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與世界 | 拾書所

猶太人與世界

$ 324 元 原價 360
你可曾想過,自己與猶太人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
事實上,猶太人主宰了你我絕大部分的生活
Facebook、Google的創辦人,是猶太人
Dell的麥可戴爾、Microsoft執行長史蒂芬也是。
金融、軍事、百貨、媒體的翹楚,涵蓋為數更多的猶太人!
其實,猶太人就是這世界背後的主宰。

猶太民族究竟擁有什麼樣的故事,
讓他們即使顛沛流離,仍舊擁有超凡的毅力、堅定的信念?
甚至在多舛的命運下,憑藉智慧與洞察趨勢的非凡能力,一步步掌握了世界的金融和貿易,
深入科技界、金融界、創業界,並深深地影響了現在的我們。

如果不了解猶太人與世界的關聯,
就無從得知現今世界樣貌是從何而來。
藉由一趟猶太人歷史之旅,讓我們了解世界的組成。
探索這個民族最早的足跡,走進時空隧道裡,重新看見你所不知的過去與現在!

◎裡面有什麼,搶先告訴你:
為什麼許多創業家、科學家、商業巨擘都是猶太人?
二戰時,希特勒迫害猶太人的真正原因。
「世界的錢在美國人口袋,美國人的錢都在猶太人口袋」背後的祕密。
在復國三十年內,從不被阿拉伯世界承認,到現今世界各國誰都不敢蔑視的理由。
歷史上,猶太人不斷遷移、民族四散、多舛命運的緣由。
◎拿到這本書,他們會說:
商業巨擘說:「如果要了解猶太人致富的秘密,你一定要看。」
歷史學者:「這書全面剖析猶太歷史,看完可以少做十年的研究!」
歷史老師:「非常好讀,絕對是歷史課最佳的指定閱讀教材!」
大學教授:「人文史地的經典之作,必讀之書。」
經濟學家:「這本書不只探討歷史,更結合了史觀和經濟觀,將猶太人對世界的影響完整地呈現。」

人生的漂泊是永遠的嗎?猶太人如是問,我們也如是問。
觀看這民族的歷史,便會發現他們只是人類生存競爭的表現模型。

了解猶太民族的過去和現在,就像看見幾千年人類發展的歷程。
其實他們的生存故事,也是我們自己故事的延伸和累積。

此書以人類學家的精神,親臨踏查,再加上經濟學家的嚴謹,嘔心寫成,
快點打開這本書,跟上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的腳步,了解猶太人吧!

本書特色
●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部磅礡「史詩」
以理性的客觀態度,研究、撰寫;用平易近人的方式,陳述、說明,不像歷史書那般艱澀難懂,而是讓你不知不覺就讀完全本,像觀賞一部史詩鉅作,精彩萬分!書籍上冊以綜觀的深度,疏理猶太人的歷史,下冊以橫向的視角,涵蓋更全面的全球現況分析。
●作者親臨現場,為你全盤透析
為寫此書,親自前往戰爭與衝突頻繁的中東。用雙眼見證觀察、以雙腳親自踩踏,將過去的研究與當今的現況結合,以貼近事實的陳述為你全盤透析猶太人。
●當歷史被赤裸攤開,就能看見客觀的真實
客觀陳述猶太人的歷史發展和宗教觀,綜觀世界脈絡之下猶太人的蹤跡和影響,但對當中的事實理論不做任何是非的判斷,將判斷的權利留給你。

目錄
第一章、歷史的宿命: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還是棄兒?
第二章、耶穌與猶太人的基本衝突
第三章、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分歧點——耶穌
第四章、永不停止的迫害和肅殺:從巴勒斯坦說起
第五章、錫安主義和以色列的建國(一八九七—一九四八)
第六章、以色列建國後(一九四八)的走鋼索之旅

