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思維科學精彩而引人入勝的書藉。
本書提供我們都需要的工具,以了解和管理每日襲擊我們的資訊洪流。
資訊科學家做過以下分析:2011年,美國人每天接收的資訊量是1986年的五倍,相當於175份報紙。一個美國家庭光是在客廳和兩間臥室裡,就有超過2260項有形物品。每個人電腦裡的檔案隨便就有三億萬萬兆位元的資訊量。而光是想瞭解魷魚的腦神經系統所有知識,google scholar上就有三萬篇論文。過量的資訊和感覺輸入,造成我們龐大的精神耗損和負擔,並且不斷搶奪我的注意力,讓我們產生認知功能障礙,做出錯誤的決策。該如何在這樣資訊過載年代,在龐大的訊息中做出正確直截的決定?
太多資訊、太多包袱、太多選擇。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想讓自己每天不只是被所見所聞牽著走,把重要時間集中在創意構思、正確決策上,本書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
作者丹尼爾是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行為神經科學、資訊科學學院和教育學院的特聘教授、暢銷作家,著有《迷戀音樂的腦》(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大家出版) 、《傳唱世界的六首歌》(The World in Six Songs)等,作品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其中《迷戀音樂的腦》為麻省理工學院、UCLA的課堂教材,及哈佛大學的新鮮人通識教育核心計畫指定閱讀。
本書與坊間講思考術、教整理術的書籍不同,它從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最新研究出發,結合注意力、記憶分類等神經理論,提出人類大腦演化的速度跟不上資訊爆炸的速度,但若能將充塞在我們腦中的資訊取出,外部化變得具體可見,就能重新組織並管理,如此不僅能卸下腦中負擔,讓頭腦再次自由轉動,也能精進心智組織的方式。
丹尼爾也提到現代社會一心多用的狀況,讓人們不斷分心,不再尋求透過持續專注的努力所帶來的龐大回報,而是謀求完成上千小小的成就所帶來的空洞獎賞和成就感,這種工作與生活模式對於認知造成的損失,甚至比吸食大麻更嚴重。書中提出許多實用又深刻的建議,深入淺出的功力真的無人能出其右。
因此,重點不是避開眾多資訊,而是重新組織自己的大腦、時間管理、社群、家庭和決策。本書既在論理上有據,又重實例,讀來鞭闢入理又趣味橫生。作者最後以雜物抽屜做比喻,提醒讀者有意識地檢視自己生命中需要清理的區域,有系統並主動積極地這麼做,並且不斷做整理。這個就是雜物抽屜的比喻,隨時檢查、隨時組織、保有彈性,如此度過滿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