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書】
孔子曰:「為政不得獲罪於大戶」。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初期,為安撫人心,對前朝有功名人士及有財力人士刻意籠絡。本輯中,好幾位有錢人,在日清戰爭時,到中國避難,觀望之後再返回台灣的例子。楊氏資料庫5882筆簡傳;列有前清秀才298名,監生16名,貢生39名。四品頂戴5名,五品40名,六品13名。三個進士家庭。
日本殖民統治方式,基本上效法英國在香港印度的殖民統治手段;即努力維持傳統的社會階層(Social Stratification)格局,再以精英教育窄門,控制個人更換其社會階層屬性通道(Social Mobility),保持社會穩定。同時以精英教育同化權貴家庭子女,作為社會典範。
本輯特從「楊建成:日治時期台灣人士紳資料庫」,5882筆簡傳中,凡是在「資產欄」顯示財產超過萬元富豪士紳,分成「百萬富豪」及「萬元大戶」兩個章節,再以姓氏序,排列成書。共得691筆簡傳。
楊氏資料庫採用之十六本士紳傳記,出版年次不同,記載方式不同,難從文字上分辨各富豪財力大小。或有一些真正富貴人家,故意埋名沒姓,不願顯露其財富。因此,本輯中顯示各士紳財力狀況,祇是忠實原資料記載,作為讀者參考,各富豪究竟擁有多少錢財,則請讀者自行判斷。惟一可肯定的,本輯收錄之簡傳之士紳,皆係當年權貴人家。
政治學列舉出,一個政權對某地方,有效統治的要件有四:
1. 深入基層(Penetration)
2. 組織民眾(Organization)
3. 動員民眾(Mobilization)
4. 民眾參與(Participation)
從這691份簡傳中,可以觀察,日本殖民政府在領台20年(1895﹣1915年)之後,對台灣社會治理的情況;日治當局如何深入基層,用何種形態組織民眾,又怎樣動員民眾,又提供那些管道供民眾參與政治活動。
從「經歴」欄目中,可觀察到當時台灣進出口華洋百貨,茶葉製糖樟腦業的興旺。輕軌火車及公共汽車的營運,清涼飲料普及化。土地出租,米穀糴糶不再是主要致富聚財的生意。
教育是社會向前發展的指標。從各簡傳個人「學歴」欄目中,可體會當政者如何普及日文教育。在「家庭」欄中,可了解富貴人家,怎樣鼓勵子女,接受完整日式教育及專業訓練,在社會中出人頭地。
在「特殊事蹟」欄目中,這是權貴士紳,因立了那種功績,受到日本殖民政府的獎賞和表揚。同時,此欄目記載該士紳在前清時官級及功勞。可以領略到日本為殖民統治和經營台灣,所下的細緻功夫。
本簡傳匯編各輯,是資料匯編,主要目的是:讓讀者能夠方便檢閱原始史料,也提供台灣史研究者,一些線索或靈感,探索台灣社會的「現在,過去及將來」。
【編輯緣起】
1984年本人主持「中華學術院南洋研究所」,提出:「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華人領袖研究」計劃。這項構想是根據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園老師「馬來亞麻坡地區華人領袖研究」,以及美國康乃爾大學William Skinner教授「泰國華人領袖研究」而來的。即以領袖群的個人出身背景以統計分析方法,描述華人在殖民政權之下,如何應順異族政策,出類拔萃,領導群倫。
在開始著手蒐集相關資料時,發現日治時期,自1916年起至1942年止,約出版28種各類「士紳名鑑」,日台並舉,估計總登錄人數超過萬人,記載詳細豐富,洋洋大觀。在出版印刷書籍技術及成本遍高的廿世紀初期,日治台灣能是全世界海內外地區,出版華人人物傳記檔案最豐富的地方。李老師及Skinner 教授研究,是靠田野調查,問卷調查,數量在500筆左右。無完整人物傳記資料可參用。
南洋所同仁走訪全台灣舊書肆及攤位,收購到其中十六本。(詳參閱本資料庫參考書簡介)。南洋所以當時開發之八位元電腦,加插中文字形卡片,開始整理十六本台灣士紳書籍。1984年至1988年初步完成輸入5882筆台灣人士紳資料;印出A3頁面廿八本稿本。