自序
徐永泰

研究猶太人的動機:
當我的上一本書《中國人應當認識的英國——徐徐道來》出版後,曾幫我寫序的蓬丹女士問我 :「這本書很受歡迎,那麼下面一本書寫什麼?可以先告訴我嗎?」我幾乎沒有思索,就說我要寫有關猶太人的書。其實這個念頭在我腦中已經醞釀了很久很久,猶太人對我來說真是個謎。小的時候,家中兄弟姐妹四人,我最小,常聽到姐姐們形容我哥哥,說他「很猶太」,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稍微大了點,知道「很猶太」就是很小氣的意思。可是我覺得我哥哥並不小氣,只是節儉而已,那麼為什麼要形容人節儉,要用「猶太」這兩個字呢?節儉,難道是猶太人的代表性格?節儉,一定是小氣的代名詞嗎?成年人傳來的知識真是要到自己成年的時候才有能力去證實嗎?
讀初中的時候,我調皮貪玩,母親帶著我到基督教信義會(Lutheran)的教堂,讓我第一次開始接觸到聖經 1,尚未成年讀起舊約《創世紀》,提及亞伯拉罕、以撒和摩西等,和以色列人。猶太人就是現在以色列國人,以色列人又是猶太人,對這種概念,一知半解,雖然我對歷史很感興趣,但是這些聖經裡面生疏的地理名詞和外來人名,和屬於神學和宗教道理糾結在一起,真的很難懂。母親非常虔誠,我尊重她,她要我多看聖經,只是不希望我變壞。當時年幼的我,看聖經的舊約《出埃及記》,常常看到一半就「出」不來了。因為裡面的地名、人名都是英文翻譯過來的,而英文的聖經又是從拉丁文翻譯,拉丁文又原先是由希伯來文譯的,這些人、地名每每因為語言的不同,翻譯成中文也不統一,沒有像中文歷史文化一樣母語般親切的感覺。後來參加教會每週一次的查經班覺得學的也有限。
新約聖經還好,《馬太》、《馬克》、《路加》、《約翰》四福音書,記錄的是耶穌的經歷,裡面有歷史一般的情節,和耶穌被釘十字架可歌可泣的經過。在教會中,聖經的內容是不允許被懷疑的,雖然有數不盡的疑問,我都放在心裡,可是基督教的聖經裡記載,耶穌是猶太人的化身,上帝藉著他的肉體之身,來到世上。可是耶穌又被當時猶太人的該亞法(Caiaphas)設計出賣,交給羅馬總督彼拉多(Pilate),經過粗糙的審判,將耶穌自稱是上帝唯一的兒子,與其它宗教多神論的嚴重抵觸,更是不容於傳統的猶太教教義,又稱猶太人的王,藐視羅馬人的統治權,就因為這種理由,耶穌被判釘在十字架上。即使耶穌化為猶太人(猶大族裔)肉身,也還是不容於猶太人的矛盾,讓我更是對猶太人不解。當時我找不到答案,是一個謎。
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剛好有機會看到金像獎大明星卻爾頓.西斯頓(Charlton Heston)主演的《十誡》(Ten Commandments),摩西原是埃及的王子,他在暴露原來屬於猶太人的身分之後,帶領著被埃及人迫害的數萬以色列人從埃及逃出,他藉著上帝神蹟,將紅海海水劈開一條道路,讓以色列人從海中徒步快速走出,逃到西奈山(Mount Sinai),當埃及人從後面追上來的時候,紅海又重新復合,海水衝垮了敵人追兵,保護了以色列人平安的離開。不論其有否科學根據,這個故事精彩,在我智能剛剛啟蒙之時,的確震撼。可是心中的謎,猶太人被埃及人整體迫害的原因,始終沒有解開。但是對人類文明之初,一切都還在摸索的時候,摩西的十誡的確給了我一個很深的印象,十誡就是人類的法律的源頭,當然其它民族歷史裡面也提到法律,都沒有像摩西的十誡這樣清楚。
在中學裡,讀到了發明相對論的亞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一八七九—一九五五),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的智商之高,讓後人將他的名字與「天才」聯想在一起,對世界物理學和其它科學的影響,幾乎沒有人能夠超過他。後來我知道他是猶太人的後裔,只是出生在德國而已,死在美國。他的經歷和故事,又是一本猶太人偉大故事的濃縮版。
大學上心理學時,又接觸到心理學的祖師爺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一八五六—一九三九)對他提出來的各種理論,覺得他太聰明,太天才了,後來得知他也是一個為躲避德國納粹,逃到英國去的猶太人,一方面對猶太人的智慧敬佩,另一方面,又為他們到處逃避逼迫和追殺的命運感到難過。每當看過去的第二次大戰記錄片,德國希特勒在一九三九到一九四五年間,組織納粹黨直接、間接地迫害殺戮了六百萬猶太人,總覺得不可思議,那時始終沒有弄明白為什麼要把猶太人這一個民族趕盡殺絕。直覺的,我知道這兩個民族之間的梁子結得太深了。好像中國人對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在中國燒殺掠奪行為,一樣不能釋懷,一樣不容原諒。可是為什麼幾千年來,獨獨猶太人幾乎在每一個時代都被其它民族迫害、排斥和殺戮呢?他們到底犯了什麼滔天大罪?

