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力量:踏進法國高中教室,想想台灣哲學教育 | 拾書所

哲學的力量:踏進法國高中教室,想想台灣哲學教育

$ 288 元 原價 320

誕生於法國大革命烽火中的高中哲學課,每年六月都要成為網路上的火熱話題,也是許多當代哲學家啟蒙的原點。台灣走在轉型正義、思考鬆綁的路上,是否真的「少了一堂課」?

大家用力談高中哲學,每年六月初,法國高中會考第一堂「哲學考」才剛開始,媒體就迫不及待要知道各科的哲學試題,而且馬上就有網路的解題大競賽,由高中哲學老師親自作答,猶如「全民運動」。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
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它的意義嗎?
我是我的過去所造就的嗎?
工作會讓我們失去自由嗎?
無知能是幸福的嗎?

全世界驚呼法國高中哲學「超勁爆」。的確,只有法國人才想得出這種題目,就如同法國的葡萄酒,有一種千錘百鍊的醇,你也很明白,能有這樣的醇,絕不是一天兩天的……

報導作家羅惠珍繼《巴黎不出售》探討居住正義議題之後,再度瞄準台灣民眾最關心的教育議題;旅法多年,隨著小孩的成長與踏進教育體制,法國哲學教育不只是她報導的新聞專題,而是身為母親的切身關懷。

哲學課到底教些什麼?哲學課和其他課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這堂課很獨特?作者訪問了六位法國的高中哲學教師,聽他們親口說,什麼是法國高中哲學課。

對法國人來說,十八世紀大革命的傳統衍生出的新價值之一,就是高中哲學教育,所以哲學教育與高中會考的關鍵字,包括了「政治」、「主體」、「慾望」等。對台灣家長來說,教高中生討論「慾望」,實在很難以想像。在本書許多教育工作者與學生們現身說法之下,讀者才能知道,很多難以想像的事,在法國高中哲學課裡,早已稀鬆平常。

第一本談法國高中哲學課的報導專書,
不賣「法國高中哲學的膏藥」,
更不是把法國製造當成舶來精品展示推銷。
但希望台灣家長想想,教育除了功利以外還會是什麼。

看完六位法國高中哲學老師與八位已上完哲學課的青年現身說法,作者也將眼光轉回台灣,採訪學者、民間哲學教育推動者與高中老師,整理出近年來哲學教育推廣的脈絡,並從本地的角度析辯哲學教育的前景。

回應台灣高中哲學教育的爭論,或者問題必須回到「哲學是什麼?」來思考。台灣教育長期以來填鴨充塞,注重實用與工具性,讓我們跟著作者看看他山之石,才知道原來哲學就是思想的解放,哲學教育不是要培養哲學家,而是要創造自主思辨的公民,有靈有肉的完整的人。

全國哲學教育工作者盛讚:
朱家安(哲學哲學雞蛋糕腦闆)、
沈清楷(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吳豐維(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林靜君(南港高中人文實驗班導師 )、
哲學新媒體、
黃冠閔(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黃雅嫺(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