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插圖與書籍印刷有著相似的歷史軌跡,兩者緊密相繫。隨著雕版印刷術的進步,版畫插圖從原有側重宣揚、闡釋書籍文本的實用功能,逐漸衍生出視覺藝術的多元層面。自明萬曆迄清乾隆朝的書籍版畫發展,在文化史上被視作令人驚嘆絕美的出版成就。明代坊刻版畫較官刻尤為興盛,各地流派競起,不僅版印技法、題材演繹、風格呈現,甚至商業流通,均蓬勃發展。清初,版畫製作在官方主導下,不再侷限於木版鏤刻,更導入西方銅版摹印,版畫發展因而出現新的面向。版畫是依序運用繪圖、雕鏤、印刷三種技法所呈現的畫作。當版畫與文字同時成為書籍的一部分時,書籍版畫經複刻後的傳播效應隨之顯現,其中蘊含的視覺藝術,頓時成為書籍引人入勝的關鍵。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歷朝善本圖書中,明、清兩代書籍版刻插圖散見於經、史、子、集四部,然以子部各類蘊藏之古人生活面向,數量最多,亦最豐富精彩。本展覽不僅呈現明清書籍版畫在教育、娛樂及傳播功能的成效,更結合器物、書畫與版畫圖像的對照,說明版畫自下筆構圖到雕鏤成型,從平面到立體的創作思維,見識古人如何運用文化創意將藝術與商業巧妙結合。展覽分為四單元,首為「書中有畫」,展示明清書籍從佛經扉葉插圖到版畫流派的分野;其次為「版畫創意」,介紹版畫從畫稿到書籍插圖,從平面化身為立體的藝術呈現;再次為「雕鏤妙技」,呈現木雕版畫的單色印版與多色套版,以及銅版、石版等不同材質加入後的技術轉變,體察前人投注藝術思維的無限創意;最後為「古今匠心」,透過現今版畫的創作及歷程,使觀眾在傳統版畫的製作技法之外,感受當代匠師賦予版畫新生命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