研究猶太人的啟發點:
二○○六年,我再去牛津攻讀經濟史博士,學校起先給我安排了一個導師(Dr.Thun),聽了他的姓名,知道他是德國籍的美國人。不久學校又給我一個通知,安排了另外一位導師——系主任Prof. Offer作為我的主要導師。我一向對人的姓氏很有興趣,Offer這個名字,我旁敲側擊地問了一下,知道他是以色列人,原來的字根是Ofer,也是猶太人的後裔,一九七一年來到英國唸書,後來做了牛津的學者,是牛津大學全靈(All Souls College)的資深教授。我讀博士的前後三年七個月之間,必須與兩位導師分別接觸,接受他們的指導和意見。但是直到我二○一○年畢業,這兩位導師始終沒有見過一面。當然不見面也不表示什麼,但是兩位沒有交集,讓我確實驚訝。我讀博士的時候,已經五十八歲,在商界和國外都待了數十年,對我導師我沒有任何不尊敬的地方,我主觀地猜測是我猶太籍的導師,不願意與德國籍的導師有任何直接的接觸。
我的猜測始終得不到證實,在我讀完博士後,我還常與我的系主任導師有直接聯絡,他告訴我他是以色列建國運動的積極參與者,他的家族原先也在二次大戰中受到德國的迫害。我偶爾返回牛津探訪的時候都拜訪他,慢慢與他像朋友般地討論,不談功課,也不談我的事業和生意,而是對人類、社會、歷史文化的全面探討。我提到我對猶太人的興趣,他立即推薦了我看一些有關猶太人的書,漸漸地,我對這個民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決定要好好把我認識的猶太人寫出來。
但是當我著手要寫的時候,我發現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猶太人的複雜性:
猶太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他們的膚色是不是都是褐色的?他們的語言都是希伯來語嗎?為什麼他們的文字與阿拉伯文字一樣是從右邊到左邊,他們兩個民族有什麼歷史關係嗎?為什麼後來聖經的基礎又是希臘拉丁文,而不是希伯來文呢?他們的音樂都是一樣的嗎?看看今天以色列的多黨政治,和回歸到以色列的各個地方的人種,他們想法都一致嗎?等我著手開始寫作的時候,我發現他們居然是這樣複雜又這麼多元化。本文將就此陸續展開說明 :
首先,猶太人的故事牽涉到宗教,凡是牽涉到宗教的,比較上幾乎都是主觀的,凡是不贊同這個宗教的理念的,就很難進入它的精神世界去瞭解。我們看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回教、印度教和其它不同的宗教,都有這種越接觸,越不容易瞭解的傾向,不是嗎?猶太人信仰的猶太教又真是與眾不同,它是最早的「一神論」,這也是它被其它敬拜「多神論」宗教排擠的原因之一,本書的正文裡面會有解說。就是因為談猶太人,我們不得不探討它的宗教,不得不探討它的理論基礎——《聖經》。
猶太人又只相信舊約聖經前五章,不同意「新約」聖經裡面將耶穌比為彌賽亞救世主的理論,這使得寫這書的研究困難度增加。不過,我答應自己,即使自己有宗教信仰,在著手寫此書的時候,我只討論猶太教與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和因此產生的矛盾和對立,對它的理論不做任何是非的判斷,我將這個判斷的權利留給讀者。猶太人與基督教既衝突又相輔相成的因果關係是這本書要找的第一個答案。
其次,一九四八年成立的以色列,雖是以猶太人為主的國家2,但是它成立背後的動力和動機,除了猶太人自己的期望和努力,比如很多海外猶太籍金融家和思想家捐獻的金錢和鞏固復國的「錫安主義」(Zionism),還有英、美、法等大國後面的政治和經濟動機——中東石油的窺視奪取利益。談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又不得不探討它的政治經濟歷史背景,要保持客觀地來探討各國的政治動機或利益或理念,這是寫這本書的第二個難題。同樣地,我不做任何的主觀判斷誰是誰非,也讓讀者自己去判斷。無論如何,猶太人捲入這個世界的政經糾紛,不是偶然的,而是全球性的。與其說很多世界的問題是宗教引起的,不如說政治經濟在後面佔了很大的因素,猶太人是中東地區的少數民族,猶太教又是宗教裡面的少數派,可是猶太人迄今仍在人類歷史的後半段發揮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力,是這本書要討論的第二個重點。
第三,美國的猶太人,佔據整個世界猶太人總人數一千四百萬(包括以色列國家的八百萬)不到一半的人口,約五百八十萬。這些美籍猶太人控制了美國的經濟和媒體,甚至在美國國內政治外交政策和社會輿論上都扮演了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角色,由於美國在世界的領導霸主地位,猶太人人數少,更是讓人覺得猶太人的影響力深不可測,他們又是怎麼做到的呢?這是猶太人與當今世界其它族裔最矛盾最難以比較的地方。不到世界人口千分之二的猶太人,居然控制了世界的思想和政經的脈搏,掌握了所有人類行為最上端的思維「方向盤」,這是我想要在此書表達的另一論點,也是我覺得猶太人最可敬,最可怕的地方。可敬的是他們的努力和堅持,可怕的是他們在任何領域都據巔峰位置,他們的影響力控制了世界的脈搏和動向。

