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王建華教授自傳 | 拾書所

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王建華教授自傳

$ 356 元 原價 450
《圖書簡介》

在遙遠的中國東北有一條長達近二千公里的河流,它流過東北的心臟地區,就是有名的松花江。由長白山天池流入吉林省,它在我的家鄉附近與嫩江會合,再經過哈爾濱市,注入黑龍江後進入俄國。松花江夏季江畔風景迷人,沿岸土地肥沃,民風樸實。沿江有中國最大的水力發電廠,也是中國重工業大多聚集在東北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的父親母親就出生在松花江畔一個小村落,父親是白旗滿籍,母親姓魏,是漢人,據說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後人,從山東省蓬萊縣渡海來到東北,已經定居在吉林有數代之久了。我的故事從松花江開始,因為我的父母親是從松花江來的,他們給了我生命,使我能夠來寫這本書呈現給讀者。

我是於中國對日抗戰(1937年七七事變)發起之前幾個月出生在北平的協和醫院。直到1946抗戰勝利之後,才以義民還鄉之名乘專車回到東北。以後之幾年,曾目睹國共在關外內戰的痕跡,書中說的都是自己親身的經歷,將會在第一篇講述給讀者。同時也會將我在台灣生長的經歷,由少年進入青年時所聞所見在第二篇中呈現給讀者。

但是本書最重要的部分是由第三篇開始,從1962到今天,在異國他鄉下生活五十多年的經歷。包括我來到美國後又從大學部重新改讀電機工程的艱辛日子,以及以後就業和教書的過程,最後做到一個大學的校長的經歷及教訓。我把自己怎樣的去克服種種的困難的經驗,寫在這本書裏,希望能給讀者一些鼓勵以及幫助,使後來者能夠受到實惠,生活過得更有意義,那便是我寫本書最大的目的和收獲。

《前言──松花江》

前言──松花江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在遙遠的中國東北有一條長達近二千公里的河流,它流過吉林省及黑龍江省的心臟地區,就是有名的松花江。它又是黑龍江最主要的支流,也是東北地區的大動脈。
松花江本身也有兩個主要的支流,一個是發源中朝邊界長白山的天池,叫做第二松花江,或西流松花江。因爲它從天池一瀉而下朝西流向貫連哈爾濱市及瀋陽市的中長鐵路。中長路是東北最重要運輸管道,因爲它連接了東北二個最大最重要城市。
松花江位於中國東北地區,是東北最主要的河流。它由長白山天池流入吉林省,在我的家鄉附近與嫩江會合,再折向東北方向,經過哈爾濱市直達中俄邊界,注入黑龍江後進入俄國。
全長近一千九百公里的松花江,夏季江畔風景迷人,沿岸土地肥沃,民風樸實。沿江有中國最大的水力發電廠,是中國重工業大多聚集在東北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松花穿過吉林平原在到吉林市有三個水壩,其中小豐滿水壩及發電廠是中國最大的水裏發電設施(在三峽發電廠之前),爲東北供應發展重工業的動力。該江再向西走,穿過了中長鐵路不久即到我的家鄉──扶餘縣,在其附近的大安市與另一松花江支流──嫩江匯合後,形成了真正的松花江。合流之後的松花江在大安市折向東北直奔哈爾濱,然後朝著中俄邊界繼續前行,在合江市流入黑龍江,經過中國最東北的城市“撫遠”後,進入俄國境內。
我的家鄉扶餘在歷史上還一些名氣,因爲就是在這裡,金太祖完顔阿骨打於十二世紀之初(1114)舉行誓師反遼大會,發兵二千五百勇士朝遼朝興師問罪。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來流水誓師。十一年後遼亡,再過五年之後,北宋的宋徽、欽二宗被擄去金國,北宋亦亡。
扶餘縣附近自古以來住的大多是女真人(滿人),以耕種及漁獵爲生。後來也有漢人從中國的北方如河北、山東、河南等地移民而來。大家共同和和氣氣地生活在這一片肥沃的松江平原上。
我的祖先就是生活在松花江畔一個小村落,叫做五家站。祖父務農,是一個大地主。我的父親母親就出生在五家站,父親是白旗滿籍,母親姓魏,是漢人,據說是唐代名臣魏徵的後人,從山東省蓬萊縣渡海來到東北,已經定居在扶餘縣數代之久了。
進入民國以後,滿漢通婚已不被禁止了,在我大姐出生後,因爲九一八事變,東北被日本占領了。我父親不願意在日本人統治下生活,所以帶著我母親及大姐入關到北京,進了朝陽大學學法律。父親於1934年畢業,一直在關內司法界服務,大多時間跟隨我的舅舅(母親的大哥)。
大舅是司法界名人,是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大法官,曾做過五省的高等法院院長(福建、陝西、吉林、遼甯、湖北等省),是在我所有親戚中居官最爲顯赫的。
我是於中國對日抗戰(1937年七七事變)發起之前幾個月出生在北平的協和醫院。我及母親及大姐還有二個妹妹一直在北方而未能隨政府入川。直到1946年抗戰勝利之後,才以義民還鄉之名乘專車回到東北。在這之前,我父親以政府接收大員之名去了剛剛回歸中國的吉林。以後之幾年,我曾親眼看到國共在關外戰爭的痕跡,說的都是自己親身經歷,將會在本書的後篇講述給讀者。同時也會將我在臺灣的生長的經歷,由少年進入青年時所聞所見說給讀者。
但是本書最主要的部分是由1962年到現在,從我來到美國又從大學部重新改讀電機工程的艱辛過程,以及以後就業,最後做到一家大學的校長的種種經歷及教訓。我把自己怎樣的去克服種種的困難的經驗,寫在這本書裏,希望能給讀者一些鼓勵以及幫助,使後來者能夠受到實惠,那麽便是我寫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王建華 Francis C. Wang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美國華盛頓州

