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聖 張策
張策,生於1866年,卒於1934年10月8日,享年68歲。張策自幼習練家傳戳腳、二郎拳、黑虎拳等拳術,後遇遊僧金陵笑和尚,學得五猴通臂拳。
十二歲那年,拜楊式太極拳傳人楊健侯習練楊式太極拳二十餘載,同時又拜陳慶老和尚習練通臂拳有七、八年。張策壯年後又得「祁家門」傳人王占春授通臂拳,王占春大張策十幾歲,因都是陳慶的徒弟,感情甚篤,故平日只以師兄弟相稱,王、張二人相互切磋九載。
王占春去世後,張策巧遇一韓姓老道,受韓道長指點練功。至此,張策師承眾家之長,盡得武術奧妙,通臂拳達到登峰造極之境地,成為既精通臂、又善太極的武術大家,因張策經常穿每隻二十幾斤重的鐵鞋練功,故被武術界譽為「臂聖」、「鐵鞋」。
前言
通臂拳又名通背拳,屬於象形拳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武術中優秀拳種之一。通臂拳流派較多,有祁派通背、五行通臂、白猿通背、劈掛通臂、如意通背等。我國北方京津一代祁派通背拳流傳較廣。
通臂拳歷史悠久,在武術中久負盛名,它不但有較強的技擊性能,而且對身體發育,精神修養,調理氣血,祛病健身都有積極作用。
自幼熱愛武術,20世紀50年代末,經王文瑞介紹,投通臂拳名家張策弟子馬熙春門下學通臂拳。
1960年春在中山公園,經老師引薦認識了師叔魯書軒。後又經魯介紹認識了師叔李慕翰。魯、李二人都是張策大師嫡傳弟子,通臂拳術造詣頗深,為人謙和,平易近人,有求教者無不盡心指教;為了把所學東西留給後世,對通臂拳術理法、勢法一招一式講解甚為詳盡,有問必耐心反覆解釋,從來無絲毫保守。魯師叔常講:「如果不把所學東西傳下來,對不起張老師。」我深感機會難得,因而常往求教,數年如一日,獲益實多。
1966年後則常找李慕翰師叔求教,每有所得必將原話詳盡筆錄,多年來積累了很多資料,根據所有資料整理成書,提供給廣大通臂拳愛好者參考。雖經幾易其稿,但仍感不免有疏漏之處,切望廣大武術愛好者予以指正。
本書分為上下冊,上冊包括理法、基本功、散手和套路;下冊有刀、槍、點穴、樁功、拳譜摘錄等,所涉及之內容皆為通臂拳大師張策親授,未有增減改動,以保持其原貌。
五行通臂拳操練不用拙力,純任自然,因肢體順遂運動平均,各關節肌肉舒展,內部臟腑亦同時自然舒展,所得益處無異外部,全身發育無不吻合生理,故亦適宜身體弱者練習,恢復健康。
我於1993 年患食道癌,在北京醫院做了大手術,出院後因堅持通臂拳鍛鍊,使身體內部調節,促進再生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今雖年逾80 歲,每日堅持基本功鍛鍊,自覺身體狀況正常;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對通臂拳各個法根、散手及器械套路,每一動作皆能做出示範表演,自覺功夫有增無減,也深刻體會到通臂拳的技擊與健身效果。
李 進 唐 於北京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通臂拳理法淺述
第一節 源流傳說
第二節 張策大師簡傳
第三節 理法
第四節 勁法
第五節 練拳姿勢
第六節 學藝道理
第二章 基本功
第一節 掌的形式
第二節 拳的形式
第三節 站樁步法
第四節 活身操法
第五節 站樁活身練法
第六節 掌式練法
第七節 拳式練法
第八節 站樁單操練法
第三章 行步散手
第一節 步法操法
第二節 行步散手操法
第四章 套路
第一節 拆拳
第二節 野馬奔槽
源流傳說
通臂拳亦稱通背拳,是我國流傳很久的一門武術。有關源流傳說很多,且歷代相傳皆為口授,所以,究竟始於何代、何人,無正式資料記載。
據老師馬熙春講述,清道光年間(1821年左右),河北省冀縣大郭村人祁信老先生,在河北省固安縣小宮村落戶,以十二趟杆子換得南方郄某通背拳,群眾推崇為「祁家門」。他雖不是通背拳創始人,但他確是承前啟後者,即集舊藝,又益新知,使通背拳在我國北方樹起新幟,得到發展。
