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家書》它是台灣人精神史上的希望之書。
*未能寄發的信稿,沉埋二十年的楊逵心事。
*在火燒島上,在孤獨之中,楊逵在簡陋的筆記本一字一句印刻他與家人的想像的對話。
*只要人渴望活下去,就會從靈魂深處迸發出來的,叫做「希望」的東西。
楊建、向陽、吳叡人、楊翠 專文推薦
這批家書所涵括的時間斷限是從民國四十六年到四十九年,內容則是對留身在台灣本島、而處在窘困的生活環境中的家人予以勸慰和激勵。這些家書絕大部分未曾寄發,我乍一接到,當晚挑燈夜讀,前景舊事紛紛湧來,可以想見父親在當時嚴格的通信字數限制下,不能如願地將這些關愛寄達家人手中的悲憤之情…… ――楊建
《綠島家書》是楊逵先生繫獄綠島期間寫給家人、而絕大部分未能寄出的信稿。這些信中流露了一個父親對子女的關愛,居然要等到這個父親離開人世後,才被他的子女及家屬所讀到。不能不說是人間一大憾事。 ――向陽
在火燒島上,在孤獨之中,楊逵靠在勞動改造的菜園裡的肥皂箱上,在簡陋的筆記本一字一句細密地、綿密地、稠密地印刻他與家人的想像的對話,包含著懺悔、叮囑、鼓舞、責問與指引,刻印一種無法分享、無從交流的溫柔與摯愛,刻印一種執迷的、終生不悟的熱情──刻印一種沒有根據,無須根據,無法證明,不證自明的,只要人活著,只要人渴望活下去,就會從靈魂深處迸發出來的,叫做「希望」的東西。然後我才發覺,和楊逵擦身而過三十三年後,我終於好像看懂了他那「似溫馴而又不太溫馴」的,謎樣的溫暖笑容的意義。 ――吳叡人
白色恐怖時期的殘酷、禁錮與驚恐,奪去了許多人的青春與夢想,粉碎了他們的幸福生活。政治受難者的苦痛不言可喻,受難者家屬的悲情,更是一生都無法卸下的馱負。對於事件當時尚仍年幼的受難者家屬而言,苦難,一如魔樹的種子,從童幼年就深深植入他們的肉身與靈魂,發芽、長大、盤踞不去,霸道地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楊翠
在火燒島上,在孤獨之中,
楊逵在簡陋的筆記本一字一句印刻他與家人的想像的對話。
作家楊逵1949年因發表〈和平宣言〉,短短六百多字卻換來十二年的牢獄之災,但楊逵一直未曾就他在綠島服刑的遭遇和生活有過任何埋怨或言說。我們看到的是瘦削的楊逵在營區中跑五千公尺,在獄中的新生月刊繼續寫作……。楊逵的家書是他繫獄綠島期間,寫給家人(葉陶和五個子女)卻未能寄出的信稿,他不怨天尤人,絮絮叨叨地流露一個父親對子女的關愛。對於飽嚐家變的家人,對於被迫休學的孩子,楊逵擔心一家四散,原本就貧窮的家,要如何面對生活的困境和沉重的壓力。他以溫暖的書信鼓勵、勸勉年少時就失去青春夢想的孩子,期盼他們要有樂觀的精神,攜手扶助走過這一段悲苦的日子。
在綠島的思想管訓中度過漫長的晨昏日月,楊逵以肥皂箱當書桌,不停地閱讀、思考、寫作。這些獄中家書原本是寫在25K的橫條筆記本上,一直等到楊逵過世一年後,才由有心人將它送交他的家人手中,這些未能寄發的信稿,沉埋二十年的楊逵心事,讓人感受到這位生命勇者陽光般溫暖的愛。
*未能寄發的信稿,沉埋二十年的楊逵心事。
*在火燒島上,在孤獨之中,楊逵在簡陋的筆記本一字一句印刻他與家人的想像的對話。
*只要人渴望活下去,就會從靈魂深處迸發出來的,叫做「希望」的東西。
楊建、向陽、吳叡人、楊翠 專文推薦
這批家書所涵括的時間斷限是從民國四十六年到四十九年,內容則是對留身在台灣本島、而處在窘困的生活環境中的家人予以勸慰和激勵。這些家書絕大部分未曾寄發,我乍一接到,當晚挑燈夜讀,前景舊事紛紛湧來,可以想見父親在當時嚴格的通信字數限制下,不能如願地將這些關愛寄達家人手中的悲憤之情…… ――楊建
《綠島家書》是楊逵先生繫獄綠島期間寫給家人、而絕大部分未能寄出的信稿。這些信中流露了一個父親對子女的關愛,居然要等到這個父親離開人世後,才被他的子女及家屬所讀到。不能不說是人間一大憾事。 ――向陽
在火燒島上,在孤獨之中,楊逵靠在勞動改造的菜園裡的肥皂箱上,在簡陋的筆記本一字一句細密地、綿密地、稠密地印刻他與家人的想像的對話,包含著懺悔、叮囑、鼓舞、責問與指引,刻印一種無法分享、無從交流的溫柔與摯愛,刻印一種執迷的、終生不悟的熱情──刻印一種沒有根據,無須根據,無法證明,不證自明的,只要人活著,只要人渴望活下去,就會從靈魂深處迸發出來的,叫做「希望」的東西。然後我才發覺,和楊逵擦身而過三十三年後,我終於好像看懂了他那「似溫馴而又不太溫馴」的,謎樣的溫暖笑容的意義。 ――吳叡人
白色恐怖時期的殘酷、禁錮與驚恐,奪去了許多人的青春與夢想,粉碎了他們的幸福生活。政治受難者的苦痛不言可喻,受難者家屬的悲情,更是一生都無法卸下的馱負。對於事件當時尚仍年幼的受難者家屬而言,苦難,一如魔樹的種子,從童幼年就深深植入他們的肉身與靈魂,發芽、長大、盤踞不去,霸道地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楊翠
在火燒島上,在孤獨之中,
楊逵在簡陋的筆記本一字一句印刻他與家人的想像的對話。
作家楊逵1949年因發表〈和平宣言〉,短短六百多字卻換來十二年的牢獄之災,但楊逵一直未曾就他在綠島服刑的遭遇和生活有過任何埋怨或言說。我們看到的是瘦削的楊逵在營區中跑五千公尺,在獄中的新生月刊繼續寫作……。楊逵的家書是他繫獄綠島期間,寫給家人(葉陶和五個子女)卻未能寄出的信稿,他不怨天尤人,絮絮叨叨地流露一個父親對子女的關愛。對於飽嚐家變的家人,對於被迫休學的孩子,楊逵擔心一家四散,原本就貧窮的家,要如何面對生活的困境和沉重的壓力。他以溫暖的書信鼓勵、勸勉年少時就失去青春夢想的孩子,期盼他們要有樂觀的精神,攜手扶助走過這一段悲苦的日子。
在綠島的思想管訓中度過漫長的晨昏日月,楊逵以肥皂箱當書桌,不停地閱讀、思考、寫作。這些獄中家書原本是寫在25K的橫條筆記本上,一直等到楊逵過世一年後,才由有心人將它送交他的家人手中,這些未能寄發的信稿,沉埋二十年的楊逵心事,讓人感受到這位生命勇者陽光般溫暖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