《第一篇 在中國大陸的童年(1937—1949)》

第一章 我的身世

1. 我的父親及母親
他們都出生在東北吉林省扶餘縣的一個叫「五家站」的村落。祖父務農是一個大地主,屬於「白旗」的滿洲人,母親姓魏,是漢人,據說是唐代名臣「魏徵」的後人,魏家從山東「蓬萊」縣渡海來到東北,已經定居在扶餘縣有數代之久了。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佔領了東北。我父親逃離東北到北京,進了朝陽大學,於一九三四年從法律系畢業,經過司法官改試及格後,被派到福建省一個縣任司法官,所以我的大姐王玫及我母親就隨他去了福建。我的大舅(母親的長兄)時任福建省高等法院之長。親戚們能時常見面。而當時公務員的待遇很好,國家也越來越強盛,所以他們日子過得很快樂。不幸的是自一九三五年之後,發生幾件振撼全國的大事,不僅影響很多人的命運,也間接及直接影響到世界的命運。
第一件事就是在一九三六年發生了閩變,福建的軍閥背叛了中央政府,把國府派在福建的人員趕了出來。我們一家及大舅一家乘一艘海軍的巡洋航逃到上海。大舅改派「司法行政」部的司長去南京就任去了。他當時一個部下「周環」任他的課長,後來在臺灣成功大學任「公司商法」的教授,對我講了很多有關於我大舅的事情。
我父親從福建回來後,則去山東省任司法官。因為當地治安不好,就把我母親及大姐安置在北平,他一個上任去了。

2. 出生於全面抗戰前
我於一九三七年四月出生在北平的「協和醫院」,「協和醫院」在中國是頂頂有名的,不只是因為是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費勒(Rockefeller)出錢辦的,更因為是國父孫中山(Dr. Sun Yat-sun)於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在該院因肝癌病逝的。我和國父相隔十二年整,而無一面之緣(一笑!)
出生後沒有多久,七七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國軍雖然英勇抗敵,但是阻止不了日軍的侵略,沒有幾個月日軍就迫進南京。國府全面從首都撤出,目的地是武漢。我父親這時也從山東回到了北平。我大舅離開南京之前,打電報給他,要他速去武漢會面。因為我當時還只有幾個月大,不能冒險與他同去武漢,於是我母親、大姐及我就被安置在北平。他與我老舅同乘平漢路的大車去了武漢。
當他們所乘的火車抵達河南鄭州附近,才知道,平漢鐵路跨過黃河的大鐵橋,已被日本飛機炸斷了。他們只好改乘木船渡過黃河之後再乘火車繼續向武漢行進。就當他們的渡船剛離開黃河北岸,四架日本飛機飛臨上空,開始對渡船以機槍掃射。他們趁渡船沉沒之前,跳入黃河逃生了,他們因從小在東北松花江邊長大,水性很好,得已逃過這一劫。其他渡船上的人則沒有這麼幸運。
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父親後來遇到一些其他兇險都能逢凶化吉。一次是在一九四六年三月共軍第一次圍攻長春市,並把它佔領了。我父親則在長春市內,共軍並沒有把他怎麼樣,因為那時國共雙方正在談和,所以共軍不敢傷害國府的接收人員,把他給放了出來。後來一九四八年共軍猛攻錦州市,他也趁共軍佔領錦州之前逃了出來。我父親來台後活到七十二歲也算是高壽了。 

第二章 義民還鄉(1946)

1. 勝利
二次大戰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因為日本投降而結束。中國八年抗戰也劃下了句點。中國的東北因為蘇聯對日宣戰而被其佔領了。我們一時還不能回到故鄉。而我的父親卻隨著少數中央派去東北接收的人員先去了東北。
國府當時把東北分成九個行省,我父親被派去接收松江省任財政廳。蘇軍進入東北後據說無惡不做,殺、姦、搶等惡行我們在北平都聽到了。派去的接受人員安全都沒有保障。例如,政府派去接收資源的地質專家就被蘇軍以刺刀殺死於火車上。我們聽說蘇聯派去入侵東北的蘇軍有很多是從監獄放出來的犯人,穿上軍裝,來補充兵員之不足。這些兵見到女人就強姦,見到想要的東西就搶走,無法無天,更別說軍紀。我父親這些派去接收的人員,因國軍尚未出關,所以安全毫無保障,更別說家屬接來同住。所以我們一家就在北平等時局好轉了再出關和我父親相會。