幾乎被滅族的猶太人重新建國:
從猶太人的歷史著眼,他們又是與悲慘命運不可分割的民族,到底是憑藉著什麼生存下來?到底又是什麼原因讓這個民族數千年來,被其它民族迫害,殘殺而幾乎滅絕?用一般的理解,我們容易歸納是他們太過聰明、太優秀、或太自私、太會追求商業利益,惹得其它民族嫉妒,這未免過於武斷不通。猶太人的宗教數千年很少變化,不像基督教的派系一樣,演變成越來越多元化,猶太人虔誠地信奉他們的猶太教,儀式古舊而又保守。每次回顧猶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納粹黨當人畜一樣地送入瓦斯毒氣房屠殺,對照著日本人屠殺中國人,叫人噁心厭惡和痛恨得吃不下飯。納粹的宣傳還說猶太人的生存,危及到德意志雅利安民族的生存,這到底是真的嗎?
猶太人到底是否具有毀滅其它民族的能力和動機?我在這本書裡面會作詳細的探討。若是用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納粹領袖希特勒所建立的理論,猶太人的血統不純正,產生出很多低能的,基因裡就不能生存的猶太人,這種理論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因為猶太人裡面的確有些族裔,因為「內婚制」(Endogamy)而產生一種叫做安錫可那西(Ashkenazi)基因的疾病。當然這絕對不是希特勒可以屠殺猶太人的藉口,希特勒要建立強大的德意志國,難道要以滅絕猶太人作為進階嗎?但是希特勒的迫害猶太人從一九三三年之後才開始,在這之前猶太人在德國受的待遇與德國人沒有什麼不一樣,那麼希特勒為什麼在一九三三年之後改變對猶太人的態度和做法,這在本書第五章〈錫安主義和以色列的建國〉(一八九七—一九四八)中有詳盡的探討,也希望將這一段我們東方不太瞭解的歷史還原。
猶太人裡面,是不是人人都像愛因斯坦或弗洛伊德一樣的天才?還是有很多像其它民族一樣的平民百姓,也有低能的人種?我們要給予其公平合理的說明,是本書確定要去探討的。今天我們瞭解猶太人,不能只看好萊塢電影猶太裔大師和大導演,史提芬.史比伯(Steven Spielberg),或臉書(Facebook)的創始人,最有錢的年輕才子,美籍猶太人的馬
克.查克伯(Mark Elliot Zuckerberg),他們雖然代表了新一代猶太人現代的卓越表現,但是畢竟他們只代表了猶太人某些方面的成就。從人口的比例上來說,這種百中取一的成績叫人驚訝。到底這是什麼原因?猶太人的表現特別突出?我們必須整盤全面地去瞭解和探討,才能給予他們一個正確的定位。

