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本書引用日本情報資料及國民黨內部檔案,敘述對日抗戰(1937-1945)及退守台灣(1949)、國民黨面對二次生死存亡挑戰時,鑒於國內資源不足及黨內黨外派系分裂,必須向海外爭取得援助與支持,因此致力發展黨的海外工作。
國民黨組織在海外開拓黨務工作,此項工作本身是侵犯當地政府治權及主權作為,必須隱密行之,故少見公開資料,為觀其全貌必從內部檔卷之中求之。日本侵華當局為掌握國民黨海外工作實況,其情報單位做了十分詳細的報告及戰情分析,這也是近代了解國民黨海外工作最佳旁證。
如本書刊出的「1930-33年中華民國外交部第一次海外僑民登記統計」,以及「1934年僑務委員會海外華僑人口調查報告」,「僑務委員會組織法」(原始版)等重要檔案,當年國民政府匆匆撤退到重慶,未及隨軍攜帶此批重要資料,而後日軍攻破南京城,將此批國民政府檔案一箱箱搬回台北譯成「情報資料」,使得當年的重要文獻得以保存。本書根據日文翻譯記載,經嚴格考證重新譯成中文本;在附統計表中,作者提供包含各階段國民黨海外組織黨員統計,國民黨海外74個黨所詳細資料一覽表,也讓此批藉由日本得以保存的國民黨史料,得以重返世間。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台灣,黨員人數有多少?1955年10月22日張厲生秘書長在「亞洲地區工作報告」中說:「自由地區黨員同志由16,800多人,增加到458,575人.....」。
此批解密後的國民黨內部文件,及日本戰時的情報檔案,補充了正史之不足,豐富了重要文件的殘缺;作者發崛出有關華僑史珍貴史料,希望能幫助研究者解決心中之謎,或能啟發新的探究方向。
本書榮獲財團法人海華文教基金會「華僑學術研究獎助費及榮譽狀」。
※再版緣起※
漢世紀微出版公司(EHGBooks),執行長薛麗珍(Nonny Hsueh)女士,認為本人2001 年出版之「中國國民黨海外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1924-1991」,有保存史料及參考價值,希望由該公司再版。原書是由個人自行刊印,沒有書店流通網絡,發行量小,實有再版必要。本人感謝薛執行長錯愛,樂觀此書再度刊行。
薛執行長的長輩丘漢平教授(1904-1990)在1936年出版「華僑問題」,這是近代「華僑研究」的最早期的經典著作。薛執行長主動復刻這本華僑研究著作,努力保存華僑研究的書籍,也算為即將消逝的「華僑世代」,劃下完整的句點吧。
本書引用日本情報資料及國民黨內部檔案,敘述對日抗戰(1937-1945)及退守台灣(1949)、國民黨面對二次生死存亡挑戰時,鑒於國內資源不足及黨內黨外派系分裂,必須向海外爭取得援助與支持,因此致力發展黨的海外工作。
國民黨組織在海外開拓黨務工作,此項工作本身是侵犯當地政府治權及主權作為,必須隱密行之,故少見公開資料,為觀其全貌必從內部檔卷之中求之。日本侵華當局為掌握國民黨海外工作實況,其情報單位做了十分詳細的報告及戰情分析,這也是近代了解國民黨海外工作最佳旁證。
※國民黨海外黨務資料:
1.「中國國民黨年鑑」(民國十八年、廿三年,廿四年),這是國民黨北伐成功,奠都南京的鉅著。有詳盡事件記載,及統計數據。
2.民國四十二年「海外黨務」,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三組,1955年2月。
3.「海外黨務」每年出版(上下兩冊),一直至民國五十三年,共出了十二集。因保密考慮,停止編印。(1955-1964)
4.「中國國民黨在海外-海外黨務發展史料初稿彚編」(上下篇),中國國民黨中三組編印,1961年11月12日出版。
5.「海外工作方針與僑務政策」,國民黨中三姐,1962年10月出版。
6.「中國國民黨亞洲地區工作會議紀要」中央委員會編印,1956年11月。
7.「海外各地區黨務工作報告」中國國民黨第九次全國大會,1963年11月。
※日本情報資料:
1.滿鐵上海調查所:「中國國民黨與政府在七七事變中華僑工作」。收於「南洋華僑抗日救國運動始末」,楊建成主編:「南洋史料叢刊」第四集,1983年11月初版(中文)。
