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託給風,一個人行旅在他方,獨坐,寸走,看盡眾生與時光。
「別忘了出發時刻已到,風已吹起,你眺望著遠方。」
而我,終於啟程了;
旅途中記錄一次次的邂逅,也掇拾一片片的自己。
世界公民島計畫主持 呂學海
作家 王盛弘、李時雍
──飛揚推薦──
「必須是人的故事才好看」,馮平說。
柏林的愛人同志雁茲與烏法、西雅圖狂癲旅伴K、巴黎憂鬱的音樂創作人歐嘿利安、在布魯塞爾奮力繪畫渴望成名的魯本……旅行中在這裡所看的人,和在那裡所遇的人,除了語言風俗不同外,還有什麼不一樣?旅行的意義是什麼?──旅行無非或者莫非,就是在走走看看時,與一個又一個人,瞬間凝結彼此的時空?
從克里夫蘭的湖木公寓出發,行過阿姆斯特丹、伊斯坦堡,停留布達佩斯、柏林,駐足巴塞隆納、里斯本……馮平一個人揹起行囊,飛越千重山,來到一座城市;橫越萬里洋,走進一條街道,與旅途中相遇、相識、相惜的人們,學一句話,吃一頓飯,交一場朋友,攝一張相片。是那城、那街、那些人,豐富了馮平行旅的內涵,也加深了遠足的意義:原來獨自飛揚的自己,流寓他鄉,愁的是一個人,想的也是一個人,在漠漠天涯裡,更覺隻身孤寂,卻也在旅行當中,拾起一片片的自己。
他是風中的一片飛揚雪花,記住異地的氣味、旅者的神色,流動與遠行的痕跡;他用雙腳記憶城市,用相機捕捉迎面而來的人,將彼此錯開的零點一秒的邂逅凝結在瞬間;用心靈體會每一隻漂泊的飛鳥,每一雙駐足街角的眼睛。在未來到的日子裡,馮平寫在風中,卻也不禁嘆問,流蕩天地間獨身的自己:「即或一座座城巿已走進心圖裡,還是要問:怎樣才算認識一座城巿?怎樣才能屬於一座故鄉」
■ 本書特色
卷一「人在世界角落」,以十三篇散文書寫十三座城市,從阿姆斯特丹到台北,遇見的人走過的街,都寫在筆下若即又若離。
卷二「人在伊比利半島」,用日記隨筆,紀錄巴塞隆納與里斯本的每一日,驚險遇劫、墓地神思、街弄散走,彷彿臨場卻又疏離。
卷三「人在伊利湖畔」,寫克里夫蘭居住的湖木公寓,想鄰居、憶街景,此處伴他度過八、九個冬天,然而,何處才是他真正的家?
附錄「人在瞬間」,「期待一座城市」、「說照片」,像是長長旅行的返回後,一頁一頁翻過照片,回味當時的人物與景色,淡雅、流暢,安靜地貫穿與濃縮過去未來的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