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府城地方誌,不容錯過的迷人社區史。
「文化從社區出發!」
2016第一本臺南地方人文書寫!
賴清德 (臺南市長)
葉澤山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溫情作序
王浩一 (作家)
黃國華 (作家)
楊富閔 (作家)
謝哲青 (作家、節目主持人)
──讚聲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本書特色=
◎府城人文地景書寫好手王美霞,再次用溫柔的筆,刻畫府城地方社區小史,集人文、史話、民間軼事,重樹人與土地最初始而篤實的情感。
◎本書是近年難得一見、有別於時下旅遊介紹式的府城書,深入臺南八個活力社區,多次採訪互動後的精華結集。
=內容簡介=
在社區中,我看見信仰的力量,善良的百姓依靠著虔誠的信仰,度過貧窮、忍受失去,不怨不艾,在土地上等待春天!背著大崎媽踏上遷徙的長路,扛起黑面祖師、池府千歲,生根落葉,豐收時,以牛犁歌禮讚神祇,困難的時候,別怕,用宋江陣保護家園,若土地上農作長成了,就迢迢千里路,肩挑手提,買賣來養家活口,現今,一個個社區更努力行銷活化成為自給自足的企業型社區。
──王美霞
社區有史,是臺南土地的幸福。
懂得與天地共生的和諧與喜悅,才是做為一個人的存在條件。
八個社區,安靜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用每一天的故事,為大地寫詩。
鹽水(橋南社區)、安平(國平社區)、西港(檨林社區)、新化(口埤聚落)、官田(大崎社區)、白河(虎山社區)、新營(大宏社區)、安平(王城西社區)八個社區,王美霞的鄉野之路越走越遠,體悟與感動卻越來越深。
《南方誌》鮮活而翔實的介紹我們可能從來不識也不曾到過的臺南社區。王美霞款款深情筆下的臺南,彷彿躍然紙上,近在咫尺、甘醇回味;一方土地滋養,人人有情。當我們閱讀這部生動的臺南常民生活史,也才更能深刻體會:關於土地的命運,關於生存的勇氣。
本書精選八個臺南社區發展典範,從「史」、「事」、「人」入手,細膩爬梳觀察老社區如何活化產生新活力,以及新社區如何帶動創新臺南文化……王美霞細讀資料,勤訪當地居民及社區推廣菁英,表述了每個社區在經濟、人文、環保、文創等面向的發展與成長,以及他們如何自覺地回歸土地,敘說自己的故事。
這是一本美麗的府城地方誌,更是一本不容錯過的迷人社區史:
‧從鹽水月津八景之南瀛第一街──橋南出發,鹽水港港埠已遠、風華不再,然而古風猶存,王美霞踏查新舊更迭的社區,重塑老鹽水的水色人文風貌。
‧原來的臺江內海潮湧之地,搖身一變成為城市中的桃花源、新故鄉;安平國平社區的新農民如何與新土地共存?作者如何書寫出屬於新社區的「擊壤歌」?
‧青暝蛇指的是什麼?「檨林」又是如何演化而來?充滿奇幻想像的地名,以及鳳安宮的宋江陣、保安宮的牛犁歌、胡麻花開、芬芳的藺草,這些都因檨林人默默耕耘與傳承對天地神明的崇仰,以及與生俱來的善良天性,盡職護守傳統產業。
‧位在新化邊陲的口埤、九層嶺西拉雅部落,三十年前的族群正名,以及一九九七年一場族群覺醒運動至今,臺灣最早的平地原住民,他們是如何凝聚重建自己漸漸散佚的文化與尊嚴?「扁擔」圖騰對西拉雅族人又有何重大意義?且看作者走訪部落耆老,為我們爬梳出一個遺失已久、寫在山中的平埔名字──西拉雅,最感人的身世。
‧原來位居曾文水庫底的故土,後為日本人迫遷至現址的大崎村村民,他們背著大崎媽(神祇)離開故鄉,神明是信仰、神話、故事,更是歷史。崎,是陡坡,他們與土地搏鬥周旋,改善農耕、讓藝術走入社區、發揮農產創意。還有七十二歲的阿嬤勇騎野狼一二五,載著菱角粿趴趴走,社區的新生,都在這些人臉上看得到。
‧白河虎山社區由木屐寮、虎仔墓、十七戶等聚落集合配置,三個聚落各有其生成的傳奇背景。一則則令人稱奇的民間故事,在作者虎虎生風的字裡行間,彷彿沉睡的老虎再度躍起了。不論是虎神,抑或王得祿不凡史蹟、戴烏紗帽的土地神,彷彿一路護持著虎山人的努力,致使農產與人文皆豐沛,社區人秉著「沒有工作是別人的,大家不做的,我都來做!」的精神,開創出自己的社區農村再生之路。
‧以「魚菜共生的理念,實現一個環保夢想」的大宏社區,位在曾為臺南縣治中心的新營。為什麼沒有王公廟,就沒有大宏社區?王公廟的「過火」儀式與他處有何迥異特色?「耀舍娘宅」為何落得只餘深深庭院?這個在新舊之間拔河的社區,究竟潛藏多少社區人與事的感動?
‧安平人稱古堡為王城,王城西之名即地理位置位於城堡之西而得名,且這是一塊劍獅護佑的土地。安平古堡、東興洋行、安平天后宮、盧家古宅、王家古厝、小砲臺、外國劍獅、怒目劍獅、日式鹽場宿舍、熱蘭遮城外北牆遺跡等,這些耳熟的文化資產有何驚人的魅力與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