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島嶼:一個外籍資深記者對台灣公民運動的調查性報導 | 拾書所

黑色島嶼:一個外籍資深記者對台灣公民運動的調查性報導

$ 495 元 原價 550

他為台灣的公民運動在國際上發聲;他使得台灣的民主呼聲讓全世界都聽見。

何明修(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邱毓斌(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范雲(社會民主黨召集人、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苗博雅(社會民主黨全國委員)、姚文智(民進黨立委)、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兼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主任)、陳奕齊(基進側翼政團總召)、梁文鞱(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楊翠(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劉錦添(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許毓仁(TED x Taipei 創辦人 & 策展人)、黃國昌(時代力量黨主席)、鄭麗君(民進黨立委)、蔡培慧(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農村陣線祕書長)、蕭美琴(民進黨立委)、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瞿海源(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Clayton Dube(南加大中國研究中心專案主任)、Dafydd Fell(倫敦大學政治系教授)、Stéphane Corcuff(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齊心讚譽

吳叡人(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文推薦

「在這段世界對台灣視線的漫長空白中,他以他熱烈、即時、細膩的英文報導寫作為台灣發聲與辯護……為被掩蓋、遺忘、和抹煞的台灣打開了一道隙縫,將這一代台灣青年的吶喊與希望,這一波台灣人民試圖突破資本與帝國包圍,連結普世價值的民主奮鬥,刻印在那片空白的邊緣,讓他們有了面貌、發出聲音,讓他們終於驕傲地現身於這個世界。這本書,像是一冊當代福爾摩沙的圍城紀事(a chronicle of the besieged Formosa)。」
——吳叡人(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很高興看到寇謐將的《黑色島嶼:一個外籍資深記者對台灣公民運動的調查性報導》發行中文版,對此我已經期待好一陣子了!寇謐將是現代台灣政治和社會最重要的評論家之一;特別是他的分析同時兼顧了學術性以及一般讀者的需求。我在倫敦的學生對他的書和評論也多所讚譽。我從本書的英文版本中學到很多。特別是那些不太知名的台灣公民運動,例如,對於促進同性戀權益的詳細報導。我很高興本書將會有更多新的讀者。
——Dafydd Fell(倫敦大學政治系教授)

作為記者,寇謐將的觀察極其敏銳;他的消息來源不但多元,往往也獨一無二。在馬總統的第二任任期內,台灣的公民運動變得更積極,而執政黨原本希望公民社會能更和緩。我們可以說,台灣的公民社會已經因公民運動而改變,遠遠超過政黨和政府自身的改變。寇謐將將行動者的情緒、意見以及觀點傳達給讀者,而這些不見得會被媒體報導。這是一份罕見而珍貴的見證,包含許多不同層面的見解。這也是最好的新聞報導,以連貫而深入的書寫,揭示了那些利益者未說出口的真相。《黑色島嶼:一個外籍資深記者對台灣公民運動的調查性報導》是一份記錄重要歷史時刻的綜合性文件,而這是當代行動者及觀察家很難做到的,因為身處於前線而沒有時間書寫;將來的歷史學家可能也沒有辦法寫下這樣一本書,因為他們原來不在現場,無法聽見行動者已過去的聲音。

本書中,寇謐將分享了許多台灣人賴以立基的價值:誠信、平等、公正、自由及對社會進步的追求。這是一份對於這些集體力量的美好證言,完全足以向卡謬的《反抗者》致敬。

——高格孚(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早在太陽花運動占領立法院,點燃台灣現代史上最大的政治危機以前,加拿大籍資深記者寇謐將就一直在記錄這個年輕的民主社會裡的公民運動如何崛起的過程,並且對於山雨欲來的難題提出警告和建言。
在《黑色島嶼》這部期待已久的調查性報導文集裡,作者引領我們深入公民運動再起的核心,證明太陽花運動絕對不是偶發事件。本書以第一現場的觀察、對於公民運動領袖的獨特訪談,讓你走到運動的最前線——警察的盾牌、親中的黑道分子、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冷血的政府官員以及奮起反擊的理想主義者——並且解釋為什麼公民社會的興起將會改變台灣以及海峽兩岸幾年內的政治面貌。
對作者來說,台灣是個年輕的民主政體,相關制度與共識仍待鞏固,所面臨的危機卻異常艱鉅,這是台灣作為政治觀察個案的特殊性。日趨強大的公民社會,以及超脫藍綠之外的第三勢力開始投入政治,不但有助於民主深化,也是面對強國兼併威脅下、台灣前途的最好後盾。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