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型企業:同儕力量的覺醒與效應 | 拾書所

共享型企業:同儕力量的覺醒與效應

$ 378 元 原價 420

全球性的解決方案,看見工作型態、商業模式與新世界的未來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人人因共享而把世界擴大。
飛躍當代經濟理論的大夢想家,緊握時代脈動的共享經濟教母,告訴我們一個躬逢其盛的機會,透過開放資源、共用平台,以及無遠弗屆的對等網路,我們可以工作得更隨心高興、企業可以降低成本做得更好,世界可以更富足安樂,連無解的氣候變遷、嚴重的碳排放問題、貧富不均的社會問題都能有效解決。

【共享經濟教母的創業經驗分享與夢想】
──重量級大師一致推薦──
《長尾理論》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有機會,拚就對了》作者,創業家賽斯.高汀、danger!awesome創辦人與執行長迪姆.馬贊、社會學家,《新富餘》作者茱麗葉.修爾、環保組織350.0rg創辦人,生態學家比爾.麥奇本……各方專家好評推薦!

共享與協作,一場更人性化的產業革命
一支智慧型手機、一部連上網路的電腦,有多少神奇不可測的力量,足以改變你的工作型態、生活模式、學習態度、收入來源、人際關係?答案是:你所能想到的一切,從食衣住行到健康,都會隨著資源的釋出,開始顛覆數百年來的經濟樣貌,全盤改變企業的生態、產業的結構,看看下面這些例子,你就能略窺一二:行動叫車平台Uber(優步)、全球民宿平台Airbnb、拼車(線上搭便車)平台BlaBlaCar、免費線上類語言學習多鄰國(DuoLingo)、糖尿病患的互助社群平台HelpAround、線上程式競賽網站TopCoder、手工藝品網路商店平台Etsy……這些五花八門的新型公司,都有個相同的名字──共享型企業。

共享型企業,一個里程碑式的變革
什麼是共享型企業?凡是共享型企業的組織架構都可由這樣的一道等式代表:閒置產能+共用平台+同儕參與者=共享型企業。
過剩的產能讓很多資源都閒置不用,包括資產、人力、技術。這些閒置產能無處不在,它可能是你的,也可能屬於別人的;它可能是有形的、暫時的、虛擬的(如開放資料),也可能是與流程、網路或經驗相關的。閒置產能可以發展出大大小小的好點子,而這些點子可能具延展性,也可以是一次性應用。總之,我們要做的是:在舊事物中發掘新價值。
共用平台是共享型企業的橋樑與觸角,一個簡單化、組織化、權力均衡、價值分享的共用平台是實現共享型企業的基本條件。透過共用平台,給予每個人同樣的參與機會,匯集大家的貢獻與努力,才能推出產品或服務。
同儕參與者就是平台的用戶群,是指關係地位對等、平行的用戶端,至於這些參與者指的是誰?這取決於平台的架構,以及創建者的規模。可能是將影片上傳到YouTube或將照片放在臉書上的人,也可能是某個地區性的經銷商、小型機構或小公司,或那些在GPS基礎上創新的公司。
於是透過平台,共享型企業整合了個人和企業的最佳能力,其實質就是有效率地利用每種資源和每個利害關係人。「企業」(Inc)能帶來組織的優勢(較大的規模及可觀的資源),「共享」則能讓不同的參與者(peer)帶來個別的優勢(在地化、專業化和客製化)。當組織和參與者都在努力做到最好,為對方解決困難、惱人或是難以克服的難題時,最終雙方的合作就會產生出令人意料的結果,甚至是奇蹟。

共享型企業才是經濟的應許之地
  在當今這個產能過剩、高失業率、高材低就、能源危機頻傳的世界,一個共享型的協作經濟型態,就像呼應著網際網路的一場及時雨,在組織戰中構建出一個富足的榮景,燃起新生的產業希望。資產、技術、網路、設備、資料、經驗和流程等有形無形的資源,都因為共享經濟的群體力量而得到指數級的成長。共享,重新定義了我們對於資產的理解:不是擁有,而是使用:不是固守,而是創造新價值;不是交易,而是分享。
  本書是汽車共用公司Zipcar、無線網路連接公司Veniam、點對點汽車租賃公司Buzzcar以及拼車網站GoLoco的聯合創始人羅蘋.蔡斯女士的最新力作。她將自己創辦共享型企業的經歷與多年來對於這種新經濟形式的研究結合在一起,跟讀者分享這樣的商業模式才是一種永續性的經營策略,不管對我們生活的改善、價值觀的重新定義,或是用來紓解人類正在面對、未來勢必會越演越烈的氣候環保問題及貧富差距,都能獲得具體有效的成果。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