2.台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南洋華僑調查」第一輯,1939年7月(日文)。
3.台灣總督府外事部:「南方華僑團體調查、經濟調查」,1943年3月刊行(日文)。
4.有關日本情報單位華僑調查報告,其重要部份已編譯在:楊建成主編:「南洋史料叢刊」廿六集之中。
如本書刊出的「1930-33年中華民國外交部第一次海外僑民登記統計」,以及「1934年僑務委員會海外華僑人口調查報告」,「僑務委員會組織法」(原始版)等重要檔案,當年國民政府匆匆撤退到重慶,未及隨軍攜帶此批重要資料,而後日軍攻破南京城,將此批國民政府檔案一箱箱搬回台北譯成「情報資料」,使得當年的重要文獻得以保存。本書根據日文翻譯記載,經嚴格考證重新譯成中文本;在附統計表中,作者提供包含各階段國民黨海外組織黨員統計,國民黨海外74個黨所詳細資料一覽表,也讓此批藉由日本得以保存的國民黨史料,得以重返世間。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台灣,黨員人數有多少?1955年10月22日張厲生秘書長在「亞洲地區工作報告」中說:「自由地區黨員同志由16,800多人,增加到458,575人.....」。
此批解密後的國民黨內部文件,及日本戰時的情報檔案,補充了正史之不足,豐富了重要文件的殘缺;作者發崛出有關華僑史珍貴史料,希望能幫助研究者解決心中之謎,或能啟發新的探究方向。
再版內容也同時添加上2005年5月本人在「時代變局與海外華人的族國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的論文:「舊金山愛國華僑黃如光的故事:一位華僑商人《族國認同》的心路歷程 1870—1945」(The Story of A Chinese Merchant in San Francisco --- Striving for Identity 1870-1945)。這篇文章是根據故事主角「黃如光家族」39份會計帳務原始資料,經由史料查證,撰寫而成的; 以大時代小人物方式,解說當時清末民初保皇黨和國民黨在美國舊金山活動實況,也作為本書的例證。
本書於2002年5月,榮獲財團法人海華文教基金會「華僑學術研究獎助及頒發榮譽狀」。
楊建成 謹識
2015年10月
※附錄:舊金山愛國華僑 黃如光的故事※
一位華僑商人「族國認同」的心路歷程 1870--1945
The Story of A Chinese Merchant in San Francisco --- Striving for Identity 1870-1945 --
《前言》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華人歷史博物舘」,1998年獲得乙份自會計師事務所保存的早期華人黃氏家族檔案(以下稱「黃氏檔案」);這份資料是舊金山華埠914 Grant Ave. 「黃南記」珠寶鐘錶行主人黃以南、黃如光父子,自1870年至1946年財務文件。這份檔案約可分為四大類別:
• 第一類是:商店名片、店舖租約、房屋保險、向政府註冊憑單、財產聲明公證書。
• 第二類是:黃氏父子自1884年至1946年向其宗親會所,三藩市黃江夏雲山總公所繳交會費及香油錢收據。
• 第三類是:自1911年起至1939年,黃氏父子向「中華革命軍籌餉局」購買「優先國民」執照、向「粵軍政府」認購軍債、向「旅美華僑統一義捐救國總會」義捐款憑據。
• 第四類是:黃如光先生加入國民黨,自1931年至1940年向「中國國民黨三藩市分部」繳交黨費收據,及購入「三民晨報」股票。
本文時代環境背景是:1869年「中美續增條約」(蒲安臣條約),開放自由移民,1882年至1943年美國政府厲行排華政策的客觀環境,以及1911年至1946年辛亥革命創立民國、粵省宣佈獨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到1941年美國向日本宣戰。本文試由黃氏父子財務檔案,來詮釋這位海外中國國民黨員黃如光先生,在巨變的大時代中的不斷調整適應的故事。