1984﹣1987年永和秀朗蔡正儀先生鼓勵支助,1993年由台中地產商賴銀樑先生出資協助,政治大學政治系陳義彥主任協助;再組工作小組,重新校對,使用Dbase III+資料庫軟體,將檔案輸入十六位元電腦。2006年南投國立暨南大學資訊中心,協助轉檔至視窗之Access軟體。
2008年5月,本人在雅虎建立《日治時期台灣人士紳圖文鑑》(稿本)公開發佈此資料庫。2013年11月,雅虎停止此項服務,遷至「隨意窩」,迄今點閱超四十六萬人次。2014年3月,本人將資料庫,捐贈給母校國立政治大學總圖書館,國史館,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4年8月11日起選入近史所「近現代人物資料整合系統」對公眾開放。
使用此資料庫,本人完成著作有四本:
1. 楊建成著:《台灣士紳皇民化個案研究---日治時代450 位台灣人士紳改換日本姓氏之個案統計分析》,龍文出版社,1995
2. 楊建成編著:《古早台灣人著名醫師圖文鑑 1895-1945》。俊傑書局出版,2002/12
3. 楊建成編著:《日治時期傑出台灣人士簡傳匯編》第一輯「保正篇」。美商EHGBOOK微出版公司,2014/12
4. 楊建成編著:《日治時期傑出台灣人士簡傳匯編》第二輯「出類拔萃」。美商EHGBOOK微出版公司,2014/12
本人再運用此資料庫,繼續編輯出版:《古早傑出台灣人士簡傳匯編》,預計分四輯出版:
第一輯:基層總管:保正篇(1126筆簡傳)已出版。
第二輯:出類拔萃:總督府評議會員、高普考及格俊秀、台灣人執業律師(辯護士)、東西洋畫家、傑出婦女、榮獲博士學位者、在日本中國大陸及海外發展者(287筆簡傳),已出版。
第三輯:鄉野逸士:藝術家族、秀才遺老(約400多筆簡傳)編寫中。
第四輯:富豪篇:百萬富豪、萬元大戶(691筆簡傳)己出版。
編者係平民文史工作者,嘗以恢復歴史真實為己志。希望所編輯出版之古早台灣英傑叢書,如時光隧道,恍惚間將讀者帶回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的台灣,以當時價值標準,來了解古早英傑們可歌可泣的陳年往事。至於如何評價眾多浪淘盡的英雄美人,則留給有政治眼光的朋友吧。
楊建成 謹識
孔子曰:「為政不得獲罪於大戶」。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初期,為安撫人心,對前朝有功名人士及有財力人士刻意籠絡。本輯中,好幾位有錢人,在日清戰爭時,到中國避難,觀望之後再返回台灣的例子。楊氏資料庫5882筆簡傳;列有前清秀才298名,監生16名,貢生39名。四品頂戴5名,五品40名,六品13名。三個進士家庭。
日本殖民統治方式,基本上效法英國在香港印度的殖民統治手段;即努力維持傳統的社會階層(Social Stratification)格局,再以精英教育窄門,控制個人更換其社會階層屬性通道(Social Mobility),保持社會穩定。同時以精英教育同化權貴家庭子女,作為社會典範。
本輯特從「楊建成:日治時期台灣人士紳資料庫」,5882筆簡傳中,凡是在「資產欄」顯示財產超過萬元富豪士紳,分成「百萬富豪」及「萬元大戶」兩個章節,再以姓氏序,排列成書。共得691筆簡傳。
楊氏資料庫採用之十六本士紳傳記,出版年次不同,記載方式不同,難從文字上分辨各富豪財力大小。或有一些真正富貴人家,故意埋名沒姓,不願顯露其財富。因此,本輯中顯示各士紳財力狀況,祇是忠實原資料記載,作為讀者參考,各富豪究竟擁有多少錢財,則請讀者自行判斷。惟一可肯定的,本輯收錄之簡傳之士紳,皆係當年權貴人家。
政治學列舉出,一個政權對某地方,有效統治的要件有四:
1. 深入基層(Penetration)
2. 組織民眾(Organization)
3. 動員民眾(Mobilization)
4. 民眾參與(Participation)
從這691份簡傳中,可以觀察,日本殖民政府在領台20年(1895﹣1915年)之後,對台灣社會治理的情況;日治當局如何深入基層,用何種形態組織民眾,又怎樣動員民眾,又提供那些管道供民眾參與政治活動。
從「經歴」欄目中,可觀察到當時台灣進出口華洋百貨,茶葉製糖樟腦業的興旺。輕軌火車及公共汽車的營運,清涼飲料普及化。土地出租,米穀糴糶不再是主要致富聚財的生意。
