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三大特色
荷蘭文獻史料:康培德教授為了在研究早期台灣史時能閱讀荷蘭東印度公司史料,掌握福爾摩沙南島語族的過去,特別修讀了十七世紀的古荷蘭語。
理論概念的實踐:作者善於利用來自眾多領域的理論見解,有極其敏銳細緻的理論概念,從一開始即設其治學特色。
溫厚的人本主義關懷:本書涵括殖民偶遇下不同主體立場的人文意識,如荷蘭人、隸屬不同社群的南島語族,以及其他將十七世紀福爾摩沙視同新家園的移民者,特別是來自東亞大陸福建南部的人群。
《殖民想像與地方流變: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原住民》討論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南島語族之間的歷史。內容觸十七世紀荷蘭人對島上原住民的「文明人」與「野蠻人」論述係如何形成與演變?又發展出哪些不同的「文明化」地理空間?東印度公司對不同地區的島民遷徙、移住與部落整併有什麼具體作為與理念?陽盛陰衰的歐洲人殖民地如何解決婚嫁問題?另一方面,公司統治島民用的藤杖、親王旗等信物,島民如何看待與使用?書中並藉由北臺灣一名原住民頭人,勾勒出當時與荷蘭人之間微妙的互動;以及討論南臺灣新港社族人與荷蘭人的互動過程與歷史記憶,如何創造出二百多年後的「紅毛先祖」。
荷蘭文獻史料:康培德教授為了在研究早期台灣史時能閱讀荷蘭東印度公司史料,掌握福爾摩沙南島語族的過去,特別修讀了十七世紀的古荷蘭語。
理論概念的實踐:作者善於利用來自眾多領域的理論見解,有極其敏銳細緻的理論概念,從一開始即設其治學特色。
溫厚的人本主義關懷:本書涵括殖民偶遇下不同主體立場的人文意識,如荷蘭人、隸屬不同社群的南島語族,以及其他將十七世紀福爾摩沙視同新家園的移民者,特別是來自東亞大陸福建南部的人群。
《殖民想像與地方流變: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原住民》討論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南島語族之間的歷史。內容觸十七世紀荷蘭人對島上原住民的「文明人」與「野蠻人」論述係如何形成與演變?又發展出哪些不同的「文明化」地理空間?東印度公司對不同地區的島民遷徙、移住與部落整併有什麼具體作為與理念?陽盛陰衰的歐洲人殖民地如何解決婚嫁問題?另一方面,公司統治島民用的藤杖、親王旗等信物,島民如何看待與使用?書中並藉由北臺灣一名原住民頭人,勾勒出當時與荷蘭人之間微妙的互動;以及討論南臺灣新港社族人與荷蘭人的互動過程與歷史記憶,如何創造出二百多年後的「紅毛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