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至今,「中國文化」與「基督宗教」的衝擊與交匯,始終是中西文化融合最令人摸不着的一環,世人仍鍥而不捨地追尋種種爭論的理想答案。對於傳教士和華人基督徒來說,中西藝術的「美」和他們信仰的「道」,有何關係?「審美」是否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以致不論文化背景,我們都有相對一致的「美」的共識?還是,有些「美麗」,必須首先認同潛藏其中的「道」,才能企及?
本書為《基督宗教與中國:歷史‧哲學篇》的姊妹篇,書名中的「文化」、「藝術」,與前篇的「歷史」、「哲學」相對分明。但兩部著作在作者筆下有許多心意是相通的。在不假設基督宗教可信與否,亦不採用無神論的前提下,作者透過剖析中國的文史哲藝與西方思維,深入爬梳各種古今材料,以思考文化、歷史、哲學等角度,訴說出「中國」與「基督宗教」在文化藝術的相遇及其現象,實事求是討論問題。
本書的內容跨度較廣,時間跨度長(明代以迄當代),就其骨架而言,本書先從「溯源」的宏觀論述,發展為專研文化難題;接着由文化進入藝術,又由「藝術」,回歸美學與文化相融或相抗的課題,希望藉此兼及文與藝、宏觀與微觀、專題與綜論、交流與衝突等不同向度,在較少的篇幅中呈現豐富的意義,適合作為人文學科的入門書籍之用。
本書為《基督宗教與中國:歷史‧哲學篇》的姊妹篇,書名中的「文化」、「藝術」,與前篇的「歷史」、「哲學」相對分明。但兩部著作在作者筆下有許多心意是相通的。在不假設基督宗教可信與否,亦不採用無神論的前提下,作者透過剖析中國的文史哲藝與西方思維,深入爬梳各種古今材料,以思考文化、歷史、哲學等角度,訴說出「中國」與「基督宗教」在文化藝術的相遇及其現象,實事求是討論問題。
本書的內容跨度較廣,時間跨度長(明代以迄當代),就其骨架而言,本書先從「溯源」的宏觀論述,發展為專研文化難題;接着由文化進入藝術,又由「藝術」,回歸美學與文化相融或相抗的課題,希望藉此兼及文與藝、宏觀與微觀、專題與綜論、交流與衝突等不同向度,在較少的篇幅中呈現豐富的意義,適合作為人文學科的入門書籍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