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阿.諾阿:尋找高更 | 拾書所

諾阿.諾阿:尋找高更

$ 360 元 原價 400

拋下世俗、遠走他鄉
繪畫史上極具爭議的天才畫家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往何處去?--保羅.高更

高更生前親手撰寫大溪地生活筆記
完整紀錄其心境、審美觀和畫風的轉變
近百幅精美畫作,紀錄高更一生不可思議的傳奇

從收入高薪,到窮困潦倒
在人生最幸福的時刻,拋家棄子、放棄高薪職位,只為了滿足內心繪畫創作的渴望……

遠離故鄉巴黎,到客死異鄉
為什麼要出走?是什麼驅使他選擇了拋下一切?原本令人稱羨的人生,高更卻愈走愈困苦,內心嚮往解脫……

影響一生創作的太平洋小島
大溪地究竟有什麼魅力?能震撼高更內心潛伏的生命本質。並在被世人遺忘的潮流中,一步一步帶領他襲捲西洋畫壇……

幾經波折,原稿完整呈現
高更病逝後,原本摻假的《諾阿諾阿》依然以高更的名義在世上流傳。幸好高更的原稿幾經波折後仍被保存了下來,1987年,高更逝世八十四年後,大溪地的高更博物館,根據高更原始手槁和羅浮宮博物館圖畫室收藏的高更《諾阿諾阿》插圖,恢復了本書的原貌。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
1848年,高更出生於巴黎。幼年時曾隨母親移居祕魯,直到七歲才重新返回出生地巴黎。南美洲異國風情的記憶,成為他爾後在人生哲學思考上的重要道標,對工業文明的反省和批判,以及對自然和野性生活的嚮往。

成年後的高更,先後成為船員以及證券交易員,並擁有一個標準的中產階級家庭。從事證券工作期間,高更被朋友影響,由興趣開始了他作畫的活動。開始時只是一位「周日畫家」,多次參加印象派的畫展後,卻也逐漸地萌生成為職業畫家的志向。

在一次金融風暴衝擊下,高更離開了妻子兒女,先後前往法國西北布列尼塔的鄉村,遠渡巴拿馬,以及亞爾地區(高更與梵谷著名故事的發生地)摸索他自己的繪畫風格和人生問題。

高更對文明社會的疑問一直存在著,1891年,他前往大溪地,試圖在更為自然與野性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心中理想。什麼是藝術?什麼又是真正美好的生命?彷彿與他確立自己人生哲學的步調一致,在大溪地,他的繪畫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強調大膽的線條、裝飾性的色面構成,後來被稱為綜合主義(Synthetism)的這種繪畫風格,帶給當時的畫界革命性觀念和影響。


大溪地(Tahiti)
大溪地(Tahiti)位於南太平洋東部,是法屬玻里尼西亞向風群島上最大的島嶼。一般認為大溪地的玻里尼西亞人(毛利人)是由東南亞或印尼出發,經過斐濟、薩摩亞和東加等地,繼而輾轉定居於此。

1788年,大溪地島的酋長波馬雷一世統一大溪地,建立大溪地王國。1842年淪為法國的保護國。1880年被法國兼併,成為法屬玻里尼西亞的一部分至今。

十八世紀末的歐洲,在法國探險家的傳誦下,大溪地島被描述成有著「高尚的野蠻人」和「維納斯般的女人」居住的「離天堂最近的地方」,這些美好的傳聞和想像,陸續吸引許多著名的學者和藝術家遠渡來一探究竟,畫家高更,便是當中最著名的一員。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