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社會、技術的長期變遷角度討論臺灣工業化問題。臺灣工業化之路漫長且曲折,自19世紀中葉以來,歷經殖民統治、戰爭以及政權轉移等巨大變化,1960年代中期,眾多民營中小企業生產國際貿易商品主導之下,臺灣社會轉型為工業化社會,由輕工業為主變成重化工業為主的結構變動也在1970年代順利完成,躋身現代工業化國家之林。現代臺灣工業化由眾多中小企業主導的歷史經驗,從國家政策、大企業的歷史切入不太容易掌握,決定站在臺灣社會,回顧接觸近代工業之前,臺灣社會累積了什麼生產經驗,並以之為土臺,觀察臺灣社會接觸近代工業之後,如何走上眾多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之路,從國家、市場與社會互動之角度,討論臺灣工業化問題。
臺灣社會的實際內涵只包括漢人社會。臺灣的原住民社會的生產活動有自己的歷史脈絡與價值觀,也是作者深感興趣的。其次是工業的定義。工業的內涵通常包括製造業及油電礦等能源、原物料,也稱為工礦業。臺灣的油與電由國家經營,具有獨占性質,而礦業則是開採大自然蘊藏的資源做為原物料,兩者的性質與民營製造業有所差異,因而本文沿用日治時代以來大家習用的工業之稱呼,實質上則採用工業的狹義定義,以製造業為討論之核心。基本上,本書是以臺灣漢人社會長期歷史變遷為主軸,檢討社會經濟活動裡的工業圖像之變化。
臺灣社會的實際內涵只包括漢人社會。臺灣的原住民社會的生產活動有自己的歷史脈絡與價值觀,也是作者深感興趣的。其次是工業的定義。工業的內涵通常包括製造業及油電礦等能源、原物料,也稱為工礦業。臺灣的油與電由國家經營,具有獨占性質,而礦業則是開採大自然蘊藏的資源做為原物料,兩者的性質與民營製造業有所差異,因而本文沿用日治時代以來大家習用的工業之稱呼,實質上則採用工業的狹義定義,以製造業為討論之核心。基本上,本書是以臺灣漢人社會長期歷史變遷為主軸,檢討社會經濟活動裡的工業圖像之變化。