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校長生於日昭和年間,經歷日本與國民政府的不同時代,除了幼時面對戰爭末期的轟炸與物資困頓,也見過228事件時頭份當地的社經情況,個人身受檢舉信函牽連的餘波蕩漾,更直接面對9年國民義務教育對私立學校的挑戰,親歷教優從政的國大代表選戰洗禮及「自廢武功」式的國代修憲任務過程。而在個人論述方面,陳校長不只在《三臺雜誌》勤寫文稿,更透過《客家雜誌》名傳華人世界;他以《頭份鎮志》踏入臺灣史領域,更以《客家人》一書成為客家研究名家;民國89年,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之初,陳校長即擔任該會委員,跨越政黨立場,堅定為客家發聲,致力於客家文化語言的研究;校長不只曾獲得臺灣人教授協會「第4屆臺灣客家文化獎」及資深青商會「第7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更是客委會「第4屆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得主。
陳校長一直強調他個人的治學心得,就是對一個地區的研究,應從當地家族史開始。同樣地,我們也可說,要瞭解陳校長的生平及心路歷程,就從這本口述訪談入門,才能深入校長的家族及所處的時代與其背景,也可以了解他對教育的投入與莘莘學子的心靈倫理教育的堅持,以及陳校長在修志工作的執著、創新和客家文史的立論與探索。陳運棟校長著述、藏書都極為豐碩,更多提攜後進之舉,其成果斐然,仍謙稱自己是「文化研究尖兵」。校長於學術的熱情誠懇與處世的圓融豁達,誠為後進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