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生命.享受過程.活在當下
古代的印度經文通稱《吠陀Vedas》。因此《博伽梵歌》來自《吠陀》。然而什麼是《吠陀》?
字根vid代表了知識。根據印度教徒,《吠陀》是神聖的經典。任何表述真理的經文都是吠陀。吠陀又稱為思魯替(shruti),意思是「悟道」。智者能從冥想中「悟」到真理,它們不是從書上讀來的,也不是從別人那兒聽來的,它們不是某人寫的,也沒有發表日期。這就是為什麼思魯替的內容,被稱為山那塔那Sanatana Dharna定律,又稱做永恆的真理。
即使在今日的印度,這個哲學仍被認做山那塔那教規,而不是印度教教理。印度教(Hindu) 這個用字是不正確的,這個標簽是外國人來印度後,見到印度河流域的優美文化,而把那裡的人稱作印度(Indu),之後演變為印度教徒(Hindus)。
這個道理是「悟」出來的,你也可說真理顯示出來了,或者被瞭解了。這類真理不是僅僅涉及印度,因為真理是沒有國界的: 它是宇宙性的。所有進入接受狀態的人,都能得到同樣的視覺或顯示。這就是為什麼說所有的宗教,最後都是萬流歸宗。或許表達方式因著年紀、人種或地域,而有少許不同,然而背後的真理是不變的。不論是誰教它,摩西、耶穌,菩薩、穆罕默德、商羯羅(九世紀時的一個印度教哲人)或者奎師納,所談的真理都是相同的。
那些真理一再傳承下去,因此這個經文被稱為思魯替(悟道) - 老師說學生聽。這也是為什麼泰米爾人稱思魯提為非寫的經書Elutha Marai。一段時間之後,很正常的,腦力會退化,能量會減弱。學生們所學漸漸流失,記憶只能維持一段時間,然後就逐漸忘記,從那之後他們就開始作筆記了。
這是為什麼《吠陀》變成手寫的經書,在那以前都是口耳相傳。這也是為什麼研讀《吠陀經》,會發現像是讀筆記,有時它們讀起來,像是語無倫次。你在做筆記時,旁邊有人講話干擾,大概只有你知道寫的是什麼。總之經過這些筆記,真理傳承下去,並加以擴充,而他們的學生們,又做自己的筆記,如此一代又一代。
《吠陀經》涵蓋了整個宇宙及它一切的活動。它不僅僅提到心靈這個東西,還有理論上對智慧的探討,另外還有每天接觸到的事務。《吠陀經》對生活中的不同層面,做了解說: 譬如布拉馬恰亞brahmacharya(學生或獨身主義者),格里哈斯塔grihastha(一家之主),和凡那普拉思塔vanaprastha(隱士),以及他們各個應有的生活方式。它提到如何辦理婚禮事宜,如何行禮如儀 - 涵蓋了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務。
關於智慧的解說,則僅限於理論上對真理的探討。《吠陀經》又稱做《吠檀多》。它的字根anta代表了結果,合起來吠檀多,代表了《吠陀經》的最終結果或目標。這一部份的《吠陀經》,又稱為《奧義書》,《奧義書》總是直接說到最終心靈上的真理,人們會發現深奧難解。偉大的智者維亞沙(整個《吠陀經》都要歸因於他) 在他的《梵書》裡,對《奧義書》做了簡化,對絕對真理做了教導。即便是這簡化了的《梵書》對人們來說還是難解,因此才出現了更加淺釋的論述。
這像是給病人吃藥,如果太苦了難以吞下,就會加上糖衣。把高深的哲學,用故事來表述,就是《摩訶婆羅多經》,而《博伽梵歌》,就是這故事的一部份。
《梵歌》以故事表述出來了同樣的吠陀真理。要記住每個宗教,都有它的吠陀(任何表述真理的經文)。《可蘭經》是一個吠陀;基督教《聖經》是一個吠陀;《陀羅經》是一個吠陀;法句經是一個吠陀。每一個都是吠陀,因為它們揭示的是,同樣的宇宙真理。
如果我們想從一個偉大經書裡學到東西,就應該用虔誠的態度去接觸它,才能虛心接受。讓我們對這學習的開始,做一個傳統的禱告。
嗡姆,《博伽梵歌》,記載著阿朱納悟道於宇宙之主奎師納的開釋經過,共有十八章,屬於古代智者維亞沙所著《摩訶婆羅多經》的一部份。噢,神聖的母親,再生的摧毀者,將梵我一如的瓊漿,沐浴在我們身上。《博伽梵歌》,噢,我深愛的母親,我為您冥想。
整部奧義書如同乳牛,擠奶的小牛仔是奎師納,阿朱納如同一隻小牛;飲牛奶的是淨化了智力的人們;梵歌的瓊漿蜜露則是牛奶。
讓我對賜福的主致敬,你的仁慈能使啞巴雄辯,跛子越山。
這個禱告的意思,是說在仁慈至尊的主前,什麼事情都是可能的。
博伽梵歌啟示:世間事來來去去,放下執著,練習瑜伽,過一個輕鬆的悅性生活!
