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宗教、道德與幸福的三個弔詭。
第一個弔詭涉及宗教道德的關係,可以用蘇格拉底問猷西佛的話來說明:「神聖的事務是因為本身神聖,所以獲得諸神喜愛,還是反過來,因為它們獲得諸神喜愛,所以神聖?」
第二個弔詭涉及宗教信仰與道德動機之間的緊張。一般人相信宗教「勸人為善」,宗教批判者卻認為,宗教的賞報觀促進的是幼稚的他律倫理。宗教的行善真的只能想著果報,而不能為了行善而行善嗎?反過來看,行善時是否一定要完全忘記自己才算「為了行善而行善」?康德以來的自律與他律的二元對立,是否過於漠視追求幸福的正當性,也忽略的當代學者所強調的「關係性自律」?
第三個弔詭涉及道德與幸福的關係。要討論的是:人為什麼應該道德?道德的終極價值能否得到哲學的證成?抑或這問題已涉入信念領域,因而是每個人必須「君子自擇之」的抉擇?
這三個弔詭形構出宗教、道德與幸福的緊張關係,本書將邀您一探究竟。
第一個弔詭涉及宗教道德的關係,可以用蘇格拉底問猷西佛的話來說明:「神聖的事務是因為本身神聖,所以獲得諸神喜愛,還是反過來,因為它們獲得諸神喜愛,所以神聖?」
第二個弔詭涉及宗教信仰與道德動機之間的緊張。一般人相信宗教「勸人為善」,宗教批判者卻認為,宗教的賞報觀促進的是幼稚的他律倫理。宗教的行善真的只能想著果報,而不能為了行善而行善嗎?反過來看,行善時是否一定要完全忘記自己才算「為了行善而行善」?康德以來的自律與他律的二元對立,是否過於漠視追求幸福的正當性,也忽略的當代學者所強調的「關係性自律」?
第三個弔詭涉及道德與幸福的關係。要討論的是:人為什麼應該道德?道德的終極價值能否得到哲學的證成?抑或這問題已涉入信念領域,因而是每個人必須「君子自擇之」的抉擇?
這三個弔詭形構出宗教、道德與幸福的緊張關係,本書將邀您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