猶太人的悲慘命運翻盤:
它的矛盾和民族命脈的苟延殘喘,幾乎是息息相關的。即使今天居住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口還不到八百萬,領土面積的窘迫和安全都是世界水平之下。但是我們看見中東的衝突和戰爭從以色列一九四八建國以來從未息止,以色列與周遭的敘利亞、埃及、以色列國內的少數民族巴勒斯坦的小型戰役一直持續著。全世界的大國小國外交政策多半在中東問題上碰到瓶頸,好像永遠都找不到解決的方案,以色列猶太人的一舉一動,仍然幾乎是世界每日新聞的製造者和鏡頭焦點,我可以大膽地說,猶太人是今天世界所有問題的源頭,耶路撒冷是這個源頭的總開關。
在此書中要提出的另一個論點 : 以色列人是不是就是猶太人?猶太人是不是就是以色列人?在兩千年前,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夠模糊了,更何況今天?因為以色列曾好幾次被周圍強國滅亡,到處流竄,寄居在其它國家,他們有時能夠保存自己的生活傳統,有時也會為了生存而改變自己的身分和信仰立場,有時即使改變自己的信仰也被歧視,仍然得不到認同。如果就以今天的以色列國裡面的以色列人來說,他們是猶太人,但不是代表所有寄居在其它地方的猶太人。
一九四八年以色列立國以來,全世界五、六百萬的猶太人陸陸續續返回到以色列定居,今天有將近八百萬的猶太人住在這個不到兩萬三千平方公里爭議不斷的以色列領土之內,還有五、六百萬人居住在美國和歐洲。這些猶太人擁有其它國家的國籍,說著不同國家的語言,與異族通婚的也不少,甚至連頭髮膚色都已改變。為什麼我們還是要研究他們?因為他們的傳統太特殊,他們的命運太令人感嘆,他們對世界的影響又太大了。
Thomas Cahill在其《The Gifts of the Jews》3中舉出不少的例子,很多人不願正視猶太人和他們的文化。猶太人是西方世界的祖先之一,但是由於知識上的盲目、沙文主義的自大、種族的歧視、政治經濟的自私自利,沒有給猶太人這個流浪民族公平的立基點。一般外人很容易輕鬆地去回顧二十世紀初的六百萬人的血腥大屠殺,而不動情緒,但是很難想像猶太人自己怎麼面對這一段的恐怖歷史。在這本書中,我的研究驚訝地告訴我,對猶太人逼迫的,除了德國之外,還包括了幾乎歐洲和中東所有的國家。到底為什麼歐洲各國人對猶太人這樣壓迫?一定得在這本書中尋找答案。
我盡我的所知來闡述猶太人的故事,或許他們的生存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