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活到100歲也不會失智的方法 | 拾書所

讓自己活到100歲也不會失智的方法

$ 234 元 原價 260
全球統計每4秒鐘就有人罹患此病
在台灣約每100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
根據內政部的104年6月底人口資料與台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台灣目前失智症總人口數推估為24.4萬人,相當於一個彰化市的總人口數(23.5萬人)。

Q:
得了失智症是不是沒救了?
家人得了失智症,我會被遺傳嗎?
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失智症呢?
醫生宣告得了失智症,該怎麼辦?

A:
很遺憾地,現在仍然沒有改善的藥物,只有緩和症狀的藥物。
只有少數的失智症會遺傳。
請從改善日常生活習慣開始!
請當事人立即和家人討論,並擬出療養的處置計畫!

戰勝疾病的方法,並非找到治療方法,而是確立預防方法。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未來社會老年人將越來越多,少子女化導致扶養比惡化,壯年人壓力急遽增加。

「年紀變大」是失智症最大的發病主因,七十歲之後發病比例急速增加。
年紀增高後,患病的機率將越來越高;當老年人越來越多,失智症的病患也可能逐漸增多。

面對後續照護問題,失智症家屬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面臨醫療、財政負擔增加,壓力也將平均分攤到每一位壯年人口身上。

面對這樣的趨勢,你準備好了嗎?

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應該了解「失智症」:

老年人必須了解失智症,改變生活習慣以預防疾病,保持身體長春健康。如果不及早準備,可能會帶給你的家人莫大困擾。

壯年人必須及早了解失智症,幫助父母一起預防疾病。
同時,透過理解打破迷思,失智症並不專屬於老年人!
研究顯示壯年時期腦部可能開始萎縮,而腦部萎縮正是失智症的典型症狀。

日本知名抗老權威
出版超過100本著作、銷售量破百萬冊
白澤卓二 醫生
告訴你甚麼才是失智症的正確觀念
失智症又該如何預防
一起達成活到100歲也不會得失智症的目標!!

可以預防阿茲海默氏症?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巴尼斯(Deborah Barnes)副教授與耶非(Kristine Yaffe)教授發表多個與阿茲海默氏症發病有關,且可自我改善的危險因素。其中包括:抽菸、運動不足、教育程度低、高血壓、糖尿病、中年體重過重、情緒憂鬱。他們推論只要改善這七項危險因素,就能預防阿茲海默氏症。

改善生活習慣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
最近越來越多研究報告指出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症等慢性病的患者,容易罹患阿茲海默氏症,而且惡化速度也比較快,阿茲海默氏症與慢性病的關係受到重視。醫學學會也已經定論,飲食控制與運動可以預防阿茲海默氏症。

骨質疏鬆症大多發生在停經後的女性身上? ○
有研究資料指出,特別是停經後因為荷爾蒙(雌激素)分泌減少的關係,導致70%女性會得到骨質疏鬆症,所以要盡早預防與治療。

養成重視早餐的習慣可有效預防失智症? ○
一天三餐定時定量進食是透過飲食預防失智症的前提,其中以早餐最重要。

牙齒的健康狀態與失智症無關? ╳
日本衛生署與日本醫師協會推行「8020運動」,也就是滿八十歲保持二十顆以上牙齒的運動。有研究報告指出,擁有二十顆以上牙齒的高齡者比擁有二十顆以下牙齒的高齡者更有活力,臥病在床的機率也比較低。

經常笑的人,認知功能不會退化? ○
最近,國內外(編按:此處指的是日本國內外)研究對於「笑」的效果有更多了解。許多研究顯示笑可以提高「免疫效果」、增加腦部血流、活化腦神經活動,因此對於預防失智症笑應該有很好的效果。

看電視、聽廣播會讓失智症惡化? ╳
養成聽廣播的習慣可以活化腦部。另外聽廣播可以提高專注力。特別是邊聽廣播邊做事最能鍛練腦部,也可以預防失智症。

主題式的一問一答。
讀者們可以直接從最貼近身體狀況的章節開始閱讀,也可以從頭讀到尾,以更了解失智症這個疾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