本書引用日本情報資料及國民黨內部檔案,敘述對日抗戰(1937-1945)及退守台灣(1949)、國民黨面對二次生死存亡挑戰時,鑒於國內資源不足及黨內黨外派系分裂,必須向海外爭取得援助與支持,因此致力發展黨的海外工作。
國民黨組織在海外開拓黨務工作,此項工作本身是侵犯當地政府治權及主權作為,必須隱密行之,故少見公開資料,為觀其全貌必從內部檔卷之中求之。日本侵華當局為掌握國民黨海外工作實況,其情報單位做了十分詳細的報告及戰情分析,這也是近代了解國民黨海外工作最佳旁證。
如本書刊出的「1930-33年中華民國外交部第一次海外僑民登記統計」,以及「1934年僑務委員會海外華僑人口調查報告」,「僑務委員會組織法」(原始版)等重要檔案,當年國民政府匆匆撤退到重慶,未及隨軍攜帶此批重要資料,而後日軍攻破南京城,將此批國民政府檔案一箱箱搬回台北譯成「情報資料」,使得當年的重要文獻得以保存。本書根據日文翻譯記載,經嚴格考證重新譯成中文本;在附統計表中,作者提供包含各階段國民黨海外組織黨員統計,國民黨海外74個黨所詳細資料一覽表,也讓此批藉由日本得以保存的國民黨史料,得以重返世間。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台灣,黨員人數有多少?1955年10月22日張厲生秘書長在「亞洲地區工作報告」中說:「自由地區黨員同志由16,800多人,增加到458,575人.....」。
此批解密後的國民黨內部文件,及日本戰時的情報檔案,補充了正史之不足,豐富了重要文件的殘缺;作者發崛出有關華僑史珍貴史料,希望能幫助研究者解決心中之謎,或能啟發新的探究方向。
本書榮獲財團法人海華文教基金會「華僑學術研究獎助費及榮譽狀」。
※再版緣起※
漢世紀微出版公司(EHGBooks),執行長薛麗珍(Nonny Hsueh)女士,認為本人2001 年出版之「中國國民黨海外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1924-1991」,有保存史料及參考價值,希望由該公司再版。原書是由個人自行刊印,沒有書店流通網絡,發行量小,實有再版必要。本人感謝薛執行長錯愛,樂觀此書再度刊行。
薛執行長的長輩丘漢平教授(1904-1990)在1936年出版「華僑問題」,這是近代「華僑研究」的最早期的經典著作。薛執行長主動復刻這本華僑研究著作,努力保存華僑研究的書籍,也算為即將消逝的「華僑世代」,劃下完整的句點吧。
本書引用日本情報資料及國民黨內部檔案,敘述對日抗戰(1937-1945)及退守台灣(1949)、國民黨面對二次生死存亡挑戰時,鑒於國內資源不足及黨內黨外派系分裂,必須向海外爭取得援助與支持,因此致力發展黨的海外工作。
國民黨組織在海外開拓黨務工作,此項工作本身是侵犯當地政府治權及主權作為,必須隱密行之,故少見公開資料,為觀其全貌必從內部檔卷之中求之。日本侵華當局為掌握國民黨海外工作實況,其情報單位做了十分詳細的報告及戰情分析,這也是近代了解國民黨海外工作最佳旁證。
※國民黨海外黨務資料:
1.「中國國民黨年鑑」(民國十八年、廿三年,廿四年),這是國民黨北伐成功,奠都南京的鉅著。有詳盡事件記載,及統計數據。
2.民國四十二年「海外黨務」,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三組,1955年2月。
3.「海外黨務」每年出版(上下兩冊),一直至民國五十三年,共出了十二集。因保密考慮,停止編印。(1955-1964)
4.「中國國民黨在海外-海外黨務發展史料初稿彚編」(上下篇),中國國民黨中三組編印,1961年11月12日出版。
5.「海外工作方針與僑務政策」,國民黨中三姐,1962年10月出版。
6.「中國國民黨亞洲地區工作會議紀要」中央委員會編印,1956年11月。
7.「海外各地區黨務工作報告」中國國民黨第九次全國大會,1963年11月。
※日本情報資料:
1.滿鐵上海調查所:「中國國民黨與政府在七七事變中華僑工作」。收於「南洋華僑抗日救國運動始末」,楊建成主編:「南洋史料叢刊」第四集,1983年11月初版(中文)。