祁信傳其子太昌和陳慶等。
祁太昌曾於江南多識名家,對舊日所學又有所創新,稱為少派,尊其父為老派。老派講求舒展爆力,架子開展;少派架勢較小,緊湊靈巧。兩者手法雖有不同,但理法、勁法完全一樣。
王占春先生,河北省良鄉縣黃新莊人,及陳慶弟子。聞北平右安門外白雲觀一道長武術絕倫,及於八月十五毅然趨謁。道長不發一語,從此每日上午8點至下午6點,先生垂手待立於座側,數月如一日,毫無倦容。迨除夕, 先生方欲轉身出觀,道長忽開目呼之,占春急拜跪懇求, 始收為門下。受教半載,道長引先生到西山某寺,又謁一道長,謂先生曰:「此汝師叔也。吾有事遠遊,不克教汝,在此學藝,可耳?唯汝師叔業三十年斷語,其如何教汝,用心習之為是。」道長去後,先生留山中十八載,已臻化境,通臂之妙,豁然貫通。
而令人所不能及者,身體處處練到,眼中可容指亂攪,若無事焉;脈絡能通能閉,胸腹能合能開,肩臂能伸能縮,伸者長一半,縮者使之無;動力處千鈞,膂力者不能移其身;靈巧處夜間燒香於爐,以槍刺去火滅而香不倒。非爐火純青者,曷克臻此?造詣之精可見一斑。
道長年齡姓名師承秘而不宣,雖經占春一再詢問,迄未示知。據山中老農講老道姓韓,居此數十年,不與外人通,人皆稱韓老道,乃「五行通臂拳」專家也。
先生下山時,道長曾戒占春不准收徒,蓋恐誤傳匪人濟其惡也。
張秀林名策,河北省香河縣馬神廟村人,家傳戳腳、翻子,少年學少林拳,在通州運河畔與王占春先生巧遇。王見其武藝超群,身手不凡,結為摯友,兄弟相稱。為不違師叔所囑,同遊九載,將五行通臂拳傳授與張策。
王見其學術已成,乃引拜其師陳慶,互稱師兄弟。
張策以未受戒命,遂廣收門徒,遞帖拜師者三百餘人。部分知名弟子如下:
韓占鼇 周景海 周學伊 張殿華 李祥雲 徐兆謨
張殿英 張喆(族弟) 馬熙春 李慕翰 魯書軒 李樹堂 張以謙 張安普
王竹坡 劉樹義 張殿廷 強雲門 王仲猶 符懋堃 張永清 吳圖南 包青山
劉曉坡 張希恩 王維磒 董秀生
所列為一小部分人名,且未按順序先後排列。
趙蔭軒、鮑雍士二人為再傳弟子,其藝由張策大師親授。
張策,生於1866年,卒於1934年10月8日,享年68歲。張策自幼習練家傳戳腳、二郎拳、黑虎拳等拳術,後遇遊僧金陵笑和尚,學得五猴通臂拳。
十二歲那年,拜楊式太極拳傳人楊健侯習練楊式太極拳二十餘載,同時又拜陳慶老和尚習練通臂拳有七、八年。張策壯年後又得「祁家門」傳人王占春授通臂拳,王占春大張策十幾歲,因都是陳慶的徒弟,感情甚篤,故平日只以師兄弟相稱,王、張二人相互切磋九載。
王占春去世後,張策巧遇一韓姓老道,受韓道長指點練功。至此,張策師承眾家之長,盡得武術奧妙,通臂拳達到登峰造極之境地,成為既精通臂、又善太極的武術大家,因張策經常穿每隻二十幾斤重的鐵鞋練功,故被武術界譽為「臂聖」、「鐵鞋」。
前言
通臂拳又名通背拳,屬於象形拳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武術中優秀拳種之一。通臂拳流派較多,有祁派通背、五行通臂、白猿通背、劈掛通臂、如意通背等。我國北方京津一代祁派通背拳流傳較廣。
通臂拳歷史悠久,在武術中久負盛名,它不但有較強的技擊性能,而且對身體發育,精神修養,調理氣血,祛病健身都有積極作用。
自幼熱愛武術,20世紀50年代末,經王文瑞介紹,投通臂拳名家張策弟子馬熙春門下學通臂拳。
1960年春在中山公園,經老師引薦認識了師叔魯書軒。後又經魯介紹認識了師叔李慕翰。魯、李二人都是張策大師嫡傳弟子,通臂拳術造詣頗深,為人謙和,平易近人,有求教者無不盡心指教;為了把所學東西留給後世,對通臂拳術理法、勢法一招一式講解甚為詳盡,有問必耐心反覆解釋,從來無絲毫保守。魯師叔常講:「如果不把所學東西傳下來,對不起張老師。」我深感機會難得,因而常往求教,數年如一日,獲益實多。
1966年後則常找李慕翰師叔求教,每有所得必將原話詳盡筆錄,多年來積累了很多資料,根據所有資料整理成書,提供給廣大通臂拳愛好者參考。雖經幾易其稿,但仍感不免有疏漏之處,切望廣大武術愛好者予以指正。
