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wear潮流下,台灣機能性時尚紡織品技術創新方向研析 | 拾書所

Life wear潮流下,台灣機能性時尚紡織品技術創新方向研析

$ 2,000 元 原價 2,000
近年來在「城市化」與「極端氣候」等環境背景的影響下,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型態與穿衣需求,並讓機能性紡織品終端運用範圍擴大至日常衣著,也帶動國際品牌商品設計走向結合「時尚」與「機能」元素及融入都會生活,以滿足一整天活動中各種場合皆適穿的需求。各大品牌針對上述服飾並無統一的名詞,本研究將此類衣著稱之為「機能性時尚紡織品」,而其他品牌亦將之稱為「Urban Lifestyle」、「Urban Outdoor」、「Life wear」或「Ath-leisure」。
本研究主要分析機能性時尚紡織品市場發展現況及趨勢、國際品牌商品開發方向,並探討極薄塗佈表面處理、消臭、更精準的彈性控制、高含量彈性纖維布料、透氣性等機能性時尚紡織品核心素材的技術創新方向,做為相關業者進行產品開發的參考。
本研究發現,都會民眾的採購行為於偏向重視「物超所值」,因此對服飾的需求朝向兼具多用途(Versatility)與美觀(Aesthetics),亦即除能夠提高一整天活動過程中的舒適度外,也希望運動與城市生活等場合都適合穿著,而不會有類似「在城市裡穿起來像是要去爬山」等不相容之視覺。上述需求趨勢不僅讓運動、戶外及時尚品牌間的商品開發界線越來越模糊,也讓「分層穿著系統」走向「跨界層(crossover layer)」,例如中間層(mid layer)原以追求保暖透氣為主,如今則同時具備彈性伸展、輕氣候防護等多重功能。
除此之外,男女消費族群對於的商品走向也有明顯差異:
(一)女性消費族群:Ath-leisure趨勢是帶動女性機能性時尚服飾市場蓬勃發展的關鍵,其又以瑜珈褲/運動緊身褲(leggings)由於具備舒適、美觀等優點,成為此趨勢下的代表性商品,市場上甚至形成「Leggings成為New denim」的口號,如Lululemon Athletica、ATHLETA、Lolë等瑜珈品牌等,以及NIKE、adidas、Under Armour 等綜合性運動品牌皆看準Ath-leisure趨勢下的商機並推出相關商品;
(二)男性消費族群:木匠美型男(lumbersexual)趨勢則是帶動男性機能性時尚服飾市場風潮的關鍵,且男性消費者更加重視服飾的合體性、一衣多用及容易照護等特點,如:ONOO、Ministry of Supply、Proof//、LEVI’S Commuter等品牌均往男性機能性時尚紡織品進行商品開發。
另外,本研究針對極薄塗佈表面處理、消臭加工、更精準彈性控制、高含量彈性纖維織物染整加工、透氣度等機能性時尚紡織品核心素材之技術創新方向提出以下看法:
1.極薄塗佈表面處理:創造近乎「invisible layering」之效果,滿足兼具「外撥內吸」且不影響布料手感的需求。採用順向轉移塗佈設備可讓膠料與布料僅輕微擠壓,而達到塗佈的均勻性佳,且可精準控制上膠量;
2.消臭加工布料:著重吸附、中和及分解臭氣成分,目前消臭的作用機制多以臭氣捕捉至微多孔體再進行酸鹼中和反應來進行;
3.更精準彈性控制:不同身體部位或活動目的,對服裝壓需求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品牌開始重視彈性布料的「精準彈性」,其技術創新方向包括:(1)由大量伸縮性檢測數據,找出定義布料彈性壓力(power)大小的方法;(2)長時間建立實驗數據資料庫,深入分析版型、彈性布料Power大小與服裝壓之間的關係;
4.高含量彈性纖維織物染整加工:採用「連續式開幅縮練機」可避免布料練掉油劑後的布縮問題,但工繳較高,客戶是否願意提高布料採購價成為關鍵;
5.透氣度:是服裝舒適度的重要關鍵,其技術創新方向包括(1)以side-by-side雙組份紗線結構進行纖維改質,利用改質後兩種成分紗線遇到水分後產生的長度差異,創造出調節組織孔洞大小的功能;(2)將「羅紋移針織機」應用於布料的透氣度設計。
最後,在Life wear潮流下,適合於時尚與運動間跨領域(Crossover)使用的布料更具加值空間,本研究建議台灣業者除思考如何迎合此趨勢以外,也需時時檢視自家企業的核心技術能量,並探索其他可能的跨界創新應用方向,以找到新利基市場。此外,針對市場拓展部分,建議B2C業者朝向讓消費者感受到「物超所值」進而觸動購買慾的方向進行產品開發與行銷;建議B2B業者應努力提升「說故事(storytelling)」的行銷能力,逐漸轉型成知識價值的提供者,並強化與台灣同業間的產品差異化能力,避免淪為彼此間的削價競爭,才是維持台灣紡織業長期競爭力之道。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