2.台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南洋華僑調查」第一輯,1939年7月(日文)。
3.台灣總督府外事部:「南方華僑團體調查、經濟調查」,1943年3月刊行(日文)。
4.有關日本情報單位華僑調查報告,其重要部份已編譯在:楊建成主編:「南洋史料叢刊」廿六集之中。
如本書刊出的「1930-33年中華民國外交部第一次海外僑民登記統計」,以及「1934年僑務委員會海外華僑人口調查報告」,「僑務委員會組織法」(原始版)等重要檔案,當年國民政府匆匆撤退到重慶,未及隨軍攜帶此批重要資料,而後日軍攻破南京城,將此批國民政府檔案一箱箱搬回台北譯成「情報資料」,使得當年的重要文獻得以保存。本書根據日文翻譯記載,經嚴格考證重新譯成中文本;在附統計表中,作者提供包含各階段國民黨海外組織黨員統計,國民黨海外74個黨所詳細資料一覽表,也讓此批藉由日本得以保存的國民黨史料,得以重返世間。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台灣,黨員人數有多少?1955年10月22日張厲生秘書長在「亞洲地區工作報告」中說:「自由地區黨員同志由16,800多人,增加到458,575人.....」。
此批解密後的國民黨內部文件,及日本戰時的情報檔案,補充了正史之不足,豐富了重要文件的殘缺;作者發崛出有關華僑史珍貴史料,希望能幫助研究者解決心中之謎,或能啟發新的探究方向。
再版內容也同時添加上2005年5月本人在「時代變局與海外華人的族國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的論文:「舊金山愛國華僑黃如光的故事:一位華僑商人《族國認同》的心路歷程 1870—1945」(The Story of A Chinese Merchant in San Francisco --- Striving for Identity 1870-1945)。這篇文章是根據故事主角「黃如光家族」39份會計帳務原始資料,經由史料查證,撰寫而成的; 以大時代小人物方式,解說當時清末民初保皇黨和國民黨在美國舊金山活動實況,也作為本書的例證。
本書於2002年5月,榮獲財團法人海華文教基金會「華僑學術研究獎助及頒發榮譽狀」。
楊建成 謹識
2015年10月
※附錄:舊金山愛國華僑 黃如光的故事※
一位華僑商人「族國認同」的心路歷程 1870--1945
The Story of A Chinese Merchant in San Francisco --- Striving for Identity 1870-1945 --
《前言》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華人歷史博物舘」,1998年獲得乙份自會計師事務所保存的早期華人黃氏家族檔案(以下稱「黃氏檔案」);這份資料是舊金山華埠914 Grant Ave. 「黃南記」珠寶鐘錶行主人黃以南、黃如光父子,自1870年至1946年財務文件。這份檔案約可分為四大類別:
• 第一類是:商店名片、店舖租約、房屋保險、向政府註冊憑單、財產聲明公證書。
• 第二類是:黃氏父子自1884年至1946年向其宗親會所,三藩市黃江夏雲山總公所繳交會費及香油錢收據。
• 第三類是:自1911年起至1939年,黃氏父子向「中華革命軍籌餉局」購買「優先國民」執照、向「粵軍政府」認購軍債、向「旅美華僑統一義捐救國總會」義捐款憑據。
• 第四類是:黃如光先生加入國民黨,自1931年至1940年向「中國國民黨三藩市分部」繳交黨費收據,及購入「三民晨報」股票。
本文時代環境背景是:1869年「中美續增條約」(蒲安臣條約),開放自由移民,1882年至1943年美國政府厲行排華政策的客觀環境,以及1911年至1946年辛亥革命創立民國、粵省宣佈獨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到1941年美國向日本宣戰。本文試由黃氏父子財務檔案,來詮釋這位海外中國國民黨員黃如光先生,在巨變的大時代中的不斷調整適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