本書分為上下冊,上冊包括理法、基本功、散手和套路;下冊有刀、槍、點穴、樁功、拳譜摘錄等,所涉及之內容皆為通臂拳大師張策親授,未有增減改動,以保持其原貌。
五行通臂拳操練不用拙力,純任自然,因肢體順遂運動平均,各關節肌肉舒展,內部臟腑亦同時自然舒展,所得益處無異外部,全身發育無不吻合生理,故亦適宜身體弱者練習,恢復健康。
我於1993 年患食道癌,在北京醫院做了大手術,出院後因堅持通臂拳鍛鍊,使身體內部調節,促進再生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今雖年逾80 歲,每日堅持基本功鍛鍊,自覺身體狀況正常;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對通臂拳各個法根、散手及器械套路,每一動作皆能做出示範表演,自覺功夫有增無減,也深刻體會到通臂拳的技擊與健身效果。
李 進 唐 於北京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通臂拳理法淺述
第一節 源流傳說
第二節 張策大師簡傳
第三節 理法
第四節 勁法
第五節 練拳姿勢
第六節 學藝道理
第二章 基本功
第一節 掌的形式
第二節 拳的形式
第三節 站樁步法
第四節 活身操法
第五節 站樁活身練法
第六節 掌式練法
第七節 拳式練法
第八節 站樁單操練法
第三章 行步散手
第一節 步法操法
第二節 行步散手操法
第四章 套路
第一節 拆拳
第二節 野馬奔槽
源流傳說
通臂拳亦稱通背拳,是我國流傳很久的一門武術。有關源流傳說很多,且歷代相傳皆為口授,所以,究竟始於何代、何人,無正式資料記載。
據老師馬熙春講述,清道光年間(1821年左右),河北省冀縣大郭村人祁信老先生,在河北省固安縣小宮村落戶,以十二趟杆子換得南方郄某通背拳,群眾推崇為「祁家門」。他雖不是通背拳創始人,但他確是承前啟後者,即集舊藝,又益新知,使通背拳在我國北方樹起新幟,得到發展。
祁信傳其子太昌和陳慶等。
祁太昌曾於江南多識名家,對舊日所學又有所創新,稱為少派,尊其父為老派。老派講求舒展爆力,架子開展;少派架勢較小,緊湊靈巧。兩者手法雖有不同,但理法、勁法完全一樣。
王占春先生,河北省良鄉縣黃新莊人,及陳慶弟子。聞北平右安門外白雲觀一道長武術絕倫,及於八月十五毅然趨謁。道長不發一語,從此每日上午8點至下午6點,先生垂手待立於座側,數月如一日,毫無倦容。迨除夕, 先生方欲轉身出觀,道長忽開目呼之,占春急拜跪懇求, 始收為門下。受教半載,道長引先生到西山某寺,又謁一道長,謂先生曰:「此汝師叔也。吾有事遠遊,不克教汝,在此學藝,可耳?唯汝師叔業三十年斷語,其如何教汝,用心習之為是。」道長去後,先生留山中十八載,已臻化境,通臂之妙,豁然貫通。
而令人所不能及者,身體處處練到,眼中可容指亂攪,若無事焉;脈絡能通能閉,胸腹能合能開,肩臂能伸能縮,伸者長一半,縮者使之無;動力處千鈞,膂力者不能移其身;靈巧處夜間燒香於爐,以槍刺去火滅而香不倒。非爐火純青者,曷克臻此?造詣之精可見一斑。
道長年齡姓名師承秘而不宣,雖經占春一再詢問,迄未示知。據山中老農講老道姓韓,居此數十年,不與外人通,人皆稱韓老道,乃「五行通臂拳」專家也。
先生下山時,道長曾戒占春不准收徒,蓋恐誤傳匪人濟其惡也。
張秀林名策,河北省香河縣馬神廟村人,家傳戳腳、翻子,少年學少林拳,在通州運河畔與王占春先生巧遇。王見其武藝超群,身手不凡,結為摯友,兄弟相稱。為不違師叔所囑,同遊九載,將五行通臂拳傳授與張策。
王見其學術已成,乃引拜其師陳慶,互稱師兄弟。
張策以未受戒命,遂廣收門徒,遞帖拜師者三百餘人。部分知名弟子如下:
韓占鼇 周景海 周學伊 張殿華 李祥雲 徐兆謨
張殿英 張喆(族弟) 馬熙春 李慕翰 魯書軒 李樹堂 張以謙 張安普
王竹坡 劉樹義 張殿廷 強雲門 王仲猶 符懋堃 張永清 吳圖南 包青山
劉曉坡 張希恩 王維磒 董秀生
所列為一小部分人名,且未按順序先後排列。
趙蔭軒、鮑雍士二人為再傳弟子,其藝由張策大師親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