2. 國軍收復四平、長春及吉林
勝利之後,共軍大舉從關內各地奔向東北,想搶先拿下東北這塊大餅,這時蘇軍已攻佔東北一些城市,如哈爾濱,長春及瀋陽等大城市。並已俘虜溥儀等偽滿洲高官,抓去了俄國。蘇軍於一九四六年初撤離東北,共軍趁勢佔領了大部份的東北地區。而國軍則於一九四五十二月攻佔了山海關,開始出關向東北進軍,以收復失地。
一九四六年初,國軍在杜聿明指揮之下,沿中長鐵路向北推進,收復了瀋陽及撫順等地。並於四月中開始向當時的遼北省省會「四平街」進攻。雙方在那裡發生了一場大戰①,經過了一個月的血戰,國共雙方都損失慘重。五月中共軍撤出四平街。共軍同時決定放棄長春,吉林等大城市。林彪率軍一路撤至松江花北岸。國軍乘勝追擊,並收復這二個城市。國軍的軍長「陳明仁」因此被授於「青天白日」勳章。

3. 全家返鄉
就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們一家在一九四六年中準備返回東北的家鄉。當時在北平有很多所謂「義民」就是九一八事變後,不願在日本人統治下過生活的東北人,他們逃出關外散居在中國各地,尤其是北平的義民人數最多。他們有的是在那裡就業,一呆就是好多年,有的義民是在一九三一年即進關,所以離鄉背景已有十四年之久。
這些義民很想一勝利之後,立刻返回在東北的家鄉。但因為時局的動蕩,以及個人的安全著想,一直留在北平「待命」以便時局穩定下來,就啟程回鄉。一九四六年的四平街戰役之後,國軍獲得大勝,而共軍則節節敗退,一直向北逃去,把長春、吉林都放棄了。這時在北平的義民見時機已成熟了,就組一個「義民返鄉團」準備回東北去。
北寧鐵路爲了配合這個返鄉活動,特別為義民開了一趟「義民返鄉專車」我們一家在一個年青的親戚護送之下就隨著這些義民於一九四六五月底的一天,坐上返鄉專車從北平出發,向瀋陽市駛去。

4. 回鄉路上「所見所聞」
返鄉專車的第一站是天津市,專車在那裡停下來好讓在天津返鄉的義民上車。我們在那裡停了幾小時後就繼續啟程,直航瀋陽。車行過了「唐山」沒有多久就到秦皇島。因為「塞車」就停了下來。我們從車裡一看,站上停有多輛列車,車上是成千上萬的日本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男人都穿著卡其長褲,白色汗襯,據車上有人說這是日本人在等待美國海軍軍艦遣返他們回國,當時日本人在中國的大約有二百萬人(不包括軍人)。大部份的日本人都要從秦皇島回國。當時秦皇島之所以被選為運送日本回國的出發點,是因為此時大量國軍由美國第七艦隊從國內各地運來,進軍收復東北就在這裡登陸,所以第七艦隊的運輸艦艇載著國軍來然後載著日本人離開。這樣頻繁及大量的運輸活動,真是把「秦皇島」的這個不大的車站擠爆了。所幸在這裡我第一次看到大海。
我們的返鄉專車在「秦皇島」等了一段時間天快黑了還是毫無進展。對我們這批義民來說,吃宿都要發生問題了。經過我們與路局交涉後,北寧路答應讓列車到下一站「山海關」吃飯及過夜。這樣我們就到了山海關。大家下車找住宿及吃飯。一切都還算順利。
飯後,與我們同行的那位親戚,就帶我們去逛街。只見「山海關」很是繁榮,商店林立,顧客很多,街上到處都是人,走著走著我們就到了一個關口,只見上面寫著「天下第一關」。這位親戚接著說「當年我們滿洲人就是從這裡進關的。」我聽了這話之後,似懂非懂,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因為那時我還不知道自己是滿洲人。我是在一九八六年從美國去北京參加全國「電子測試」會議後,在回美國的途中停留在東京去看望我在日本老姑時,她告訴我我們是屬於白旗的滿洲人,才知道自己不是漢人。當時對我產生了很大的震撼(shock)。也開始瞭解為什麼有時候我的想法及所做所為和一般人不一樣。
第二天一早「義民返鄉」列車沿著北寧路繼續北上,進入東北的遼寧省,一路經過了重鎮「錦州」,「葫蘆島」並在那裡再度看到大海。

①桂恒斌著1950國共生死大決戰,四平街大血戰2007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