名人語錄:
「從《博伽梵歌》清晰的知識裡,人類所有存在的目標實現了,《博伽梵歌》是吠陀聖典中完美典範的顯現。」
――商羯羅(Adi Shankaracharya)
「當我讀《博伽梵歌》得知神是如何創造這個宇宙,其他一切好像都是多餘的了。」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我將《博伽梵歌》做為科學探討和我的理論結構主要啟發和指引的來源。」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博伽梵歌》呼喚人類致力於身心靈的淨化,不要變成精神上的酒色之徒,寬恕胡亂的慾望及不遵守紀律的衝動。」
――甘地(Mahatma Gandhi)
「當憂慮困擾著我,當面對著失望,我在視野範圍內看不到一絲希望,我翻閱《博伽梵歌》,找出一段經文來舒緩我。就在那勢不可當的悲傷時,我立刻微笑了。那些沉思在《博伽梵歌》上的人每天會得到清新的喜悅和全新的意境。」
――甘地(Mahatma Gandhi)
「真理是至高的原則,而《博伽梵歌》乃是指向真理之知識中最精妙的書。」
――甘地(Mahatma Gandhi)
「這修行路上最後要修的就是卡馬瑜珈,巴地瑜伽與尼雅納瑜珈。三個的共同點就是放下。放下慾望,甚至放下想進天堂的慾望,每個與身心有關的慾望都是束縛,我們行動的焦點即非拯救人類,亦非個人所得,而是去瞭解那深藏的真實自我。」
――維韋卡南達(Swami Vivekananda)
古代的印度經文通稱《吠陀Vedas》。因此《博伽梵歌》來自《吠陀》。然而什麼是《吠陀》?
字根vid代表了知識。根據印度教徒,《吠陀》是神聖的經典。任何表述真理的經文都是吠陀。吠陀又稱為思魯替(shruti),意思是「悟道」。智者能從冥想中「悟」到真理,它們不是從書上讀來的,也不是從別人那兒聽來的,它們不是某人寫的,也沒有發表日期。這就是為什麼思魯替的內容,被稱為山那塔那Sanatana Dharna定律,又稱做永恆的真理。
即使在今日的印度,這個哲學仍被認做山那塔那教規,而不是印度教教理。印度教(Hindu) 這個用字是不正確的,這個標簽是外國人來印度後,見到印度河流域的優美文化,而把那裡的人稱作印度(Indu),之後演變為印度教徒(Hindus)。
這個道理是「悟」出來的,你也可說真理顯示出來了,或者被瞭解了。這類真理不是僅僅涉及印度,因為真理是沒有國界的: 它是宇宙性的。所有進入接受狀態的人,都能得到同樣的視覺或顯示。這就是為什麼說所有的宗教,最後都是萬流歸宗。或許表達方式因著年紀、人種或地域,而有少許不同,然而背後的真理是不變的。不論是誰教它,摩西、耶穌,菩薩、穆罕默德、商羯羅(九世紀時的一個印度教哲人)或者奎師納,所談的真理都是相同的。
那些真理一再傳承下去,因此這個經文被稱為思魯替(悟道) - 老師說學生聽。這也是為什麼泰米爾人稱思魯提為非寫的經書Elutha Marai。一段時間之後,很正常的,腦力會退化,能量會減弱。學生們所學漸漸流失,記憶只能維持一段時間,然後就逐漸忘記,從那之後他們就開始作筆記了。
這是為什麼《吠陀》變成手寫的經書,在那以前都是口耳相傳。這也是為什麼研讀《吠陀經》,會發現像是讀筆記,有時它們讀起來,像是語無倫次。你在做筆記時,旁邊有人講話干擾,大概只有你知道寫的是什麼。總之經過這些筆記,真理傳承下去,並加以擴充,而他們的學生們,又做自己的筆記,如此一代又一代。