教育是社會向前發展的指標。從各簡傳個人「學歴」欄目中,可體會當政者如何普及日文教育。在「家庭」欄中,可了解富貴人家,怎樣鼓勵子女,接受完整日式教育及專業訓練,在社會中出人頭地。
在「特殊事蹟」欄目中,這是權貴士紳,因立了那種功績,受到日本殖民政府的獎賞和表揚。同時,此欄目記載該士紳在前清時官級及功勞。可以領略到日本為殖民統治和經營台灣,所下的細緻功夫。
本簡傳匯編各輯,是資料匯編,主要目的是:讓讀者能夠方便檢閱原始史料,也提供台灣史研究者,一些線索或靈感,探索台灣社會的「現在,過去及將來」。
【編輯緣起】
1984年本人主持「中華學術院南洋研究所」,提出:「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華人領袖研究」計劃。這項構想是根據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園老師「馬來亞麻坡地區華人領袖研究」,以及美國康乃爾大學William Skinner教授「泰國華人領袖研究」而來的。即以領袖群的個人出身背景以統計分析方法,描述華人在殖民政權之下,如何應順異族政策,出類拔萃,領導群倫。
在開始著手蒐集相關資料時,發現日治時期,自1916年起至1942年止,約出版28種各類「士紳名鑑」,日台並舉,估計總登錄人數超過萬人,記載詳細豐富,洋洋大觀。在出版印刷書籍技術及成本遍高的廿世紀初期,日治台灣能是全世界海內外地區,出版華人人物傳記檔案最豐富的地方。李老師及Skinner 教授研究,是靠田野調查,問卷調查,數量在500筆左右。無完整人物傳記資料可參用。
南洋所同仁走訪全台灣舊書肆及攤位,收購到其中十六本。(詳參閱本資料庫參考書簡介)。南洋所以當時開發之八位元電腦,加插中文字形卡片,開始整理十六本台灣士紳書籍。1984年至1988年初步完成輸入5882筆台灣人士紳資料;印出A3頁面廿八本稿本。
1984﹣1987年永和秀朗蔡正儀先生鼓勵支助,1993年由台中地產商賴銀樑先生出資協助,政治大學政治系陳義彥主任協助;再組工作小組,重新校對,使用Dbase III+資料庫軟體,將檔案輸入十六位元電腦。2006年南投國立暨南大學資訊中心,協助轉檔至視窗之Access軟體。
2008年5月,本人在雅虎建立《日治時期台灣人士紳圖文鑑》(稿本)公開發佈此資料庫。2013年11月,雅虎停止此項服務,遷至「隨意窩」,迄今點閱超四十六萬人次。2014年3月,本人將資料庫,捐贈給母校國立政治大學總圖書館,國史館,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4年8月11日起選入近史所「近現代人物資料整合系統」對公眾開放。
使用此資料庫,本人完成著作有四本:
1. 楊建成著:《台灣士紳皇民化個案研究---日治時代450 位台灣人士紳改換日本姓氏之個案統計分析》,龍文出版社,1995
2. 楊建成編著:《古早台灣人著名醫師圖文鑑 1895-1945》。俊傑書局出版,2002/12
3. 楊建成編著:《日治時期傑出台灣人士簡傳匯編》第一輯「保正篇」。美商EHGBOOK微出版公司,2014/12
4. 楊建成編著:《日治時期傑出台灣人士簡傳匯編》第二輯「出類拔萃」。美商EHGBOOK微出版公司,2014/12
本人再運用此資料庫,繼續編輯出版:《古早傑出台灣人士簡傳匯編》,預計分四輯出版:
第一輯:基層總管:保正篇(1126筆簡傳)已出版。
第二輯:出類拔萃:總督府評議會員、高普考及格俊秀、台灣人執業律師(辯護士)、東西洋畫家、傑出婦女、榮獲博士學位者、在日本中國大陸及海外發展者(287筆簡傳),已出版。
第三輯:鄉野逸士:藝術家族、秀才遺老(約400多筆簡傳)編寫中。
第四輯:富豪篇:百萬富豪、萬元大戶(691筆簡傳)己出版。
編者係平民文史工作者,嘗以恢復歴史真實為己志。希望所編輯出版之古早台灣英傑叢書,如時光隧道,恍惚間將讀者帶回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的台灣,以當時價值標準,來了解古早英傑們可歌可泣的陳年往事。至於如何評價眾多浪淘盡的英雄美人,則留給有政治眼光的朋友吧。
楊建成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