而不好意思拒絕,但可能會吃得心不甘情不願,而吃這種點心的行為,也不會成為這個人的習慣。
把ABC模式所表示的「行動的基本原則」,以非常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的話就會是這個樣子。
進行某個行動後,發生了好事,人就會反覆進行這個行動。
孩子們在遊玩時的樣子,便是能讓人實際感受到這點的最佳例子。
溜滑梯、爬吊索、玩滑雪板等,孩子們不管幾次都玩不膩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行動能讓自己覺得「好開心」、「好有趣」等「好結果」的關係。

「不足行動」與「過剩行動」
接著要介紹的,是「行動」的類型,所有行動都都分為以下兩種。
第一種是「不足行動」,意指想要持續進行,或是接下來要開始進行的行動。因為現在進行的次數還不夠,所以稱為不足行動(進行得不充足的行動)。譬如說讀書與學習,以大人來說,就像是學習英文與減肥等事。
第二種則是「過剩行動」。意指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進行,但想要減少(或想要停止)的行動。譬如說,想「減少沉迷於玩電動或看漫畫的時間」,以大人來說,大概就是類似抽菸、亂花錢等「不好的習慣」。
這二種行動都有非常明確的特徵──「雖然想增加不足行動,卻很難增加。」以及「雖然想減少過剩行動,卻很難減少。」
就如同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一般,不管是想學好英文會話、減肥或是戒菸,雖然很想持續下去,卻總是無法持續。

為何「不足行動」無法持續,而「過剩行動」能持續?
「不足行動」無法持續下去的理由如下:

無法馬上得到「好結果」。
存在著強大的「對手」。

首先,針對「無法馬上就得到好結果」來探討。
就如前面說過的行動基本法則(ABC模式),只要在行動後得到好結果,人就會反覆進行這個行動。「打開電燈後房間變亮」、「脫掉外衣後變涼快」、「吃了點心後覺得很好吃」等具體的例子,都能在行動後,很直接了當地得到「好結果」。
但大多數我們想「持續下去的事物」,都是在行動後無法立刻實際感受到「好結果」的事。
如果每天不間斷地收聽語言學習廣播節目,並好好地複習內容,語文能力一定會有所提升;但當然無法在聽完一次節目之後,便迅速地完全學會。孩子學習鋼琴或小提琴也一樣,只要每天持續努力練習,琴藝一定會進步;但就算今天努力練習了一個小時,也不會突然就能演奏出非常困難的曲子。
如果能在行動後立刻出現「好結果」,就會比較容易持續這個行動;但因為沒有立刻出現「好結果」,這種行動便很難持續下去。
不足行動無法持續的第二個理由──「強力的對手」──指的是會妨礙「不足行動」進行的某種行動。基本上,這些妨礙大多是很有魅力的行動,在行動科學中,稱這種行動為「敵對行動」。
譬如說,雖然孩子心裡想著「該去念書才行」,但還是忍不住伸手拿了桌上的漫畫──在這個情況下,「看漫畫」就成了敵對行動。
又譬如說,媽媽本來打算「使用記帳軟體」而打開了電腦,但看到喜歡的男演員的消息後,就忍不住開始搜尋……在這個情況下,「用網路搜尋有興趣的話題」就成了敵對行動。
「敵對行動」的特徵,就是能馬上得到「好結果」。也正因如此,我們總是會不自覺地放下「不足行動」不管,而去進行「敵對行動」。相反的,「過剩行動」會一直被持續下去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可以馬上得到「好結果」。
就算爸媽說「不要再打電動了」,但孩子還是繼續玩,這是因為可以得到「開心」及「滿足」的感覺;而對老菸槍的爸爸來說,抽菸可以立即帶來「放鬆心情」及「讓頭腦變清楚」的效果。
了解「不足行動」無法持續,而「過剩行動」能持續的理由之後,從第二章開始,將說明如何打造出能培養出孩子毅力的環境。

決定好時間與地點
「一天要刷二次牙,什麼時候刷跟在哪裡刷都可以。」像這樣的條件,是無法讓刷牙這個行動習慣化的。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進行,也是讓行動習慣化的一大重點。
「每天早上八點跟晚上七點,在浴室各刷一次牙。」像這樣決定好時間地點,並且一定要實行是很重要的。話雖如此,要年紀尚小的孩子管理好自己一天的行程是不可能的,所以爸媽在時間到了的時候,就要記得提醒孩子。也可使用手機或鬧鐘,設定好每天的提醒時間。
以刷牙為例,爸媽也可在洗手台前的地板上,用寬膠帶貼出一條線,並告訴孩子:「這裡就是刷牙線喔,要把腳尖對齊這裡,然後開始刷牙。」如果是一、二歲的孩子,可讓他踩在小椅子上,和爸媽一起刷牙,也有助於提高孩子對刷牙的興趣。
等刷牙變成孩子的習慣之後,就算時間上有點落差,或是出門旅行,也不用擔心孩子會忘記刷牙了。
「決定地點」這一項,我自己也在實踐中。我很喜歡看書,所以不管再怎麼忙碌,我都會擠出時間閱讀喜愛的書籍,但手上總有幾本沒興趣卻不得不看的書,這就讓我覺得有點辛苦了。
所以,我選了一家咖啡店,每次我要讀「非讀不可的書」時,我就會只帶著書和錢包過去。那家咖啡店跟「閱讀非讀不可的書」這個行動,在我的心裡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並且因為不攜帶電腦,所以也排除了「不小心就開始用電腦上網」的敵對行動,便能完全專心於書本上了。

換個角度來看「過剩行動」
過剩行動在實行之後,馬上就能得到「好結果」,就像「吃了,覺得好吃」、「看了,覺得很好笑」。而這種「好結果」,是無法以爸媽的力量來控制的。
以電動遊戲為例。熱門遊戲集結了許多優秀創作者的心血,打造出能讓玩家著迷的故事情節、角色、關卡等,所以當然是非常好玩的。因此,應該換個角度思考──
當孩子遵守「電動一天玩一個小時」規定的那一天,就大力稱讚孩子。如此一來,「玩電動」這個「想減少卻很難減少的過剩行動」,就變成了「只玩一小時就停止玩電動」的「不足行動」了。
至於要如何增加「不足行動」呢?是的,只要稱讚、認同孩子就可以了。當然孩子或許是想再玩電動玩久一點,但當「只玩一小時就停止」的行動,得到爸媽的稱讚後,孩子也會覺得非常開心。為了再被稱讚,孩子就會重複進行「電動只玩一小時」的行動。
比起怒罵孩子:「你到底要打電動到什麼時候?不要再玩了!」用稱讚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對爸媽來說也比較輕鬆,不是嗎?

前言:
用「毅力」開拓孩子的無限才能

「孩子不管做什麼事都持續不久……」
「之前他說要打棒球,我就幫他買齊了整套球具,結果才持續不到半年,現在他又吵著要踢足球……我家孩子不但容易改變心意,做事又沒有毅力,真的很令人頭痛。」
「雖然孩子有固定去上鋼琴課,但不管再怎麼鼓勵他,他都沒辦法每天自動自發持續練習,琴藝完全沒進步!」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