《吠陀經》涵蓋了整個宇宙及它一切的活動。它不僅僅提到心靈這個東西,還有理論上對智慧的探討,另外還有每天接觸到的事務。《吠陀經》對生活中的不同層面,做了解說: 譬如布拉馬恰亞brahmacharya(學生或獨身主義者),格里哈斯塔grihastha(一家之主),和凡那普拉思塔vanaprastha(隱士),以及他們各個應有的生活方式。它提到如何辦理婚禮事宜,如何行禮如儀 - 涵蓋了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務。
關於智慧的解說,則僅限於理論上對真理的探討。《吠陀經》又稱做《吠檀多》。它的字根anta代表了結果,合起來吠檀多,代表了《吠陀經》的最終結果或目標。這一部份的《吠陀經》,又稱為《奧義書》,《奧義書》總是直接說到最終心靈上的真理,人們會發現深奧難解。偉大的智者維亞沙(整個《吠陀經》都要歸因於他) 在他的《梵書》裡,對《奧義書》做了簡化,對絕對真理做了教導。即便是這簡化了的《梵書》對人們來說還是難解,因此才出現了更加淺釋的論述。
這像是給病人吃藥,如果太苦了難以吞下,就會加上糖衣。把高深的哲學,用故事來表述,就是《摩訶婆羅多經》,而《博伽梵歌》,就是這故事的一部份。
《梵歌》以故事表述出來了同樣的吠陀真理。要記住每個宗教,都有它的吠陀(任何表述真理的經文)。《可蘭經》是一個吠陀;基督教《聖經》是一個吠陀;《陀羅經》是一個吠陀;法句經是一個吠陀。每一個都是吠陀,因為它們揭示的是,同樣的宇宙真理。
如果我們想從一個偉大經書裡學到東西,就應該用虔誠的態度去接觸它,才能虛心接受。讓我們對這學習的開始,做一個傳統的禱告。
嗡姆,《博伽梵歌》,記載著阿朱納悟道於宇宙之主奎師納的開釋經過,共有十八章,屬於古代智者維亞沙所著《摩訶婆羅多經》的一部份。噢,神聖的母親,再生的摧毀者,將梵我一如的瓊漿,沐浴在我們身上。《博伽梵歌》,噢,我深愛的母親,我為您冥想。
整部奧義書如同乳牛,擠奶的小牛仔是奎師納,阿朱納如同一隻小牛;飲牛奶的是淨化了智力的人們;梵歌的瓊漿蜜露則是牛奶。
讓我對賜福的主致敬,你的仁慈能使啞巴雄辯,跛子越山。
這個禱告的意思,是說在仁慈至尊的主前,什麼事情都是可能的。
博伽梵歌啟示:世間事來來去去,放下執著,練習瑜伽,過一個輕鬆的悅性生活!
名人語錄:
「從《博伽梵歌》清晰的知識裡,人類所有存在的目標實現了,《博伽梵歌》是吠陀聖典中完美典範的顯現。」
――商羯羅(Adi Shankaracharya)
「當我讀《博伽梵歌》得知神是如何創造這個宇宙,其他一切好像都是多餘的了。」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我將《博伽梵歌》做為科學探討和我的理論結構主要啟發和指引的來源。」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博伽梵歌》呼喚人類致力於身心靈的淨化,不要變成精神上的酒色之徒,寬恕胡亂的慾望及不遵守紀律的衝動。」
――甘地(Mahatma Gandhi)
「當憂慮困擾著我,當面對著失望,我在視野範圍內看不到一絲希望,我翻閱《博伽梵歌》,找出一段經文來舒緩我。就在那勢不可當的悲傷時,我立刻微笑了。那些沉思在《博伽梵歌》上的人每天會得到清新的喜悅和全新的意境。」
――甘地(Mahatma Gandhi)
「真理是至高的原則,而《博伽梵歌》乃是指向真理之知識中最精妙的書。」
――甘地(Mahatma Gandhi)
「這修行路上最後要修的就是卡馬瑜珈,巴地瑜伽與尼雅納瑜珈。三個的共同點就是放下。放下慾望,甚至放下想進天堂的慾望,每個與身心有關的慾望都是束縛,我們行動的焦點即非拯救人類,亦非個人所得,而是去瞭解那深藏的真實自我。」
――維韋卡南達(Swami Vivekan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